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龙津小学 谭雪贤
小学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是一个振奋人心,撩人心智的课堂,是一个绽放奇光异彩的课堂。读到悲伤时,如歌如泣;读到兴奋时,凌云壮志;读到煽情时,泪下鼻涕。如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去牵动整个课堂,那我认为,他(她)是非常成功的。怎样才能做到呢?要语文课堂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就必须要深入扎实地运用朗读法,就必须把朗读法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朗读。那么,如何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由浅入深地进行朗读呢?具体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得准确,读得准确不仅要求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更重要的是读准节奏,即不读破词,把握好词句间、句段间的停顿,点到为止。我在教学中采用节奏划分法帮助学生读准节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教学人教版《七律·长征》这首诗歌时,我是这样划分节奏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样一划分,即使朗读素质再差的学生也不会读破词,没感情,没重点了。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也能跃然而出。经常进行节奏感的训练,能使学生读得准确,增强语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低,理解能力有限,让他们掌握一些朗读技巧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可采用比较明确辨析的方法,帮助学生读好课文。也就是教师对同一语句或句段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读法,让学生比较辨析,领会朗读中语气、声调、速度的微妙变化,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模仿教师的读法,逐步学会并运用朗读技巧。如在指导学生朗读人教版《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部分时,我先用平淡的语气读这一部分,再用充满感情的语气读这一部分,学生马上就指出第二遍读得好,读出五壮士英勇跳崖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时我让学生模仿我的读法去读一读,果然,学生读得很好。
课文中的一些人物对话,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身份,而且是人物品格的自然流露。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味不同身份、不同品格人物的语言特色。如指导朗读人教版《一面》一文的人物对话时,我先让学生联系当时情景想一想:1.要怎样读?2.要读出什么语气?3.用什么语气读能表现出人物心理活动?再让学生分角色、分旁白朗读。这样,学生就能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进入了角色,把情感完全沉浸到了课文中,所以朗读效果相当好。
感情朗读是朗读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它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感情投入,并创设一定的气氛把学生的情感带入课文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当学生产生表达感情的欲望而又有困难时,教师再因势利导,给予点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我先播放音乐,再配上插图,然后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口述文中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他们体会离别的伤痛和不舍。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用伤感的、不舍的语气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由于我的感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学生很快就融入到了课文中,自然就读出了依依不舍之情。这难道不是理解的升华吗?
总之,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好的朗读方法的运用,与人如沐浴春风,神清气爽的感觉。朗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只要我们重视朗读方法的运用,语文教学的效果将随着学生朗读素质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就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些琅琅读书声,读出地震中的父与子凝结的父子深情,读出与珍珠鸟相处的信赖,读出初春时节的新鲜活力,读出窃读中那份对书本、对知识的渴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