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小学数学教学涌现出了许多新型教学方式,其中引导式教学法能有效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对引导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引导式教学法 应用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初始阶段,数学知识所表现出的抽象性和教师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将引导式教学法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有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并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发展,为其今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虽然,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实施多年,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数学教师仍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备课、讲课与布置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如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没有合理地设置师生互动,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相对枯燥,如果教师总是使用单一的授课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学心理,这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非常不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二、引导式教学法的概念及特征
顾名思义,引导式教学法需要由教师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为学生的顺利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引导式教学法侧重于对学生的引导,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首先,引导式教学法具有情境引入特征。情境引入一般是在具体场景或特定事例中引出一系列问题,这些事例和情境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有相关,便于学生理解,将此情境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最关键的是,它能将复杂的知识与实际情境相融合,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积极观察与思考,并将之导入课堂学习中,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引导式教学法具有问题分析与知识导入特征。情境引入环节之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情境,并鼓励学生针对情境提出问题,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更加清晰明确,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和问题进行更直观地理解。
三、引导式教学法的应用
1.巧设情境,引导自学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较弱,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便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有效的学习中,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思考与分析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教学思维。如在教学“除法”时,为了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计算规则与技巧,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4个学生,然后让他们将小球平均分成四份,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学生在运用实物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除法运算的内容。
2.新舊知识的合理衔接
小学数学知识普遍具有较强的衔接性,新知识中总会有旧知识的影子,旧知识中又会有新知识的影子。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先回忆旧知识,给学生设计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教师可以结合之前学过的长方形、圆形等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与公式。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及模式,善于将引导式教学法引入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为学生创设出最符合他们认知及学习能力的情境,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自主学习与探究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占福.浅析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5,(2).
[2]郭卫海.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12).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