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超
(合肥市第八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1)
2013年,合肥八中率先把非限定性课程引入全日制高中选修课中,引发了安徽地区开设非限定性课程的高潮。开设非限定性课程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注重个性化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非限定性课程的选择上,学生按照兴趣爱好,独立自主地选择课程。《合肥市第八中学非限定性课程实施办法以及规章制度》规定:高一、高二的学生在每个学期始,在智慧校园网上选课系统中自由选择该学期非限定性课程,该课程以学期为单位,每期开设16周,每周两节课,总学时为32学时,期满考核合格后,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再选定合适的课程。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开展在我校已有6年的时间,共有10余个体育“非限”项目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开展丰富了我校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更加完善了我校的体育活动课程体系。
体育非限定性课程是体育课程的一种延伸,它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注重个体化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我校开展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提出相应措施,为我校有效开展体育非限定性课程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
本文以合肥市第八中学体育非限定性课程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①查阅文献资料
根据研究的需要,笔者查阅了相关的学术论文、报刊、著作等资料,内容涉及体育活动课程、课程标准等。
②问卷调查
为获取有效的研究信息,笔者设计了“合肥八中体育非限定性课程开展现状以及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在校内三个年级学生中发放300份问卷(每个年级100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总计286份,有效回收率95%。有效问卷中男生154份,女生132份。
③专家访谈
根据提前制定的访谈提纲,笔者对有关体育课程专家、学校主管体育工作的领导、体育教研组组长等进行访问,以便准确地了解我校体育非限定性课程开展的情况。
④数理统计
对回收的全部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体育非限定性课程是较于限定课程而言的,它是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科的教育目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依据学校传统和特点而设计的体育课外活动课程。
课程的选择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促进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体质,而且帮助了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为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
(1)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内容安排
据调查结果显示,合肥八中体育非限定性课程共包括16个项目,其中,篮球、足球、乒乓球为校园传统项目,田径、健美操、羽毛球、武术为校园特长项目,跆拳道、轮滑、搏击操、形体瑜伽等为校园新兴项目。从项目的开展数量来看,我校的体育非限定性课程丰富多彩,既有稳固发展的传统项目,又有发展迅速的新兴项目。
(2)学生对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认知和满意度调查
表1 学生对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认知度调查情况
表2 学生对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满意程度调查情况
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引入很好地完善了我校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从表1中看到,有30.76%的学生有所了解,2.65%的学生不知道,65.36%的被调查的学生了解体育非限定性课程。可见,合肥八中体育非限定性课程开展得卓有成效,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程度比较高。
从表2中看到,学生对学校安排体育非限定性课程感到“非常满意”的占31.21%,“比较满意”的占41.36%,总体来说,学生对该课程的开设还是持欢迎的态度,但要看到“不太满意”的占25.65%,这可能和课程的组织形式以及训练方法有关系。
(3)常规体育课程和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落实情况
我校常规体育课程具体涉及体育教学专项课
程、课间阳光长跑、青春杯篮球赛、校园足球联赛、体育运动文化节、田径运动会等内容。
表3 学生对体育非限定性课程数量的需求程度调查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开展满足了绝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但是每周两次的课程安排显然达不到标准。我校为寄宿制高中,三点一线的生活学习方式让学生很难挤出时间锻炼身体。所以,学校在设置体育常规课程和非限定性课程时,在时间方面应给予保证。
(4)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组织形式
通过实地观察,以及师生间的访谈,可以看出合肥八中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组织形式是“普及型+特长班+社团活动”。通过观察,我校体育非限定性课程开展的组织形式满意度(见表4),发现有15.93%的学生认为“非常合理”,有51.67%的学生感到“较合理”,29.43%的学生觉得“非常不合理”,2.97%的学生觉得“无所谓”。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觉得课程的组织形式较为合理,但也有29.43%的学生认为“非常不合理”,原因可能是,由于竞赛的需要,有个别项目只对特长生开放,特别是学生喜爱的篮球、足球。
表4 体育非限定性课程开展的组织形式满意度
(5)活动场地、设施以及指导教师的现状
体育活动场地、体育活动设备是开展体育活动必备的基础条件,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合肥八中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先进,但学生对于场地需求很大,这样就造成了 “僧多粥少”的局面。我校现职体育教师15名,高级教师2名,中教一级10人,二级3人(见表5),可以看出体育教师所带的体育项目内容比较丰富,但是面对三个年级的5000多名学生,我校的体育师资力量仍显得不足。
表5 体育教师职称及专业方向
(1)制约我校体育活动课程开展的因素
①学生关于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认知能力,影响着我校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开展。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很多学生不愿意锻炼、害怕锻炼。从客观来说,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在现行的教育机制下,只有取得好成绩才能证明自己,体育非限定性课程俨然是“鸡肋”。
②体育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束缚着我校体育非限定性课程发展的脚步。我校场地设施完善,但人均活动空间小,非限定性课程的开展遇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
③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指导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学生对于该课程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更高。在教学当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规划与设计技能,根据学生的诸多因素,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④学校非限定性课程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也影响着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开展。多年来受传统高考文化的影响,非高考类学科俨然是“鸡肋”,导致体育教师参与、开发、开展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
(2)有效开展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建议
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教师要转变体育课程教育教学观念,正确理解体育基础教育的本质。为此,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应注重体育活动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从思想上加深认识,努力促进我校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有效开展。
②学校统一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由政教处负责人、体育学科负责人、班主任等人组成的组织。建立由体育教师以及学生体育骨干等组成的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管理机构,同时,建立完善的考勤、竞赛、奖惩制度和评价体系。
③开展多元化的体育非限定性课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体育运动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创新,开发出多样化的体育非限定性课程。
④健全和有效落实关于教师、学生的有效评价机制。在评价内容上,既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特别是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评价。
⑤群策群力,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改善体育环境。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和体育非限定性课程的开展。良好的体育环境是学生有效开展活动的保证,我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条件比较理想,但体育空间太小,人均体育活动空间不足制约着我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增大学校体育活动空间,增强我校的体育师资力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