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学院幼儿园 涂泽勇
我园在广东省科学院和越秀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科学园幼儿园品牌,树高质量高水平形象”为办园目标,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保障,求真务实,锐意创新,不断更新教育观、教师观和幼儿观,大力完善办园条件,积极营造育人氛围,优化教育资源,建设学习型团队,促使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科学启智,美育育人,铸造特色幼教品牌。
拓展特色课程新思路----科学启智,美育育人。
“玩”,是幼儿的天性。“玩中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将“玩”和“学”结合起来,通过“玩”来激发他们求知的动力、培养习得的知识、提高动手协作的能力,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自由、快乐地学习和探索。“玩”是一种孩子重要的体验,是一种特殊的经历,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超越。让幼儿亲身体验到,玩乐与学习并不完全冲突。养成幼儿自觉自发的学习心态,专注专心的学习习惯。这是现代新的幼儿教育理论,也是欧美国家早期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我园能从“玩”的角度来捕捉科学课程中的“趣”。让我们试着放慢脚步,看看孩子喜欢玩什么,听听他最想表达什么,并和他玩一玩这些科学的小游戏。
我们认为“玩科学”需要做到3个立足:“立足于孩子,立足于幼儿园,立足于老师。” 孩子 “玩科学”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将“生疑、好奇、善思、求索”作为课程建设的目标,以小游戏、大主题、快乐节、聪明日作为途径,凸显灵动感的教学目标。通过梳理,我们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中得到启示,我园开始探索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科学课程模式。看重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以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为本,让孩子建构属于自己的发展区域,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包括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科学活动中的教育目标首先是预设性的:教师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设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根据发展目标设计和制作学具,幼儿通过自身操作学具,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也会因应幼儿实际活动状况对教学目标作出适宜的调整。构建适合指导对象的教育目标。
生成性目标指向:在幼儿自主性探索活动中,幼儿感兴趣的对象,教师给予肯定的态度,并给予适宜的、开放性的支持,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教学目标是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可能因应幼儿的学习和活动而有所变更,变更后的教学目标又将作用于幼儿的学习和活动,生成呼应、流动交融式的关系。当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点,鼓励和支持幼儿根据兴趣点展开一系列活动。预设性教学目标和生成性教学目标都体现教师对教学目标灵活把控的思路,完美地诠释着教师“以幼为本”教学理念。
铸造科学教育的品牌,就需要努力挖掘得天独厚的资源。科学院研究所科普教育基地是我园独特的教育资源。科学院现有植物、动物、海洋、资源划分为四类共11个各具特色的科普基地,我们从目的性、针对性、适合性的角度选择了8个基地:华南植物园、科技图书馆、植物标本馆、昆虫动物标本馆、海洋生物标本馆、真菌标本馆、土壤标本室、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普基地。每学年坚持开展一次科普月的参观活动,为幼儿园开展科普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组织小朋友到《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标本馆》、到《华南植物园》参观活动。通过参观和听研究所老师的介绍,小朋友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对昆虫、植物等的兴趣和好奇心,了解有关的知识。我园的老师能结合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及其兴趣点,有机地渗入科学院各研究所的科普基地的科学要素,让研究所、幼儿园、家长、教师、小朋友合力参与教学活动,萌发小朋友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并注重运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小朋友探索科学、发现科学。这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都充分体现了科学院幼儿园在科学教育实践中的新内涵与新成果。
我园还跟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签订了“‘科技大使’进校园”——青少年儿童科普教育活动合作协议。依托、利用研究所科普教育基地的优势资源,即“科技大使”将指导小朋友开展各种科技创新科普活动,营造科普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科学院研究所的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点燃小朋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小朋友科技创新的欲望和潜能。
我们认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首先离不开幼儿生活,必定是生活中幼儿有兴趣的内容。第二,教学内容总是以多个领域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呈现,相互渗透与结合,而非单独存在。第三,教学内容总是以有趣的活动形式吸引着幼儿参与其中。因此,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坚信整合化、活动化、生活化的教育,这样的教学内容,幼儿感到亲切、熟悉、容易接受和理解,并使情感得到滋润,质养得到升华。我们相信:创设丰富、多元的活动,能开阔幼儿的眼界,让幼儿知道得更多,了解得更多,才有可能延伸更多的自主构建和自主探索学习。因此,我们尽可能更多地提供各种丰富多元的活动内容,引导幼儿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活动参与其中,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1)区域小游戏玩转科学互动角
以开放性的游戏环境、多样化的材料,创设出好玩、好操作的“科学互动角”,从孩子的生活、关注的兴趣点入手。“种植实验”,探索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孩子学习自己观察、记录,探索生命生长的奥秘。如在青苔的种植实验中,了解菌类的种植方式等。将“取水”融入科学智慧,如使用滑轮、压水器、水枪、连通器原理等,设置多种取水器,让孩子在取水的过程中思考:哪种最好玩?哪种最省力?学习使用不同洞眼的分离工具,整理归类材料。光与影、视觉变化角、杆杠的小秘密,老师们随着孩子的兴趣不断拓展着活动的广度和宽度。幼儿通过尝试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有效拓展和延伸了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学习。
(2)探索活动揭秘科学大主题
在孩子们的兴趣指引下,我们根据日常活动中就是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看、动手的过程中接触科学小常识,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先后生成了“我们的身体”“奇妙的感觉”“神奇的植物”“水是我的好朋友”“蘑菇家族 ”等十几个主题活动。每次的探索活动,我们都把整理收集,作为资源包使用,使教师在实践、反思、小结、调整、再实践、再反思……这样一个螺旋形上升的过程中梳理和提升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引导教师善思,树立科学教育观和儿童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儿童主体发展课程”。
我们创设探索性的环境,让孩子在这片天地中自然地释放学习天性;释放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量,开启思维,获得发展。课程组织上因应活动的需要可灵活安排,有个别的、小组的、集体的;空间上有室内的、户外的、园内的、园外的;使课程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从而激发孩子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探究欲望,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自主性学习和活动的乐趣,并作大胆地尝试。
(1)创玩活动共享快乐科技节
我们认为,幼儿园、家庭是三位一体的,幼儿园里幼儿、教师和家长都是课程的一部分。幼儿学习活动的契机发生在每一分钟与身边的景物、事物、人物的交互中。而课程发展的线索也蕴含在这些学习契机中,孩子的科学就是身边的科学,和孩子一起成长就要善用这些支撑。在幼儿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积累了初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举办科技节“探索奥秘、玩转科学”为主题的创玩活动,让幼儿玩转“身边的科学”,了解科学小知识,动手做实验,让幼儿对生活中的现象“生疑、好奇”,进一步“善思、求索”,切实感受到科学带给我们生活上的便利。并为家长提供一个了解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平台,与幼儿、幼儿园共同成长。孩子们自制科学图书,通过共享图书的漂书活动拓展阅读的广度。通过分享科学家的故事营造孩子对科学家的向往之情。科技节三小花--科幻画、科技小制作、科学小海报的展览让孩子们惊叹不已,小小的针管变成了可以液压挖掘机,转动的齿轮变成怪趣的毛毛虫,机器人还可以爬墙。科学世界的大门为孩子们徐徐打开,他们无比惊奇。
在科技节中,根据孩子们的兴趣,从“探索发现”“生命生长”“数字与信息”“科技智慧”四大版块中各自准备了23个有趣的活动,以玩为形式提供更多的契机和选择,让幼儿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的活动,开阔眼界,拓展兴趣,在幼儿心中“巧妙”地播下探索的种子。
(2)专业引领打造聪明日
我们的家长都是一块宝藏,隐含着无限可能。我们和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为孩子们探索世界提供有力的支持。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智能制造研究中心、广东地震局,这些科研院所在专业知识的准确引领上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这些专业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在聪明日中,爸爸妈妈化身为温柔的老师,和孩子们侃侃而谈。走,去温室看看;来,带你认识微生物的世界。科技节了,带一个团队来吧。公益活动了,无人机和3D打印一起出现吧。幼儿园场地不够,就走出去吧。聪明日家长的到来成为孩子们的期望。
丰富的科学资源为科学活动的丰富性和成果提供了优良的支持。2011年至2018年,我园的老师每年都参加广州市科学分会组织的主题资源包、优秀课例评选、考察报告评比、观察手记等多项比赛,均能取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多篇科学领域论文获得广东省学前教育学会一、二、三等奖。
艺术是有魅力的,不需要语言沟通。只要用心感受就能获得愉快。让孩子倘佯在美的韵律中,开启艺术熏陶多元化道路。我们更注重孩子在情感体验上获得美的享受和满足,教师要做的是如同一盏灯,在点亮孩子的爱美、品美之心的同时帮助他们在技能上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出属于自身的艺术韵律。
在环境创设中体现美术特色。走廊文化是我园的一道风景线。走进幼儿园的每一个走廊,无论是操场、还是教学楼,都悬挂着老师和小朋友的书画、吊饰、手工作品,有亭亭玉立的荷花、硕果累累的葡萄、还有很特别的科幻画……或手工、或写意、或装饰画,无不富含情趣,跃然纸上,这些作品都是老师业余时间和小朋友美术活动创作的成果。
让孩子从生活、大自然以及艺术家作品中去感受和欣赏美的形式和内容,我们以欣赏同伴的作品、欣赏大师的作品为着眼点,从视觉、听觉上不断营造,让孩子们浸润在艺术的氛围中。视觉上注重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和材料的运用,美术活动中利用教师中有陶瓷学院学习的资源,开展逸趣坊,从泥塑、绘画、手工、新材料制作等方面入手,老师与孩子的作品琳琅满目,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碰撞,开展“美丽传说”的分享展示角,让幼儿在互相欣赏评价中提高艺术感受力。音乐坊增加乐器,设立生活中的自制乐器、多种国家乐器欣赏,孩子们明白,每一件物品都可以唱出属于自己的音符。同时,在给孩子感受的音乐类型上不断拓宽,利用餐中、自主游戏时间欣赏不同音乐给孩子一个自由感受的空间。
在创造表达中体现制作之乐。我们秉着让“幼儿凭着自己的感受会大胆地、无拘无束地用一定的方式去表达出来”这样的总理念,提倡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对美的体验和感悟创造表达出来。美术组先后开展了大型环保亲子小制作、特色区角创设等一系列的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手工材料、手工游戏与绘画相结合,利用新型的美术材料、大自然的材料开展创作活动,使得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得到大大的满足,为孩子提供创作的天地。
音乐立足课题《儿童歌唱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在音乐坊中以许卓雅教师的“图谱歌唱教学法”基本步骤为故事引入,丰富幼儿的情感肢体体验;快乐、有趣、简单、自信的歌唱;通过“美丽的大森林”主题音乐区,“破铜烂铁”打击乐自由活动角,平时生活中这些废弃的锅碗瓢盆瓶瓶罐罐可以奏出这么好听的节奏音乐,孩子们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小节奏墙。游戏化的歌唱成为我们倡导的方式。
在舞台展示中体现艺术之美。提供展现的舞台给孩子,通过“六一”文艺汇演给孩子自我展示的平台。连续多年,我园参加“广东省少年儿童声乐、器乐、舞蹈电视大赛”,分别获得第一、二、三名和优秀组织奖; 我园参加了越秀区幼儿园“广式童谣 粤唱粤流行”歌咏活动评比,荣获一等奖。并参加由区委宣传部主办广府庙会专场展演,孩子们在艺术的舞台上尽情飞舞。每年有几百幅的幼儿美术作品参加各种比赛,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幼儿园连续八年荣获“全国幼儿创意美术教育成果特等奖”;连续七年荣获“世界华人幼儿创意美术教育成果一等奖”。
经过“省科幼”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有了良好的沉淀,我们将根据已有的良好环境、师资的支撑,整合幼儿园管理创新、课程与特色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一整套独具特色风格的“省科幼”形象识别系统,维护和确保我园形象识别系统的统一性、规范性和延续性,铸造艺术和科学教育特色的幼教品牌,并成为在广东省有一定影响的实施艺术和科学教育品牌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