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常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广西 防城港 538021)
当前临床将病发于牙体硬组织上的病变统称为牙体病,是一种由于多项口腔因素联合作用造成的患者牙体硬组织进行性损害症状,其包括龋病、根尖周病、牙齿感觉过敏症、牙髓病等多种类型,对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均造成不利影响[1]。当前临床针对牙体牙髓疾病患者的治疗多以开髓、拔髓手术为主,本次研究将探讨复方阿替卡因在儿童牙体牙髓无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牙体牙髓疾病患儿15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患儿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6~15岁,平均(9.2±2.4)岁,本组患儿中单纯性前牙发病32例,后牙发病43例;对照组75例患儿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6~16岁,平均(9.6±2.5)岁,本组患儿中单纯性前牙发病33例,后牙发病42例。两组患儿均为单颗牙齿病变,同时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事前告知患儿家属相关麻醉方法,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后签订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其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两组患儿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多卡因麻醉,麻醉人员根据患儿病情发展调整相应的麻醉注射剂量,一般均使用5 ml注射器为患儿注射0.5 ml的利多卡因,具体用量则为患儿前牙每注射点给药1.0~2.0 ml,患儿后牙每注射点给药2.0~3.0 ml,注射位置均位于患儿牙唇颊侧。
观察组患儿给予复方阿替卡因麻醉,麻醉人员使用专用的加压注射液以及配套针头根据患儿患牙实际位置选择注射位置,一般包括黏膜下、骨膜下、牙周韧带内三个位置,具体用量则为前牙每注射点给药0.8 ml,后牙每注射点给药1.5~1.7 ml。患儿麻醉药注射5 min后即可开始牙髓操作。
1.3观察指标:①评估两组患儿麻醉效果[2]。优秀:患儿麻醉后完全失去患牙感觉,手术期间无任何疼痛、不适感;良好:患儿麻醉后患牙感觉明显麻木,手术期间有轻微触感且疼痛感觉较低;无效:患儿麻醉后患牙感觉、疼痛触感等均较为强烈,需要给予后续麻醉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②使用疼痛程度评分量表[3]对患儿麻醉期间、手术期间疼痛程度,评分范围0~10分,得分越高则代表患儿疼痛程度越严重。同时统计患儿麻醉起效时间。
2.1麻醉效果:观察组患儿麻醉效果优良率(97.3%)与对照组患儿(84.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对比[例(%)]
组别例数优秀良好较差优良率观察组7545(600)28(373)2(27)73(973)对照组7530(400)33(440)12(160)63(840)
2.2麻醉疼痛:观察组患儿麻醉期间、手术期间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麻醉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麻醉期间疼痛程度(分)手术期间疼痛程度(分)麻醉起效时间(min)观察组16±0311±0321±05对照组24±0619±0649±12
2.3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6.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出现心跳加快3例;对照组患儿出现心跳加快6例,头痛头晕3例,恶心、呕吐3例。
牙体病患者多为人体幼年期,由于患儿本身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手术期间繁琐的准备事项、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风险等,均对患儿麻醉、手术等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尤其是部分患儿由于害怕术中疼痛,拒绝接受手术治疗,造成患儿病情延误,对其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4]。找寻一种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麻醉镇痛药物对提升牙体牙髓病患儿手术的顺利程度有重要意义。
利多卡因是当前临床手术准备时较为常用的一种麻醉药物,其本身作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能够通过人体血液吸收也能够以静脉给药的方式发挥相应的麻醉效果,能有效提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效果并抑制其双相作用,患者使用时无先驱症状即可快速发挥相应麻醉效果,对神经的暂时性麻醉有良好效果。然而牙体病患儿麻醉剂量较低,而利多卡因麻醉剂量较低时将导致患者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患儿疼痛阈值也会相应的提高。其整体麻醉用药剂量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选择,但仍然避免不了后续手术期间的不良反应现象。复方阿替卡因是当前临床应用的一种较为新颖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其能有效阻断患者体内的神经传导而达到麻醉目的。与利多卡因相比,复方阿替卡因能够凭借自身分子结构内的芳香环而有效溶于患者体内脂质组织、结构中,对人体各项组织、结构的药物渗透、麻醉、镇痛效果也由此提升。有关研究显示[5],复方阿替卡因中加入少许浓度的肾上腺素就能有效促使患者局部血管收缩、延迟药物发挥作用时间,能更加有效确保患者体内局部血药浓度符合相关手术标准,降低患儿术中出血量的同时提升患者麻醉效果,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复方阿替卡因相较于利多卡因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其已经成为当前临床口腔门诊中广泛使用推广的一种麻醉药剂。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儿麻醉效果优良率、麻醉起效时间及疼痛程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复方阿替卡因在儿童牙体牙髓无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儿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1] 王 彦.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6,3(2):133.
[2] 徐树森,程维香.计算机控制麻醉系统应用于儿童牙体牙髓无痛治疗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5):45.
[3] 冷 霞.复方阿替卡因在儿童牙体牙髓无痛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17.
[4] 陈 静.复方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患者无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4):8.
[5] 李俊斌.儿童牙体牙髓无痛治疗中复方阿替卡因的应用效果观察[J].云南医药,2015,36(6):644.
[6] 徐树森,程维香.计算机控制麻醉系统应用于儿童牙体牙髓无痛治疗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5):45.
[7] 卢骁鹏,毛庆华,吕 敏.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