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阿美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03)
压疮是昏迷及截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因患者病情危重,长期卧床,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小便失禁、肢体瘫痪、营养失调及代谢障碍,极易发生压疮[1]。本文对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新型敷料治疗36例慢性难愈性压疮的患者进行策略分析,并深入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新型敷料对慢性难愈性压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价值。
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压疮患者36例,其中男患者16例,女患者20例,年龄22~83岁,平均年龄(69.42±1.56)岁;压疮创面:22处Ⅲ级以上压疮患者17例,20处Ⅲ级以上压疮患者19例;压疮类型:18处压疮在骶尾部,9处压疮在髋部,9处压疮在背部,2处压疮在肩胛部,4处压疮在头枕部;创面面积:创面最小2.5cm×2.5cm×0.5cm,最大7.5cm×11cm×3cm。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参照组,实验组:男患者8例,女患者10例,年龄22~82岁,平均年龄(69.15±1.34)岁;压疮创面:22处Ⅲ级以上压疮患者8例,20处Ⅲ级以上压疮患者10例;压疮类型:9处压疮在骶尾部,5处压疮在髋部,4处压疮在背部,2处压疮在肩胛部,2处压疮在头枕部;创面面积:创面最小2.8cm×3cm×1.5cm,最大7cm×10.8cm×2.5cm。参照组:男患者8例,女患者10例,年龄23~83岁,平均年龄(69.32±1.48)岁。压疮创面:22处Ⅲ级以上压疮患者8例,20处Ⅲ级以上压疮患者10例;压疮类型:9处压疮在骶尾部,4处压疮在髋部,5处压疮在背部,2处压疮在头枕部;创面面积:创面最小2.5cm×2.5cm×0.5cm,最大7.5cm×11cm×3cm。运用整理和分析统计学手段,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压疮创面数和类型以及创面面积等进行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故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参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治疗压疮,实验组在传统的方法治疗压疮的基础上,采取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新型敷料治疗压疮。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护理时数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2.1 参照组
每天每8h将溃疡面用3%过氧化氢溶液擦洗,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擦干水分后使用医用面罩将流量为6~8L/min的氧气直接吹压疮创面,同时距离压疮15~20cm处使用红外线局部照射30min,并将创面始终暴露在外,并指导患者合理膳食,积极进行原发病的治疗。
1.2.2 实验组
1.2.2.1 在创面处于黑期或黄期渗液较少时,首先将溃疡面用3%过氧化氢溶液擦洗,再使用37˚C生理盐水冲洗,去除坏死组织。在以后为患者换药时只使用37˚C生理盐水冲洗即可。
1.2.2.2 在创面处于黑期或黄期渗液较多时,采取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新型敷料进行治疗。①使用多孔材料填充创面,将负压引流与粘贴薄膜相结合并封闭创面;②将埋入多孔材料的引流管与负压源相连,并使使负压持续作用于创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换药次数,一般2~3d换药1次。
1.2.2.3 在创面处于红期渗液开始减少时,更换泡沫敷料,一般2~3d更换敷料1次。
在治疗的过程中,每次换药要仔细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做好记录,并指导患者合理膳食,积极进行原发病的治疗。
治愈:创面完全愈合,无临床症状;显效:创面愈合75%,无临床症状;改善:创面愈合25%,临床症状好转;无效:创面愈合<25%,临床症状未好转。
选择SPSS19.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数值用±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患者的创面愈合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用率表示,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选取的36例压疮患者,经过分组比较,采取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新型敷料治疗压疮的实验组患者创面愈合的总有效率为96.7%,愈合时间为(36.42±2.5)d,换药次数(0.4±0.2)次/d,护理时数(0.6±0.1)h/例/d;采取传统的方法治疗压疮的参照组患者创面愈合的总有效率为71.23%,愈合时间为(65.43±3.5)d,换药次数(4±0.3)次/d,护理时数(4±0.6)h/例/d。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治愈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护理时数等方面均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治愈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护理时数等方面的比较
在临床上,压疮属于一种因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组织缺乏营养和血液循环出现障碍等导致患者皮肤失去正常功能的疾病,给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带来严重影响,不利于患者康复[2]。在治疗压疮疾病临床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具有良好作用,其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新型敷料治疗压疮后,患者在治愈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护理时数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仅采取传统的方法治疗压疮的患者。
综上所述,对慢性难愈性压疮患者采取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新型敷料进行治疗,可进一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和护理时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具有非常明显的改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1]张先云,黄会玲.脑血管意外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淮海医药,2006,24(1):62.
[2]李善友,郝岱峰,李涛,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压疮创面组织细菌量的影响[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9(1):57-58.
[3]马春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压疮治疗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