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龙
摘 要:培养高中生的思辨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注重对高中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辨能力;高中语文;培养对策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探究与质疑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主要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导致学生思辨能力缺失。教师应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缺失的原因
1. 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也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始终处于机械、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强制性教学方式,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未能做到与学生平等互动与沟通,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思辨意识缺位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多以枯燥的理论知识为核心,学生长期在这种被动、机械的学习氛围下失去了语文学习兴趣,课堂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现象,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导致学生的思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无法充分理解,而且不会主动向教师提出疑问,始终处于不敢问、不想问的学习状态。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形成惰性思维,导致思辨意识缺位,对学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对策
1. 创造平等对话的空间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着师生平等的教学原则,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组织涵盖关注因素、互动因素、沟通因素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批判意识,激发学生追求创新的动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当学生提出见解时,即使是错误的教师也应先给予鼓励,再进行正确的引导,真正地做到师生平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元化的对话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平等的学习平台,与学生成为朋友、知己,为其营造平等、开放、和谐的学习环境。
2. 引导学生乐于思辨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下,习惯于不假思索、循规蹈矩、被动地接受教师所制订的教学内容,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更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自身的权威意识,做到师生平等,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勇于发言、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问题意识。
3. 构建学生论辩的平台
想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首先应多开展论辩活动,让学生多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辨欲望。开展论辩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能力,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好概念,并且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知识的内涵,提高其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在论辩活动中,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打破传统课堂纪律的禁锢,全面激发与挖掘潜在能力,培养问题质疑能力、勇于发言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解放学生的思想天性。例如,在学习《题李凝幽居》过程中,教师可以“推敲”为依据,组织学生进行论辩。在论辩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虽然论辩活动不在教学计划范围之内,但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此类活动时,教师应结合教学计划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自身特征,选择适当的时机开展此类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总结
思辨能力是现代化社会人才必备的思维能力之一,是一种审慎的思维品质。高中语文是一门重要学科,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師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构建思辨的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连选.浅谈语文教学思辨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2).
[2]张子宏.论思辨能力的特征及其与语言知识间的关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