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清新”课堂的构建

2018-03-05 21:18程美云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程美云

现如今,在对待备课和教案的设计上,有些语文教师存在应付了事的心理,对于语文课上讲什么内容、怎么上语文课,他们基本按照“自我心情”来讲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目标设计偏离轨道。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在笔者看来,当务之急就是建立语文“清新”课堂,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 何为“清”

1.课程目标清晰

我国现行的课程标准一般以2~3个学段为基准来表述学习结果,这使得设定的课程目标有时不能在一个学期内实现,所以教师应对课程目标进行分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应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和认识”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每一个小目标应通过哪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实现。

如《故都的秋》的教学可以实现“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教学可以实现“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教师将课程目标进行分解,可以保证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只有课程目标清晰,教师的备课及教案设计等环节才能按照正确的轨道前进。换而言之,课程目标如同教学设计的地基,只有地基打得坚实,接下来的环节才可以顺利进行。

2.教学目标清晰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细化的展现,是教师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预期教学目标。只有当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才可以产生清晰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要想达到课程目标中“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这一条,教师应利用文本中的语言特色来实现。《故都的秋》这篇文章语言朴素淡雅,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深切体味作者对雅俗交融的秋的赞美。

无论是课程目标,还是教学目标,都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将《语文课程标准》比作一棵树,那么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则像是枝与叶,三者间有着不可割裂的依存关系。因此,在设计教案和实施具体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熟悉所教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深入分析所教年级的课程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

二、何为“新”

1.有效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语文课程的特质使其区别于其他学科,它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审美及文化能力。当一篇课文呈现时,语文教师要思考如何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工具。如《荷塘月色》不仅使用了修辞手法,而且蕴含了喜悦与哀愁并存的矛盾情愫,教师可以《荷塘月色》的语言为切入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审美和文化能力。

2.有效的课堂参与度

有效的课堂参与度是指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突出点,真真切切地引發学生思考,以此来促进他们认知结构的发展。如《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但是这篇散文的深刻点在于言语背后的内涵与情感,而月下荷塘的美景也包含着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课堂参与度是否有效,从微观上来说,取决于教师所提问题的质量,问题能否引发学生的思考及对课堂学习产生的兴趣,也是评定课堂参与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构建“清新”高中语文课堂的意义

随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师也应思考如何使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教学是一个双面的过程,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因此,缺少任何一方的参与都不能称之为教学,让学生爱上语文、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是构建“清新”的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目标。

语文教师应该是享受语文课堂上的授课,因为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不仅有收获,教师也会有所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清新”的高中语文课堂不仅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还有利于对语言的建构,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进而能够从容应对语文高考试题。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丰中学)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