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预习作业,提升预习效果

2018-03-05 21:25朱会云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有效预习自主学习

朱会云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了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而有效指导学生开展预习工作,把学习前置,便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本文就将针对预习过程中如何合理、有效设置作业,从而显著提升预习效果这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自主学习;有效预习;作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有效的预习也可以说是成功课堂的一半。在当今新课程改革开展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指导学生有效开展预习工作,无疑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预习的优点显而易见,当需要开展新的学习之前,教师针对所学文本布置相关预习作业,学生可以提前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疏通字词障碍,初步把握重点难点,然后把遇到的困难集中起来,可以和同学讨论或者课堂上请教老师等。可以说,预习开展得好,直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内驱力和主动性。而其中教师的预习作业设置便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指导学生开展预习的风向标,给学生自主学习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本文就从教师如何设置预习作业来展开具体探讨。

一、基础着眼,疏通字词,加深理解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和知识基础都稍显欠缺,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一套知识体系和学习模式。因此,如果在预习之前,教师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不加引导和梳理的话,很容易把预习工作弄得一团糟。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及时发挥,即在开展预习工作之前,教师能够合理有效地安排好预习作业,让小学生有的放矢,增强预习的目标性,提升预习的有效性。

小学生字词学习是基础,也是疏通文本的首要一环,所以预习的作业之一便是疏通字词,促进理解,关注基础,扫除读书过程中的“拦路虎”,使小学生自信满满地投入更深层次的学习。笔者认为,在字词的预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认识了生词、理解了生词那么简单,还要关注到文本中重点词语,以及一些相近词语的辨析和理解运用上,从细微处体察词语的精妙和变化,从而提前打响学习的第一枪。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埃及的金字塔》时,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出现了“巍然屹立”,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现了“矗立”。为了准确区分二者的不同,笔者在布置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让他们准确辨别“屹立”和“矗立”这两个词,以及和近义词“耸立”的区别,选取了以下句子让他们学会辨析:1.一座座石油平台(   )在海涛中。2.五壮士(   )在狼牙山巅。3.桂林的山一座座拔地而起,危峰(  )。通过对这几个句子的感知和判断,再填空,学生就会对相关词语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提升预习效果。

二、回归整体,关注文本,指导朗读

疏通字词是基础,然后还应回归整体,关注文本,重在朗读。朗读是检验小学生预习开展好坏的硬性指标,通过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朗读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方法。在读书时,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全方位参与进来,心无旁骛进入文本意境,为整体把握文本内涵奠定了无限可能。

当然,由于预习工作大都是在课外,尤其是在学生回家之后完成,教师的监管就没办法直接进行,此时我们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当教师给学生制定了明晰的朗读任务之后,在微信群里布置作业,请家长及时监督孩子读书过程,并且在书上签字表示通过。为了进一步明确家长的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陪读的积极性,我们会阶段性地让家长在微信群里发学生朗读的音频,督促学生朗读必须过关,才能够发到群里,接受全班監督。这样无形之中激发了家长和孩子的积极性,收获还是挺好的。

当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去感知文本。通读文本,文本中的优美语言便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其影响,最终会渗透到他们的骨髓里,内化为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所以我们一直贯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原则,倡导学生多读、读好、读透。

三、注重自主,引导成长,学会质疑

对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和培养,终究还应该回归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上,所以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便是鼓励他们自主学习的好办法。古人说:学贵有疑。当一个人在读书中产生疑问,便是他们自主意识的萌发和进步。所以在预习过程中,如果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不懂的问题,然后进行标注,主动释疑,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课堂上再主动发问,便极大提升了预习的效果,深化了学习的结果。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课文《第一朵杏花》时,因为笔者一直都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在预习时能够主动去思考探索。在预习时,他们分别提出了下列问题:竺可桢爷爷为什么如此关注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课文为什么用“第一朵杏花”为题,而不是以“竺可桢爷爷”为题呢?……一系列的问题,能够看出学生真正地进入文本,认真朗读了,所以质疑阶段便是学生主动学习、深入学习的良好反馈。当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后,便意味着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深刻,脱离了肤浅。

四、结语

学生预习作业的设置,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文本,精心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开展的预习工作是有效的,是高效的,是切实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朱凤玲.探索小学语文中的有效预习办法[J].现代教育,2013(8).

[2]时小丽.浅谈语文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效预习[J].新校园,2014(3).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有效预习自主学习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有效预习,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策略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