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王村店小学 刘春丽
近几年,“教师体罚”“学生自杀”等字眼总是不断地吸引人们的眼球,绷紧人们的神经。在惋惜、同情、愤慨等复杂的情绪之后,我们总不免想到一个词:惩罚。
现在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但是,激励和赏识是否就意味着不能批评?我们的教育到底需不需要惩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管理上,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学生犯了十分严重的错误,本该严厉地处罚,可是学校却只能轻描淡写一番,动动嘴皮儿功夫,顶多也就是校长、政教主任和班主任轮番做“思想动员工作”,甚至联系家长共同教育,最后不了了之。其结果是,学校力量没少费,学生本人并没有因此受到很大的触动,甚至有些学生还是屡教屡犯。所以一线教师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理。学生普遍没有认识“做错就该受罚”的道理,学校也普遍缺乏这种明文的规定。
前一阵拜读了郑立平先生的《把班级还给学生》,其中第三章《经营好自己的试验田》中有一节是“不要忘记惩罚——建立弹性惩戒制度”,我深受启发,所以在班级内也尝试实行“弹性惩罚制度”,为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热情,规范和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为此我制定了如下的惩罚通知单,在这份通知单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惩罚措施,而这些惩罚措施是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由学生自己设定的惩罚措施,有的同学会建议写检讨书、罚写作业、打扫卫生、做俯卧撑等等,经过一系列的筛选去掉一些不可行的,最终的措施制定如下表。在实行惩罚中,学生作为监督人,这样把每一个学生都置于了“学生”和“班规”的民主监督和约束之下,避免了由班主任个人强行“独断”的尴尬被动局面,有效地促进了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
前段时间学生们闹开了锅,自习课总是闹哄哄的,我有几次都忍不住要冲到教室里骂人了。最终还是忍住了。我走进教室,了解了纪律委员记录的情况,把违反纪律的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每人分发一张惩罚通知单,自由选择惩罚措施,每选一种惩罚措施,都安排专职监督员监督检查,直到监督鉴定合格才算完成,否则重来。通过检查,选择搞卫生的同学过关;罚写作业的同学其中一个写的还行,两个不合格,最后不得不重写,直至作业书写规范达到要求为止。
在这里我还要分享一个个例,前段时间学校统一对在校就餐的同学代收餐费,孩子们都带了一些零钱,可就在午自习的时候一个女生过来告诉我:老师,我带的餐费交完后你找给我的20元钱没了,就放在书包内兜里。我当时一懵,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所谓的贼就在学生中间,我想如果我 对学生们现在进行思想教育然后让他们主动承认错误把钱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交回来学生碍于面子肯定不会主动交给我,怎么才能马上把钱找回来不耽误活动的进行,又能保住学生的面子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呢?突然一个办法浮现在我的脑海,首先我先对学生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并假装报警,然后说要调班级的监控啊之类的(其实教室也没有监控)给他们讲偷东西的严重后果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影响,然后让每人拿出一张大纸,把大纸折起来,并告诉他们希望这个因为一时糊涂而拿钱的同学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把钱包到纸里交上来,老师就不会追究,也没有人知道是他干的。然后每个同学都把折叠的纸交到我手中的纸箱里,当最后一个同学把纸交到纸箱后我的心也悬起来了,担心这个同学会不会把钱交上来,我找了几个同学帮忙一个一个的检查,突然一个纸的厚度和其他的不一样,不出我所料,里面果然包着钱,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我清点了一下,又出现一个新问题,数目不对,少了5块钱,我当时就在班里对这位不知名的同学进行了表扬,表扬他知错能改,并明确指出这5元钱可能是你花了,希望你能在明天早上把这5元钱趁我没来偷偷交到办公室的桌子上,老师相信你一定是一时糊涂,并且肯定能改正错误。事情暂时解决到这,孩子们的表现也没有任何的异样,这让我的心里始终想拧着个疙瘩解不开。
第二天没有我的早自习,我故意晚来了一会,事情和我预想的一样,果然钱还回来了,并且旁边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些道歉的话,关键是最后面还署了名,这倒是在我的意料之外。拿钱的孩子是平时很乖巧的个孩子,当然全班同学都不知道是他。我把钱还给了丢钱的同学并且在班里表扬了知错能改的同学,但是就这件偷钱事件还是进行了严肃批评。接着我对全班同学上了一节思想教育班会,课间我找他谈心,他又主动向我道了歉并保证不会有下一次,当然犯了错误惩罚也是少不了,当我把惩罚通知单交到他手上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会,在最后自主选择惩罚措施的地方认真的写下:愿意承担接下来一个月的老师讲台和黑板的卫生工作。这让我惊讶不已,也让我看到了他悔过的真诚。试想如 果当初我采取搜书包的方法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把这个同学抓出来,这会给他留下多大的心理阴影,他今后又如何面对全班同学呢?丢钱风波到此正式结束,从此班里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由这两个案例我也不断的反思:教育“惩罚”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让孩子对自己过失的行为负责。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当孩子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所以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而此时的惩罚教育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当然,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可以育人,也可以毁人,而使用好这把双刃剑的秘诀就是“爱”。有了真正的“爱”这个基础,相信每个老师都能把握好“惩罚的度”。在爱的“惩罚”下,唤起孩子更强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