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市腾越镇二完小 许迎春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手段正以一种独到优势,普遍介入课堂教学。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因而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方能构建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但在使用媒体时应该注意“适合”“适度”“适时”。
我国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巨大力量,而多媒体的引入就像课堂教学中的“魔术师”,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充实、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达到预想的结果。但教学中,媒体的使用一定要“适合”,所涉及的文本、图片、音频、动画等内容,要与语文课程内容符合,切忌喧宾夺主。
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深切地感受到“适合”的信息技术对阅读教学的帮助。作为我们西南边陲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见到大海,课外生活单调,没人听说过《月光曲》。面对这样的现状,传统的“听、说、读、写”教学手段显得苍白无力,尤其是课文描写盲兄妹随着贝多芬的钢琴声展开联想那一段:随着月亮的升起,微波粼粼的大海波涛起伏,既而激起大浪……这一幅清幽而又美妙的画卷,是兄妹俩在《月光曲》的旋律中感受到的。这时我利用网络,下载了《月光曲》和大海的图片,先让学生阅读课文,获得初步的感知,然后放映大海的图片,并播放《月光曲》,引导学生欣赏。果然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原本离学生遥远的信息一下子走近了,原本一无所知的东西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即。在朗读训练中,我也以《月光曲》作为伴奏音乐,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效果都大大提高了。
将信息技术介入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并不意味着语文课变成了“信息技术课”、“材料课”,语文课的主体地位和主要任务没变。在“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数量和频率必须“适度”。
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上,杨老师教学《清平乐·村居》一课时,她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简洁而又恰到好处,除了将整首诗词投影之外,只有两次运用多媒体,一是开始导入时,出示了大量的关于农村风光、农村生活的图片,以此让学生对“村居”生活有一个大致了解;第二次是在拓展延伸时,将作者辛弃疾的另一首词引入课堂。也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他们可以向学生展示更多更美的图片和信息,给学生更加强烈的感官刺激。但是,古诗词教学的主旨是“读”,让学生通过朗读、品读,感受诗歌的意境。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果加大了信息技术的运用次数和频率,势必会减少学生朗读的时间和思考想象的空间。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当然在信息技术形式的运用次数和频率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应该区别对待。低年级的孩子长于感性认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待事物的专注程度不够,课堂上,教师可适当地多运用信息技术形式,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学得开心,学得轻松。
一堂语文阅读课,通常有导入、新课、拓展延伸这几个重要环节。在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中,我们教师应抓准时机,“适时出击”。
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或突破、解决教学难点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结果是学生的感触仍不深,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有厌烦情绪。而电教媒体能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画杨桃》这一课时,针对学生根本没有见过杨桃这种比较稀罕的水果,让阅读教学无法开展,而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图片让学生一睹杨桃的“庐山真面目”,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学生很容易理解“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
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完全可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且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了教学,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①上网搜索查寻有关秦兵马俑的相关资料;②运用所查寻的资料,自学《秦兵马俑》一文;③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交互解答;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从网络上所了解到的秦兵马俑。
这一教学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学具,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任务,不仅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而且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无论是学习方式还是学习工具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容量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点,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开放、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