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诗性的重构

2018-03-05 00:43赵会喜
当代人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诗画诗性笔墨

赵会喜

姜化君,现为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画家、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被《美术报》等多家媒体推介,多次参加国家级美术作品展,并被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从传统文化上讲,景语皆为情语早已成了中国山水画家笔墨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而苏轼对王维的诗画评价,便是诗画“一律”的滥觞。近来,邵大箴先生针对当下山水创作的发展情况,又重提中国画写意的“性情”之说,也是这个意思。这就要求画家要有很高的修为,而非单纯技法层面上的突破,也唯有此,才能够在传统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创新。这对于画家而言,心中有山水之时,也就有了山水的诗境,这也是中国山水画所赋予的应有之意,随之审美趣味才能谈起,画家的主观情调才能深度融入山水的肌理。姜化君深扎基层多年,在山水画诗性方面做了可贵的探索。

曲水轻烟过柳塘,墨池芦花半鹅黄。

萧萧远树梨林外,一泓秋水带斜阳。

这首诗恰如眉梢痣一点,是其题在山水画长卷《秋韵梨乡图》上的款识,诗画辉映,相得益彰。他的山水画路子纯正,尚虚静,哲思与禅意在山水之间氤氲;又兼具南北山水之法,以南宗神韵表达北宗境象。其笔墨语言畅达,于冲淡中另辟清幽,画从胸中蓬勃,巨幅甚或小品总能开创出一片大山水之境,诗性随之弥漫。

源自于灵性,源自于天籁,把自己的魂魄融入一笔一墨;用自己的灵性,朝拜与自己的命脉相连的那一方山水。他的山水的境界在于把深厚的文化与诗性表述融入到泼墨泼彩中去。大自然本身就是一部寓言之书、神性之书,寄寓着世代人们的情感、思想与信仰,这也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折射,以及自然之美的彰显,山水画家笔墨语言也就源于此。他学山水画是先写生,后临习传统,直接师法自然,就这样纯粹地贴近了山水的诗性。之间又精研贾又福的积墨之法,充实笔墨的厚度,融入杨延文的现代彩墨之法,在“雅”与“俗”之间把握作品的基调,既拓展了色彩在山水中的应用,又保持了审美高格,继而上溯张大干,纳入宋元传统的精髓,并有意识渗进诗性笔墨符号,从而在融合与变法中初步形成了新时期山水诗性的自我定位。化君的山水画始终是在融合中求变,但又保持了其导师郭宝君的清雅空灵之风、浑厚通透之味。近来,他对中国画墨与色的运用更是达到了混融自然的境界,堆金、泼彩、撞粉等多种技法并用,将大气和清雅两种不同的审美和谐地融为一体,以笔法立骨而泼写互为,作品局部确如混沌一片,而丘壑之架构暗藏其中。

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圣地,各自的情感坐标图谱,那是大自然壮丽画卷的指引。画家之于山水,同样需要有诗性的情怀与“宗教般的意志”,才可能有艺术的创新。这在化君身上体现得尤为淋漓,其诗画并肩比进,而其意志果决淡然。古人云“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极视觉之娱。那些未被情感踪迹浸染的大自然以及火热的生活都是画家的艺术源泉,一笔一画的汲取,用之不竭,取之不尽。正因如此,每每造访都会有不同的美被发现。化君涉猎趋广,写生渊薮。南游皖越,北涉关塞,足迹大半中国。往往笔下生花、境象履新,那是“搜尽奇峰”所得,呕心沥血,经时间的淘洗而不伪饰,真情、真诚与真实一以贯之,浑厚华兹,在孤寂与惊艳中行走,探索着生命的富矿与画作的临界边缘。

“晓雾连天弥四野,不堪冷落清秋节。今宵梦醒知何处?被未温,人去也!”这首诗写于十渡写生之余。他多次深入太行山、燕山、黄山等处写生,山水画与诗同时记录了画家为艺术理想追求而漂泊异乡的心境。澄怀观山而得诗境,中得心源而转化为画境,法备气至,气至而造化入画,在冲淡清幽的境象中探求着突破。山水诗境的产生,说到底是画面气韵的生成,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的置换,心与物的交融。

“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也。”宗白华这句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提高,更典型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由于“粹”,艺术里就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寂迥”。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结合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才能形成诗性之美。化君的画妙境往往在虚处,他有时将画作铺满,正面反面积染、涩墨润墨以相破,《春山含翠》即是;有时又见其大块留白,笔意相连,《赤壁怀古》即是。其实,虚实乃为画家的心境所随,在逐步的酝酿、构思中让山水阻遏或进发或云烟荡渚,情由境生、境由心造而已。

化君的山水诗性是清净的,也是绚烂的,与他的灵性融为一体。其近作《离幻》《心像》系列即是在寻求境象之旅中的一次突破,以观佛身亦见佛心,离幻即觉,大觉乃解。我们知道,生活与画作、精神与肉体、现实与理想往往有着这样那样的剥离之感、破碎之意。心中的山水总是“不能以一瞬”“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画家唯有运用笔墨以言传兮而载大道。禅宗说“觉”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最高的人生境界。化君的山水深得其中个味,情境相生而融入高迈。

只有融入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山水画方能称得上为“大山水”。化君的山水画诗性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诗画相配,而是笔墨语言的内在诗性,這种诗性彰显出其个人的综合文化修为。笔者认为这样的山水画创作或者尚未达至市场榜单,但其发展路径抓住了“大山水”传承的本真。当下中国画已形成为“融汇民族文化基因、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而山水画诗性于传统画论中也有着传承发展,从顾恺之的传神论指向人物,延至宗炳又将传神论应用于山水,山水画诗性就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延续,也是中国山水画有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本质所在。山水画诗性的重构当为写意山水画家所看重,文脉不断,溯本追源,方为真创新。

编辑:刘亚荣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画诗性笔墨
卷首语
诗性启蒙,最基础的艺术教育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诗画话
诗画话
诗画话 丁聪配画
诗画话 丁聪配画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