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情感体验教学,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

2018-03-05 20:06王有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基本方法基本原则情感体验

王有鹏

〔摘要〕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焕发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就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开展情感体验教学;而开展体验教学,就需要坚持情感体验的基本原则,掌握情感体验的基本方法。坚持情感体验的基本原则,运用情感体验的基本方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焕发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勃勃生机和旺盛的活力,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感体验;基本原则;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6-0067-03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放眼如今的道德与法治(原思想品德)课堂,虽然大家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我们看到的景象仍然是课堂活力不足。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情感体验欠缺,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可见,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焕发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就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开展情感体验教学;而开展体验教学,就需要坚持情感体验的基本原则,掌握情感体验的基本方法。

一、坚持情感体验的基本原则

1.坚持目标性原则:准确把握体验方向

任何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都要指向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情感体验教学也要坚持目标性原则,为特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在情感体验过程中,教师不能引入过多的、与学习内容关联不大的、花里胡哨的情感体验活动,否则会冲淡主要内容的学习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教学“奋斗成就未来”课时,一位教师用了大量的时间导入新课,先是播放神舟十一号的发射视频并且提问学生:“作为中国人听到成功发射这个消息有什么感受?一次次成功发射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看课本“东风航天城烈士陵园一角”的材料,让学生回答阅读材料之后的感悟,并展示了有关图片和航天员出征前祭奠烈士的仪式视频,还引用和展示了名人名言,最后告诉学生“成功的背后離不开艰苦奋斗”,之后开始展示课题。

这个课堂导入,应该说重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如此拖拉的导入冲淡了对“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提倡过苦日子”等重要教学内容的学习,使课堂节奏前松后紧。

2.坚持针对性原则:有效开展体验活动

一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开展体验活动。初中学生已经不是小学生,颜色、声音、动作的吸引力变小,教师教学时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画面。教师要善于借助学习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要通过增加问题的难度和思维含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体验活动。教学内容不同,情感体验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同。教师要善于针对教学内容创设体验情境,针对教学内容开展生活体验、活动体验和实践体验。

例如,教授“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一课时,某教师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创设了许多教与学的情境,如:用多媒体、图片展示贝多芬、张海迪、布鲁诺等名人遭受挫折的故事或名人名言;有学生编排的有关挫折的小品表演;播放有关挫折的歌曲,像周华健的《真心英雄》、郑智化的《水手》等。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热闹。下课后,听课老师问几个同学:“你们喜欢这节课吗?”“喜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知道导致挫折的原因有哪些吗?”学生们瞪大了眼睛,不知如何回答。

从这一教学案例可以看出,这节课的热闹仅仅是形式上的热闹,没有针对教学内容开展应有的体验活动,没有真正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

3.坚持真实性原则:力求获得真实体验

只有坚持真实性原则,才能使学生获得真情实感,对教学内容和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亲近感。这种真实表现为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开展真实的课堂活动,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等。

例如,教学“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时,一位女教师给学生讲了自己生孩子的经历。学生听得非常专注,当她讲到自己的孩子出生时由于窒息,全身乌黑,而且不哭不闹时,学生十分紧张。当她告诉学生经过抢救,孩子得救时,学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随后的讨论中,学生从内心里发出了“生命来之不易”的感慨。

这位老师借助自己生孩子的真实经历,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生命来之不易,使学生受到了有效的情感教育。

4.坚持问题性原则:通过体验深化认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怎样才能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应该把情感体验与教学问题联系起来,以“情”促“思”,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享受学习”一课时,为了解决“学习中的苦和乐”这一问题,教师引入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个小男孩学习太苦、太累,书包太重,他希望什么事都不做。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小魔仙将他带到了一个地方,告诉他:“这里不用做任何事,不用背书、写作业,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小男孩高兴极了:“哇!这就是我梦想中的天堂啊!”他不停地玩,不停地吃,不停地睡。许多天过去了,他开始厌倦这一切。他又找到小魔仙,央求说:“能让我做一点事吗?哪怕一点点。”“不,这里没有任何事,一点点都没有。”小男孩只好继续吃、睡、玩,过了不久,他实在受不了了,哭着说:“你再不让我做一点事,我宁愿下地狱。”小魔仙说:“这里就是地狱啊,你以为是天堂吗?这儿没有劳作,没有希望,没有前途,自然不会有乐趣和幸福,什么也不做带来的心灵煎熬,其实是世界上最苦的事。”

学生从故事中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也明白了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认识到吃苦的必要性。

5.坚持相容性原则:营造情感体验氛围

所谓相容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和课堂的接纳程度。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热爱、信赖,对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活动、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认可、参与和接受等。坚持相容性原则,要求教师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保持真诚、温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endprint

例如,教学“现代科技在身边”一课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不必学习,发明一个芯片放在大脑里就行了。如果晚出生50年,我就可以免受学习之苦了。”紧接着,又有一位学生说:“有了机器人,像铺床叠被、洗袜子、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洗脸、洗脚,都由机器人包了,人类就不用劳动了;不但不用劳动,而且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还不用花钱。”这下,教室里就像开了锅似的,乱作一团。授课教师说:“这两个同学的见解与众不同,并且敢于把别的同学不敢说的想法当众说出来,值得每一个同学学习。他们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蓝图,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你们认为这两个同学的想法将来能实现吗?”

面对学生的错误想法,这位老师坚持相容性原则,本着理解、尊重的态度,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通过对话,提高了学生的认识,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观点。在课堂上,学生常会提出一些错误的想法或观點,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之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否则,不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和尝试失败、挫折的情感体验,而且会使学生变得谨小慎微、墨守成规。

二、掌握情感体验的基本方法

1.情境体验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最具情境性的心理活动。情境的进入可以激发情绪,让人产生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迁移和泛化,并生成更为稳定的情绪状态和情感向度。可见,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必须运用情境体验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不仅会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会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多媒体迅速普及的形势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和展示教学情境,增强情境体验效果。

例如,教学“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时,教师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从前有个磨坊主,是英格兰最快乐的人。生活虽然很难,但他每天都能像云雀一样欢快地歌唱。他的欢乐感染了整个农场,以至于人们能从很远的地方听到从村子里传出来的欢笑声。这一消息传到国王耳朵里。国王想,一个贫贱的农民怎么有那么多快乐呢?国王决定去拜访这个磨坊主。国王走进磨坊后就听到磨坊主在唱:“我不羡慕任何人,只要我有一把火,就会给别人一点热;我热爱劳动,我有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家庭,我不需要别人的施舍;我要多快乐就有多快乐。”国王说:“我羡慕你,如果我能像你那样无忧无虑,我愿意和你换个位置。”磨坊主说:“我肯定不换。你只知道需要别人,而从不考虑别人需要你做什么。我努力工作,因为我的妻子需要我照顾,我的孩子需要我关心,我的磨坊需要我经营,我的邻居需要我帮助,我爱他们,他们也很爱我,这使我很快乐。”国王说:“你还需要什么?”磨坊主说:“我希望更多的人需要我。”国王说:“如果有更多的人像你那样,世界该多么美好!”思考:国王为什么想和磨坊主换个位置?磨坊主快乐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受到磨坊主的影响和感染,悟出应热爱生活,乐观对待人生,懂得奉献使人充实、使人快乐的道理。

2.活动体验法: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

活动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方式。道德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只有富有意义的、自然的、新颖的教育活动,才能实现人的自主发展。教师应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动身更动“情”,受到积极的情感激发,从而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把握青春,珍爱友谊”时,教师设置了一个辩题:男女生交往的利与弊。学生对此展开辩论,正方:男女同学交往利大于弊;反方:男女同学交往弊大于利。

通过辩论,学生认识到,男女同学交往利大于弊,应该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异性交往的能力,以恰当的方式、积极的心态与异性同学交往。这对于学生增强异性交往的情感体验,对于指导自己的异性交往行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3.生活体验法: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强调了生活体验对于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杜威曾指出:“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对于儿童来说真实而生机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可见,道德与法治课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积极运用生活体验法,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引入、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唤起和升华学生的情感。

例如,教学“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时,教师开展采访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采访班主任赵老师、任课老师、特殊的老师(一位学生的爸爸,是数学老师)以及一位被电视台报道的优秀老师。采访结束,让学生思考:通过这次采访,你有哪些感悟?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你最喜欢哪位老师?

这一采访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以及家庭生活,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教师的辛苦,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崇高,也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

4.实践体验法: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性之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践性”中要求:“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要落实课程标准的实践性要求,就应该运用实践体验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包括兴趣小组、写小论文、知识竞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课外阅读、影视评论、板报展览、模拟法庭、组织报告会、社团活动、勤工俭学、社会服务、生产劳动等。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亲力亲为,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总之,坚持目标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真实性原则、问题性原则和相容性原则等基本原则,运用情境体验法、活动体验法、生活体验法和实践体验法等情感体验的基本方法,就能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的活力,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实验中学,临沂,276000)

编辑/于 洪 终校/巨明珠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本方法基本原则情感体验
浅析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及注意问题
小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浅析激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如何推动企业文化的实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