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星河实验小学 刘 远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该文件明确要求学校要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其目的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近大自然,走在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突出了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明确了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和措施。因此,审视“阳光体育运动”语境下的学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分析目前的体育现状,以崭新的思路 “阳光体育”语境下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对深化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6年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学生耐力、爆发力、力量素质呈持续下降,城市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以待改善,近视检出率居高不下。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也传出消息,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肺活量、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学生肥胖率不断增高。与此同时,青少年怕吃苦、怕受累,意志品质薄弱、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第一,“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肢体活动为主要练习手段;第二,“阳光体育运动”,不仅是体质的增强,更是心理的健康;第三,阳光体育是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锻炼经常化的一种理念。因此,可以这样理解“阳光体育运动”:是以改变目前青少年体质日益下降的局面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全国性的学校体育活动。
教师们对体育课的目标认识多种多样,有的认为是教给学生们技术与知识,有的认为促进学生健康,有的把体育课看作为娱乐课、游戏课等等,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过度重视技能,过度娱乐化,出现运动不足的现象,这些认识的偏差导致体育课教学质量下降。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比较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体育教学模式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体育课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互割裂,不仅表现在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方面,还体现在两者的管理方面,也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在40分钟体育课教学中,不少时间都花在了组织管理,讲解示范,队伍调动,内容安排等方面,实际学生身体活动时间是很少的,从而导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足,没有发挥体育的本质作用。
第一,教学目的与评价手段不一致。在教学工作中,体育课考核存在为考核而考核的做法。把考核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对待,注重学生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的考核,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体力培养方面的考核评价。
第二,体育成绩评价内容不完善。只评价学生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和体能素质的高低,不评价学生的道德意识与品质意志、学习态度和进步、合作交往能力、实践与创造能力。
第三,过程评价的缺失。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能使学生更清楚自己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从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觉能动性。
学校体育课程应形成必修与选修、专项与选项、基础、保健与提高等层次鲜明、内容广泛、设置灵活的课程结构体系及平行开设的课程类型,学生可根据个体的生理条件、技术基础、个人兴趣和发展需要来选择。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体育课程设置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区别对待”的教育宗旨和原则,使学校体育在促进大众健身活动普及与提高校园竞技水平方面获得共同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激趣”方法,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体育教师应积极探索学校体育课内容的创新,积极挖掘民间民俗体育的项目,拓宽学校体育课以及体育锻炼的项目,积极引入趣味健身类项目如:跳绳、跳皮筋、打沙包、打陀螺、跳竹竿、踢毽和滚铁环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锻炼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还可以不断提高课程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
应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相关的素质练习方法与测试应与课堂教学内容、课外活动和教学考核相结合,对未达标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开设指导性的必修课程。学生达标的状况与进步的幅度应计入到学生的体育成绩中并参与学生在校的综合评定中。把评价过程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探索采用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才能使考核真正成为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同时,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1)“阳光体育运动”是以改变目前青少年体质日益下降的局面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全国性的学校体育活动。
(2)目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学校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目标认识不深刻;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运动负荷不足;评价体系不科学。
(3)在阳光体育的语境下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途径:创立多种教学模式,适应不同水平与层次学生的需要更新与挖掘学习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锻炼机制,促进使学生体育锻炼的经常化、生活化;深刻理解运动负荷与健康的关系;改革学校课程评价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