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庆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过程中已经能够愈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主导的课堂也正在向着对话式教学的方向发展着。本文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对话教学实践进行探讨,寻找推进对话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到对话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要观察到当前的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实践中实现教学的突破。
[关键词] 对话;小学数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展开对话教学,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完成教学任务,能够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对话教学的对话不是单纯的课堂提问,而是一种基于平等、民主的师生交流,是教师通过问题引导下的学生独立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一、开展对话教学的意义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话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发展。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是整个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充分利用这种互动,以良好的环境进行促成,实现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究,是当前教师教学工作发展、学生快速成长的关键所在。小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单纯依赖于学生自主的思考还远远不够,而是需要教师给予引导与支持,此时对话的意义才真正彰显出来。这也是当前小学数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2.能够充分发散思维
虽然小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思维能力还未构建,但是想象力丰富,拥有强烈的发散思维的潜力。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对话,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寻找到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很多时候,学生能够想到一道题目的不同解决方式,但是自己还没有这个意识,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示,引导学生向着自己想出来的那个方向再进一步,完成知识的求解与探索的全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特点,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或者是组织学生通过小组的自主对话,实现思维的碰撞与拓展,逐渐将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自主思考的内容,实现教学的发展及完善。
3.符合新课标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工作越发关注到是否符合新课标要求,新课标成为检验教学方式的重要尺码。在教学中,运用对话式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对传统课堂的突破。不仅使学生的观点得以表达,也使得学生本身处于一种被尊重、被认可的地位,师生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展开交流,最终实现教学的突破性发展。对话式练习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新课标要求的师生的互动与课堂的发展,成为新课标下教学工作的有益尝试。
二、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对话式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在开局之时就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与反思。
对话式教学难免会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一方面在传统教学观念下,对话式教学很难突破传统限制实现突破发展,教师对对话式教学的运用也畏首畏尾,缺乏创新;另一方面教师对于课堂提问与对话教学的把握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还有一个问题是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对话中,尽管对话教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学生的反应平平,还需要一个逐渐推动的过程。这也是当前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的尴尬之处。
在教学中推行对话教学模式,依然需要教师进行不断探索与反思,需要在实践中寻找到对话教学的出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教师要不断尝试将积极的教学因素融入到课堂中,实现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对话式教学的基础是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之上的,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思考。
三、 对话式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1.开展教师培训
对话式教学形式的运用,与传统课堂教师的提问有很大不同;课堂的提问环节意在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设置的课堂。而对话式教学的展开,需要师生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这实际上与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而教师尽管接收到了新课标提出的新的要求与原则,但是在实践中还是会有很多生疏之处,甚至在实践中多有跑偏,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成为教学发展的必需。作为教师,要自觉地加强对新课标及对话练习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学校教師可以组成小组,对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讨论。除此之外,在教育部组织的教学培训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活动,并且不断地为教师寻找可以发展进步的培训。
2.创设对话教学氛围
对话教学与传统课堂的提问有不同之处。对话教学是通过学生给出的答案真正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思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的每一个提问都是有针对性的,也是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与变化的。而相应地,作为学生,在这个过程不是被动接受与输入,而是能够实现输入与输出的结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敢于在课堂表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与关心,消除学生与教师的隔阂,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允许他们思考,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对话氛围。
3.有针对性引导学生
教师运用的对话要有针对性,既能抓住重点的进行提示,又能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而不至于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例如,在练习题中:现在要求A、B两个施工队共同完成一个500km的隧道建设项目,已知如果单纯的由A组进行挖掘,需要10天完成;如果仅由B组完成,需要8天时间,那么现在两组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任务?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追击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长度除以速度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思考“A组的速度是什么呢?”“B组的速度如何计算?”“接下来该怎么办呢?”等这些问题,逐渐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完成题目的解答。事实上,提问的引导型,也是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与摸索的。在对话组织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使课堂变得有针对性。
责任编辑 吴晶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