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
摘 要:劳动与技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因素,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劳技课堂教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前沿课题。文章从劳技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劳技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策略、激活劳技课堂教学的创造性等方面,对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构筑活力劳技课堂进行研究。
关键词:劳技课;创新教育;创造性;活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1-0005-01
创新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共识,学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创造性、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劳动与技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因素,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劳技课堂教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前沿课题。本文对如何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构筑活力劳技课堂进行研究。
一、劳技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进行创造性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就劳技课而言,利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启发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新领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因此,教师要深入领会其精神,紧扣课堂教学实际,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劳技课教学内容和形式适合渗透创造性教学。劳技教学的内容涉及家政、园艺、养殖、工艺制作等各方面知识,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学。在劳技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参加栽培、制作、饲养等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劳技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策略
首先,重视引导,丰富实践活动。劳技课程教材的每一单元,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模仿或者范例作品介绍,这对于学生掌握实践方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由学习模仿到积累沉淀再到创造创新,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这些模仿作品对学生创新思维萌发起到的铺桥筑路作用,有效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创新氛围。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依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进行灵活调整。要在课题导入、学生评价方式等方面大胆革新,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再次,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想象力是创新力的基础,也是创新力源源不断的不竭动力。要丰富学生想象力,就应当鼓励学生勤动脑、勤动手,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想象空间。例如,在手工制作活動中,教师要合理引导,保护好学生创新的种子,注重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并及时进行鼓励,为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拓宽思路。
三、激活劳技课堂教学的创造性
首先,注重激趣。劳技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紧贴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巧妙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将所获得的知识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只要找准课程教学内容的导入、教学单元中前后学习内容的关联等切入点,就一定能够引领学生在课堂中饶有兴致地进行探究学习。其次,注重质疑。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着好奇,求异思维发展迅速。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敢于质疑,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一点是令人欣慰的。学生能打破常规,大胆质疑,这本身取决于开放、民主、平等的师生沟通方式。因此,在劳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再次,注重探索。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从探究的种子萌芽,到制作可行性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其中创造性思维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制作塑管作品”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请学生们谈谈设计创意。于是,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起想制作的作品,比如《会飞的房子》《童年的回忆》《月亮我来了》《海底家园》《种太阳》等。一系列饶有趣味的名称,和学生们个性化的阐述,让教师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注重创造。教师有感情地教,学生有感情地学,教师用自身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学生每堂课的作品都是其成长经历的见证,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比赛,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结束语
总之,劳动与技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因素。在劳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丰富实践活动,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创新氛围,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通过不断提高劳技课堂教学实效,提升课堂执行力,发展学生创造力,为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燕楠,于兆吉.创新教育的影响因素系统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4(07).
[2]张世军.劳技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3]蒋雄超.以创新为核心的技术素养培养——基于浙教版《劳动与技术》新教材的视角[J].教学月刊,2015(06).
[4]谭迪熬.结合劳技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J].湖南教育,1999(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