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作品如何“走出去”?
——西悉尼大学韩静博士访谈录

2018-03-05 22:53朱一凡
外语与翻译 2018年1期
关键词:澳洲人字幕走出去

朱一凡

唐佳颖

上海交通大学

采访人:韩静博士,您好!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到上海交大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并接受我们的采访。

韩 静:你们好。

采访人:如今影视翻译越来越受到学界、业界和普通民众的关注,而影视翻译由于其媒介的特殊性,受众的广泛性,凸显出众多不同于纸质翻译的特点。韩老师翻译过大量的影视作品,古典的如《梅兰芳》、《画皮》;现当代的有《我的父亲母亲》、《孽债》;以及综艺节目如《非诚勿扰》、《爸爸去哪儿》等。由您担任字幕翻译的中国综艺节目《非诚勿扰》,在澳洲可以说是红极一时。因此我们今天想就影视翻译采访您一些问题。我们首先想了解的是,您在选材的时候有哪些考量?

韩 静:《非诚勿扰》是在澳洲的SBS电视台播出的。澳洲有两个国家电视台,ABC和SBS,前者主内,后者会将世界各地的作品引入澳洲。国家电视台是国家资助的,因而我们不需要太过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在我们引进的影视节目中,中文影视节目总的来说还是很少的,大多数作品来自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你提到题材如何选择,其实电视台买入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当然,因为我是中国人,他们也会参考我的意见,我也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向电视台推荐一些影视作品。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有三个主要的类型他们会选择:一是李安等著名导演的作品,二是贾樟柯等独立制片人的作品,三是一些中国国内未通过审查的影片,比如《盲井》、《苏州河》等。不过,近年来渠道增加,我们除了电影之外也会引进电视剧、真人秀、还有烹饪节目和综艺节目等,这些在澳洲都非常受欢迎。但是并非所有在中国国内反响好的节目在澳洲就一定能打开局面,有些节目就收视不佳,比如《最强大脑》和《爸爸去哪儿》,现在都已经停播了。一部分原因是这些节目每一集都太长,很难裁剪。虽然《非诚勿扰》确实在澳洲取得了成功,但不得不说,中国的纪录片和电视剧,尤其是古装剧,目前在澳洲很难有市场。

采访人:对外国人来说古装剧可能比较难理解。但在Netflix平台上,六集压缩版的《甄嬛传》似乎反响还是不错的。

韩 静:古装剧的问题,一是历史文化隔阂感强,翻译出来外国人也无法理解;二是每一部剧都太长了,超过20集的电视剧我们电视台基本不会选择,一般集数在12-15比较适宜,现在中国的一些网络剧就符合这个标准。就我所知,《甄嬛传》压缩版虽然看的人多,但普遍表示看不懂,不喜欢。我也看过这部剧的翻译,确实很多地方不能理解,翻译的不好。而且裁剪了太多内容。

采访人:《非诚勿扰》在澳洲的成功,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澳洲人会关心中国的婚恋市场吗?

韩 静:对于综艺节目,我们电视台的做法是播出一季看收视,不行的话就停止。《非诚勿扰》我们从2010年开始引入,当时一季是13集,选择这部综艺作尝试的原因是它在中国非常火爆,是相亲类节目中最好的。播出之后,收视率超过我们期望的一倍还多。这点我其实是预料到的,因为我最初开始翻译的时候,就觉得这部综艺一定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首先婚恋是全球化的话题,爱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澳洲人也同样对此津津乐道。此外,这部综艺里面的文化元素太多啦!

采访人:您认为这档节目中的文化元素是吸引澳洲观众的看点吗?

韩 静:是的,这其中的文化元素很吸引澳洲的观众。我举个例子吧,节目中,女嘉宾评论男性的外貌相当直接,比如会当着男嘉宾的面评价说“他不够高”。这点让我的外国同事很惊讶。有一次我一个外国同事感冒了,状态很差,看起来很憔悴,他就问我:“你们中国人要是看到我现在这个样子,真的会问‘what’s wrong with you’吗?”。我说,“是啊,其实我正想那么说呢”。节目上,嘉宾可以直接对他人的外貌评头论足,这在外国人看来是很有意思的。这档节目其实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澳洲人对中国人的观念。之前澳洲人普遍抱有对中国人固有的偏见,比如认为中国女孩比较内敛含蓄,虽不至于裹小脚,但也与《红楼梦》里面的女性并无二般。但是看了节目,他们发现中国女孩都很有想法。我有一个律师朋友和我说:“Sometimes I feel sorry for those guys”。中国人相亲时所关注的点和外国人也非常不同。节目中嘉宾的十条个人信息中,外国人也许只关心两点:兴趣爱好,闺房真相。但是中国人要看是否和公婆同住、之前的恋爱经历等,这在外国人眼中有点莫名其妙———怎么会和公婆同住呢?之前的经历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里面的文化差异很大。还有一点就是,这个节目不像电视剧,没有过多虚构的成分,而是一个展现广大中国普通人生活细节的一档节目。参与的男女嘉宾来自各行各业,形形色色,可以说是比较草根的。因为嘉宾上台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单身的成年人,爱讲话。当然了,也要漂亮一些,不管中国人还是澳洲人,大家都喜欢看漂亮的人。不过,澳洲人对于“漂亮”的定义很宽泛,他们认为各有各的美,大多数人都可以是漂亮的。最有一点我想说的是,这档节目对观众来说老少皆宜。因为节目反响非常好,我曾在墨尔本大学开了一个座谈会,来的人可不只有年轻人,什么年龄段的都有。有一位70多岁的澳洲老太太曾给我们写信说,这档节目太好看了,为此她放弃了收看7点半的新闻,专门追《非常勿扰》。

采访人:那么,对于这样文化元素极其丰富的作品,您认为该如何在“保持中国文化特色”,即对澳洲人来说的“异域风情”的同时,又兼顾“译文可读性”呢?

韩 静:这个问题很好。对于语言类节目,我们翻译的字幕必须是“不打扰人的字幕”。也就是说,观众一看到字幕就能理解意思,字幕即时性的特点不允许观众停下来仔细琢磨意思。我们将一集《非诚勿扰》一个半小时的片子剪辑到一小时左右,即便如此也需要平均每集翻译1200条字幕,要知道一部中国电影通常最多只有800条字幕。翻译的时候,我会遵循三条原则。第一,文化元素一定尽可能翻译给目标观众看。第二,要让观众看懂,Translation is communication,观众看不懂,你自己觉得再好,都是失败的,所以涉及中国的典籍和具有深刻中国文化内涵的内容,我会努力在不违反第一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提炼以让观众看懂,但绝不会违背原文随意改编。第三,则是权衡取舍,如果不能百分百地呈现原文,那么是否可以实现百分之八十五,或实在不行百分之六十呢?作为译者要判断什么是“可以舍弃的”。我认为译文是有好坏之分的,澳洲有很多华人的,他们听得懂,自然可以判断你的字幕翻译得好不好,观众就是你翻译质量最好的检验。

采访人:就您提到的第三个原则,舍弃的问题,是否涉及两种文化有所差异的地方,是最需要权衡取舍的?

韩 静:是的,中澳两种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文化不匹配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现在汉语里流行说“老司机”,翻译成“old driver”肯定是行不通的,外国人会摸不着头脑。权衡之后,我选择用“old hand”这样的表达。虽然还是有一定意义的缺失,但我认为保留了最关键的意义。我们也要庆幸,中英语言和文化有如此大的差异,因为如果都一一对应的话,我们翻译也就没工作了,机器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采访人:那么对于这种富有文化特色的表达,想要翻出高质量的译文,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应该从何着手?

韩 静:我认为有两点。第一是对原文的理解,理解得越透彻,可选择的不同的表达就越丰富,因此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第二是对英文的掌握程度,比如,中文喜欢说“一条腿迈进”,英文对应的是“one foot”而不是“one leg”,译者需要熟悉各种英语的地道表达。对于第一点,我可以再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心动女生”如果翻译成“the girl who touched me most”就太长了,总不能每次出现字幕都配一大串词吧。我就琢磨什么是“心动”。因为男嘉宾要在24个女生中选出一个,那么就是他最喜欢的了,所以我就用了“favorite girl”这样简单的表达。又比如,“自暴自弃”这个词,原句是“很多女生过了30岁就开始自暴自弃了”,那么就要仔细揣摩这是放弃什么,怎么算放弃。我的理解是,女生随着年龄增长,对自己找到如意郎君这件事放弃了,hopeless了。但是如果说“she is hopelss”,显然是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对于某女生的描述,但原句更多的是女生自己对自己的想法。因此,我选择了动词“become”,翻译成“After 30,many girls become hopeless.”。所以尽管汉语是我的母语,也需要仔细地揣摩。

采访人:可以看出字幕翻译是非常花精力的,工作量非常大。

韩 静:是啊。会遇到很多挑战。也有人问我,翻译了那么影视作品,觉得烦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很有趣。我在翻译中会遇到很多在中国国内涌现的新词,别说外国人,在澳洲的华人也跟不上节奏。也有一些词的用法拓宽了。比如“我也是醉了”,现在好像哪儿都能用,只要不知道该说什么,就来一句。

采访人:我读过您的一些文章,我记得您还专门讨论过“撒娇”这个词的翻译。

韩 静:没错。这个词很有意思。因为外国人不明白什么叫“撒娇”,所以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翻译,比如baby talk,attention seeking,childish。我曾经问我的儿子和女儿,他们都在澳洲出生长大。我儿子听了半天,终于理解了什么是“撒娇”,但很困惑:有需求为什么不能直说呢?他和我说:Just grow up!我女儿小一些,也不太能理解,说这是小孩子的说话方式呀。我很喜欢一本书叫The Poetics of Translation,Willis Barnstone写的。我没事会翻翻,每次都有新的感悟。这本书里曾谈到,一个语言中如果没有这个词,说明这个文化中没有这种体验。

采访人:这让我想到了“作”这个词,上海话里有个词叫“作”,尤其用来指年轻的女孩子,还有一句玩笑话是“小作怡情,大作伤身”。

韩 静:“作”还和“撒娇”不太一样。在外国也是有“作”这种体验的,不能算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但是也要根据不同情况去翻译,比如“being difficult”,”impossible”,“hard to please”,等等。

采访人:《非诚勿扰》里面,其实有一些价值观是有负面色彩的,也一度引起中国舆论哗然。比如“宁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女”,或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啃老族”。这些词其实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是不利的。您在翻译的时候是如何处理的?

韩 静: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在澳洲,电视节目的审查制度并不是非常严格,我认为译者也没有资格去删减一些内容,这样不专业,甚至说不道德。而且,我觉得这一点也不必过于担心。“拜金女”,英文里也有同样的词,如“material girl”。大家都知道麦当娜就是一个“material girl”,但很少有人从道德上指责她,外国人不认为这有什么严重的问题。只有一点是比较敏感的:种族问题。对于肤色,尤其是黑人的一些评论,需要非常谨慎。比如一次主持人说“接下来有黑人出场了”,我们当时是经过了一番考虑的,最后还是决定翻译了出来了。外国人会觉得,哇,你们中国人真敢说啊,一点也不政治正确,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人并不觉得强调一下黑人有什么不妥。包括女嘉宾说要是和黑人结婚会生一个“巧克力宝宝”,我们也原样翻译了出来。只有一次,我们刻意删除了。一个黑人男嘉宾出场后,女嘉宾说“看到你我就想起了金刚”。虽然这个女孩并没有恶意,她甚至说自己脾气火爆得像金刚,但是,黄种人说自己像金刚可以,说黑人像,就有些不妥了。这一段我们剪掉了。

采访人:在您的翻译团队中,是否是中外合作一起完成翻译任务的?

韩 静:我们的团队中,中国人只有我一个,有几个流动的人员也会参与中英翻译,其他都是外国人。遗憾的是,中文节目在我们这里需求量并不是很大。我是翻译,也是管理者,管理手下的外国人团队。我们对于译者的要求很高,译者分为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对固定译者的要求是,另外一种语言是他们的母语,或者接近母语。流动译者的数量很大,大约有四百人,我们会训练其中一部分去做字幕翻译,主要完成翻译需求量较小的语种的翻译工作,比如阿拉伯语。

采访人:您翻译的作品,会有外国人来检查校对吗?

韩 静:有的,编辑会花很长时间来做校对工作。但是他们不会中文,只能从英文的层面来看。所以他们是不能对翻译作出评价的,只能作为观众,指出小问题,比如冠词的用法,还有一些解释不清楚地方,他们会站在外国人的角度提出来,我再去修改。

采访人:作为一个在澳洲生活许多年的中国人,您在翻译当代中国文化作品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身份体验和经历呢?

韩 静:其实我在澳洲生活的时间比在中国还要长。但是我是在中国长大的,所以我的中文比起澳洲的CBA(Chinese born in Austalia)要好太多了。尤其是我工作的需要,让我每天接触大量的中文材料,我会不停地琢磨中英的各种差异。我觉得在这方面我比懂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更有优势。能够把中国的文化作品翻译给外国的读者和观众,我是非常有荣誉感和成就感的。

采访人: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国人英语水平逐渐提高,今后是否还会依靠翻译?有没有可能中国人直接用英语进行创作?

韩 静:我认为翻译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一个民族的作家必须用本民族的语言来创作。语言不是一个空架子,其本身就是文化。因此,翻译是有责任担当的职业,所谓的负责不仅是对读者听众负责,也是对本民族语言的一种负责任。不是说翻译任务完成了,钱拿到手就可以了。在我的工作经历中,见到不少失职的翻译,他们犯的有些翻译错误是很不负责任的。我在澳洲电视台负责审查准备引进的中国影视作品,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带有英文字幕的,但字幕的错误率很高。比如一部片子里面有这样一句台词:“你如果不听话,老师会拧你的脖子”。字幕配的是“The teacher will twist your neck”,竟然用“twist”这个词,这是杀鸡才会说的。其实这里的意思就是拧一下,应该用“pinch on”。外国人不懂中文,只看字幕的话会真的认为老师就是那么严苛,就是在恐吓学生。虽然我把这个错误改正了,但其实这部片子已经在其他国家放映过了。

采访人:虽然就是一个词,但翻译错误可能产生的后果,却很可能会很严重,所以再小心也不为过。最后,想请韩老师就国内翻译专业同学如何提升汉译英素养提些建议。

韩 静:想要提高翻译水平,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文学文化修养,二是语言修养。我们SBS电台负责字幕的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律师、画家、足球专家等,知识面越广越好。我们翻译专业的同学为了提升翻译水平需要靠自己去扩大知识面。因为汉英翻译需要对中文的理解,但我发现很多中国学生对中文的理解也是有限的。所以学好中国文学文化很重要。我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阅读了大量中国文学和有关中国文化的书,差点就进了中文系。第二就是语言。要做好汉译英,就一定要提升英文素养。如果翻译出的作品读着很别扭,是没人看的。国内的同学缺少使用英语的真实环境,我的建议是多看电视,尤其是连续剧,比如《老友记》,电视剧是了解真实英语很好的媒介。另外,我也建议大家有机会的话出国,否则在国内学英语总是有隔阂的。最后一点,翻译必须要实践,否则再多的理论都是空谈。在实践的过程中去琢磨,去进步。

采访人:谢谢韩老师对我们国内翻译专业同学提出的宝贵建议。非常感谢韩老师拨冗参与我们的访谈,由于时间限制,我们只能到此结束了。再次感谢您与我们分享了诸多宝贵的、有趣的经验!

韩 静:谢谢。你们的问题都提到点子上了,因此我也有许多话可以说。下次有机会期待更多的交流。

猜你喜欢
澳洲人字幕走出去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典型澳洲人”形象出炉:38岁女性,有房有车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字幕翻译中非言语信息的言语转换——以《BJ单身日记》字幕翻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