应用技术型院校背景下商科专业校企合作研究

2018-09-13 01:28:48
物流技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技术型校企院校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江苏 张家港 215600)

1 校企合作现状及问题

校企合作最早流行于职业院校,从早期学生进企业实习,到开展校企研讨会及培训,再到企业与高校签订定制班,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在逐步拓展。国家《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1]。

校企合作的开展必定会带来多赢局面,各院校应针对自身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展开,避免形式大于内容。通过对江苏省6所高校的校企合作情况分析,发现校企合作在不同类型的高校定位模糊,无论是研究型大学、应用技术型大学还是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均是千篇一律,并未针对高校自身现状及学生培养目标设置校企合作内容。因此,本文将根据该问题,结合9家中小型企业访谈数据,探讨应用技术型大学背景下的商科专业校企合作应如何展开。

2 应用技术型院校商科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经济,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及企业输送人才。因此,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应该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分别从高校人才定位和市场就业两个角度来看待人才培养。

(1)高校人才定位。研究型大学培养理论创新型人才、应用技术型院校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实践型人才。商科注重于实践,从业者需从基础工作做起,了解行业不同岗位的具体作业内容、流程和方法。相比之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还需具备创新能力,能够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及方法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而理论创新人才则不局限于其技能培养,更多的是挖掘学生潜能,通过理论创新能够更科学、系统的影响及指导企业发展。

(2)数据分析。从2015-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分析发现,研究类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商科专业毕业生深造比例较高,且就业类型按比例排序依次是500强企业、国企及三资,工作与所学专业吻合度约为74%。而应用技术型院校(江苏科技大学、常州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中,工作与所学专业吻合度约为56%,就业去向主要为中小型企业、地方银行及事业单位。

另外,分析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还发现以下问题:第一、研究型高校与应用型院校毕业生就职岗位类似,仅仅体现在公司规模差异上,而未体现出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区别;第二、研究型高校本科生升学比例大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应用技术型院校毕业生主要去向是本地中小型企业(57%以上),这个数据完全符合教育部对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设立初衷,即服务于地方企业。校企合作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以及充分共享社会资源。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应用技术型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应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及用人需求来制定院校校企合作方向。

3 校企合作内容

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通过访谈形式收集到当地9家中小型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反馈建议,企业对院校诉求包括:人才培养、提供行业发展资讯、员工培训、产品共同研发、业务优化及问题解决。在围绕这几个问题开始校企合作展望前,另外一个问题必须先明确,即校企合作本身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因为企业和院校合作目的有明显的差异性[2],见表1。

表1 校企合作利益冲突

因此,为了保证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及意义,所有合作应该建立在满足彼此期望基础上且减少对对方利益的冲突[3],双方共同利益,见表2。

表2 校企组织文化对比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双方在合作中能够产生价值,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针对中小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痛点,利用院校的优势,围绕表3中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方向。

表3 中小型企业发展问题与原因

(1)技术问题。根据欧盟委员会于2016年发布的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发现,大众、三星、英特尔三家公司,分别以136.12亿、125.28亿、111.40亿欧元排名全球市场前三,华为以83.58亿欧元排名全球第七(国内第一)。大型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普遍占全年营业额的5%以上,互联网公司大多超过20%,而中小型公司的运营状况难以承担如此高昂的研发投入。通过文献阅读发现,大多专家建议通过共建校企实验室来解决企业研发问题,但是通过访谈方式,9家中小企业高管均表示难以承担该部分费用,主要原因包括:资金压力大、研发周期过长(校企合作的特殊性)、中小企业更加注重短期利益。基于这些问题,应用技术型院校校企合作的特殊性出现,即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初始状态并非共建实验室,而是利用院校资源帮助中小企业弥补研发能力,以专利授权或转卖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保证该方式顺利开展,需协调好院校、研发者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利润分配问题。例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规定,校内研究者发明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成果转让或授权给企业后,将获得技术许可收入的35%[4]。

(2)缺少战略体系。调查发现,中小企业普遍缺少战略管理意识,过分重视短期利益,且战略制定仅由个别高层人员决定,大多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资源存在不匹配问题。而大型公司的战略制定主要途径有以下两种:第一、公司跨部门高层管理团队组建战略规划项目组;第二、邀请专业咨询公司或组织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成本较高)。受资源、资金及能力限制,以上两种途径均不适用于中小型公司,且市场竞争激烈,短期利益甚至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生存。为此,国家颁布多项关于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极大地减缓了中小企业资金压力,但未能帮助企业清晰自身问题。针对此问题,企业自身需强化战略制定意识外,政府还需鼓励社会各组织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而行业协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各类课题项目将企业与地方院校连接起来,具体如图1所示。

①利用地方院校资源,与中小企业高层协同申请协会项目,帮助地方企业量身打造战略发展建议;②行业协会加大组织各类中小企业战略研讨会议,鼓励所有中小型企业高层管理者参加;③共享行业发展资讯,让企业清晰发展趋势,避免闭门造车。

图1 行业协会组织校企合作

受制于多方面因素限制,地方行业协会大多处于空壳状态,较少具有实质性作为。目前行业协会对本地校企合作影响较小,且发展持续性较差。为改变当前现状,发展地方经济,助推行业发展,大力发展本地行业协会必不可少,而相关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管理能力差、资金流困境、企业文化缺失。被调研的9家中小型企业中,有8家企业是家族企业,同时这中间仅3家企业总经理具有大专以上文凭,且所学专业与企业管理完全无关。调研中发现企业存在如流程管理混乱、考核制度不完善、员工专业水平较低、企业成本控制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基于中小型企业的管理问题,应用技术型院校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校企合作。

①专家培训。校内专家为企业培训,从战略管理,组织架构管理,财务管理等主题开展短期培训,让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接受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理念。

②成人教育。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存在教育理念落后、社会认可度不高、教育规划不科学、师资队伍水平层次不齐等明显缺陷[5],而传统中小企业受众多因素影响,内部员工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在9家调研企业中,主管级以上员工共37名,其中大专以上文凭占比不足35%,该因素严重制约企业现代化发展及管理。此外,企业高层管理普遍认为成人教育在当下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学历晋升,而对学习内容普遍不关注,因此市场上存在的成人教育质量普遍堪忧。基于此社会现状,应用技术型院校可打造企业定制化成人教育,课程体系根据本地企业需求合理化设置,考核标准由企业与院校共同制定,以校企合作形式提升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增强社会认可度,让成人教育良性发展。

③横向课题项目合作。通过各类横向课题项目,鼓励院校与企业合作,帮助企业完善管理流程,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问题。

(4)人才缺失。调研中发现9家中小型企业存在以下人才方面问题:高科技人才匮乏、核心技术人员流动性强、无法与大型企业人才竞争等。本地企业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教育资源分布、企业自身实力等因素影响,存在人才引进难、培养难等情况,因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校企合作。①订单班、实习基地;②企业奖学金、助学金;③企业竞赛;④“双师型”教学;⑤共同编写教材。

订单班形式对实践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保障中小型企业人才输入的同时,应用技术型院校能够有针对性的安排课程内容,这将有利于实践创新型人才定制化培养。

在以上措施中,企业竞赛是当下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较好的支撑,竞赛案例来自于企业实际问题,学生可在竞赛中了解企业,同时锻炼解决企业问题的能力,而企业可以在参赛作品中收集可用信息。

4 商科专业校企合作展望

我国市场经济转型加速、“互联网+”技术应用升级、创新能力增强,对人才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快速变革中,如何保证人才培养竞争力,对应用技术型院校提出艰巨的挑战,同样,对中小型企业提出更为严峻的冲击。企业与院校合作的深度及广度在进一步拓展,院校对企业的贡献也将不仅仅局限于人才培养,今后将会更多参与到企业战略制定、企业管理规划等更高层次的合作。

猜你喜欢
技术型校企院校
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创新教育与学科竞赛相融合模式探讨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2
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型员工激励制度的建立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4:59
校企合作五反思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