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运算定律与生活情境的深度融合

2018-03-05 00:54广东江门市开平市三埠街道办事处西郊小学谭露西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3期
关键词:交换律分配律算式

广东江门市开平市三埠街道办事处西郊小学 谭露西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小学生好奇心强,做事都喜欢从兴趣出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应让数学走向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课堂,才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组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任务。创设情境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开始,以是学生从静态转向动态参与教学活动的开始。要使学生由静到动,尽快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就要把教学组织得生动、有趣、投其所好才富有吸引力。这样才能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情境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相互深度融合,使数学知识真正服务于学生成长生活过程。

众所周知,能唤起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最快手段是投其所好。因此我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在课堂中模拟了一个“小超市”:“小明同学拿起一个25元的笔盒和一支14元的钢笔,请问小明结账时应该给老板多少钱?谁来帮小明列出算式?”学生A马上列出算式:25+14=39(元)。这个时候我专门挑有点小聪明而又淘气的学生B问:“你的想法跟A 同学的一样吗?”他立马说出我意料之内的答案是:14+25=39(元)。这个时候我引导学生观察两种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而后我立即板书出25+14( )14+25,并问:“()里能填什么符号?”他们肯定会异口同声说能填“=”,通过这两个加法算式的关系,进而使学生对加法交换律有了感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运用这种运算定律,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把新知转化成旧用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也达到了!接着,我和学生C继续在“小超市”闲逛,我故意要买三种商品:137元的一双鞋,86元的水壶和14元的钢笔。“请问要怎样算总价才比老板更快更准?”我深知每个小学生都存在着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整个课堂处于人人参与的局面了,有的同学的算式是137+86+14=237(元),有的算式是86+14+137=237(元)。这个时候我请全班同学来作老师:上面两种算法谁会比老板算得更好呢?同学D马上说:“是后面这种方法更快更准,因为先算86+14正好凑成整100,再用这个100去加137就更快更简便了”。“你太棒了!”全班雷鸣般的掌声回荡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同时也就意味着他们对于同学D的说法他们是认可的。我们日常生活加法计算中,先算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再与第三个数相加,这种运算方法叫做加法结合律。

古语有云:“背得牢不如记得巧,记得趣,周而复始,挥之不去”。“小超市”又开门做生意了,我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超市里每个鸡蛋8角,买4个多少钱?请你列出算式。”同学们很快列出算式8X4=32(角)或4X8=32(角),这个时候我引导学生观察两种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而后我立即板书出8X4( )4X8,并问:“()里能填什么符号?”他们肯定会异口同声说能填“=”,通过这两个乘法算式的关系,再因学生之前对加法交换律有了感性的认识,那么学生学习乘法交换律更能把知识进行迁移和整合了,而在老师的教学目标层面来说就事半功倍了。

课堂上探索,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他具有一定的曲折性,往往便会使学生感到一头雾水,会走到“山穷水复而无路”的境地,在自主探索中迷失方向。这时教师要诱导、点拨、指点迷津、使其拨开云雾,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我觉得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进行验证、总结规律、实践应用。

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的差距致使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步骤各不相同。因此,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结果让学生自己来评析,让他们自己推敲、琢磨、判断,无论学生探究出什么样的成果,我们教师都得赞扬。例如,不知道同学们注意过没有,我们说的话中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分配现象。比如说:“我爱爸爸和妈妈。”可以把它分成两句来说:“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照这样“我爱吃苹果和西瓜”可以怎样说?(我爱吃苹果,我也爱吃西瓜。)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表述。“我爱看漫画书,我也爱看故事书。”可以这样说“我爱看漫画书和故事书。”今天中午我吃了米饭、青菜和鱼可以怎样说?是不是挺有趣的?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的分配现象,想不想一起去研究?工人叔叔准备在长方形长是61米,宽是39米的草坪四周围上一周铁丝,共需多长的铁丝?谁来说说自己的算法?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61+39)×2,我又问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1×2+39×2 ,这两个算式解决了同一问题,计算的结果也相等。那么,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即是(61+39)×2=61×2+39×2。这两个算式真有趣,明明是不同的算式,却能得到相等的结果。它们之间一定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吗?同学们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最终他们能得出:左边先算和,再算积;右边先算积,再算和 。而后我再设计了几道应用乘法分配律的例题,让学生把发现变成规律——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希望它永远成为你的好朋友,伴你生活、成长。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时间和空间,给他们创设更多更好的生活情境融合于数学学习过程中,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交换律分配律算式
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怎么写算式
高远处立意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高观点立意 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苏教版四下《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纪实与反思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