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球运动中的无为之道

2018-03-04 11:37李宏伟李唤春元江县少体校云南元江653300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玉溪653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网球动作

□ 李宏伟 李唤春(.元江县少体校 云南 元江 653300;.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云南 玉溪 65300)

1、以运动识文化

中华文化是扎根于生活的文化。它来源于古人对生活环境的细致观察与深入思考,更能运用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华文化亦是高度概括的文化。没有大观在上的高度与追本溯源的智慧,古人就不可能对世界运行做出如此直接而精妙的总结。中华文化更是和谐的文化。它能客观看待差异,并从时空的角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其极强的实践性本身就赋予了它“以运动识文化”的强大功能。体育运动的锤炼对象是自身,与其他学习相比,它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修”。数千甚至上万年的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精神遗产。继承这些财富意味着有了一个更高的起点,这本身就是中华儿女独有的精神优势。然而,数十年轰轰烈烈的体育教育改革却始终未能真正触及到文化思想领域,更没有与中华文化的传承联系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2、无为之浅见

无为思想是我国道家思想的核心,常常与国家治理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了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无为首先可理解为以无而为。无,亡也,凡所失者所未有者皆如逃亡然。无亦为隐,隐即看不见,但看不见却不等于没有。无与有是相对的概念,在古人看来,无为万有之源。从时间上看,无在先而有居后。从空间上看,无隐于内而有显于外。从内涵上看,无为无穷而有为有限。因此,无为就有了因势而为、谋事在先、内固其本而外无所待等含义。其次,无为也可解释成无所为。“为”字在甲骨文中是手抓大象之鼻的形象,以表示能够役使大象者是有作为的人。换言之,“为”代表了大事件。因此,积少成多而不强求于大而妄为,也是无为的本义之一。另外,无与五通假,而五则代表了我国古老的五行观念。宏观地看,任何事物的属性均逃不出木、火、土、金、水五种。音之数不过五,而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味之和不过五,而五味之化不可胜尝也。色之数不过五,而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五行不仅可以千变万化,而且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与周而复始本身就代表了事物发展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所以,无为还可以解释为以五而为。

3、网球技术与无为之道

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修本而不饰外以至于无所不为的无为精神,具体到网球技术之中,至少表达了以下含义。

3.1、自我控制力是网球技战术的根本

网球是一项通过控制自身动作去控制球拍挥动,再通过挥拍去控制击出球飞行,并进而通过击球去控制对手的运动。控制无疑是网球技战术的核心内涵,而球员对自身状态与动作的控制则更是控制之本。球员对自身的控制虽隐藏于内却表现于外。比赛过程中任何技术动作方面的瑕疵或任何不合时宜的击球都必定与球员内心状态的失控有关。而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心态与动作的控制能力本身就代表了学员的学习能力与运动能力。为此,无论是业余还是职业,学网球练网球的一个中心目的就是,学会控制自己。同时,自控力的强弱也应该成为网球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指标。事实上,无所为就是完美控制自己身心状态的诀窍。我们知道,自然状态往往才是最完美、最和谐的身心状态。当我们的身心完全放松,完全不考虑任何技术动作时,我们的击球往往会出奇的准确。相反,当我们特别刻意地要将球击向某个目标时,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3.2、技术如衣服

尽管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网球技术是衡量网球水平的重要标志,但人们却往往容易高估网球技术的重要性。业余网球爱好者甚至于某些专业网球人士常常会花费大量精力于模仿某位当红网球明星的技术动作之上,从而导致长期徘徊在“中看而不中用”的路上而难以取得实质进展。事实上,网球技术只是实现最佳控球效果的外在动作形式而已,它必须建立在操作者内在的身体能力与心理能力基础之上。这就如同穿衣,尽管服装必不可少,但没有好的形体,穿多漂亮的衣服都不可能好看。着装不仅需要适合自己的体型,而且也应与所在场合相配套。费德勒的正手击球之所以能使手臂充分伸展,是因为他有着过人的爆发力与把握出手时机的能力,否则,过长的力臂就势必导致包裹速度减慢,从而失去对球的有效控制。而在相对紧迫的情境下,即使是顶尖球员也很难完成转体动作。利用简洁的手臂甚至于手腕动作,是这种情况下最为实效的办法。另外,网球技术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更新的现实本身就说明,技术没有常态,它会随着应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此,在学习网球技术和提高网球技能的过程中,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施教者都应该本着内外兼修的态度,重视身体素质、球感、自控力等内在能力的培养。

3.3、中轴是击球技术的发动机

网球击球技术大致可分为抽击、扣击、撞击三大类。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尽管操作要领各不相同,但身体中轴对其他肢体动作是否提供了有力支持却始终是顺利完成击球的根本保障。相较于外部肢体动作,中轴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其在任何一次击球过程中的作用却堪比发动机。首先,无论是线动量还是角动量式发力,稳固而富有弹性的支撑都必不可少。即便在腾空条件下,明晰、中正、扎实的中轴就像一根无形的基柱支持着所有身体动作的完成,这就是所谓“脚下有根”的感觉。其次,中轴的自转或前移或上顶往往是其他肢体动作的动力源泉,是用手打球还是用整个身体打球的区别正在于此。最后,中轴与来球的位置关系代表了人球位置关系,而这种看似无形的关系却决定着操作者能否顺利完成预计的击球动作。

4、网球教学与无为之道

学习体育事实上是一件最值得不过的事情,因为与其他学科相比,任何运动项目的根本学习目标其实都是学习者自身。体质以及运动表现只是体育学习过程的外在表象,而内在的自控心法以及降本流末、知所先后的认知观与方法论,才是可放之四海并终身受益的真正财富。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教学方法与手段虽日新月异,但真实有效的教学恐怕只能在务本上做起。

4.1、勤学苦练是网球教学不可动摇的根本

随着快乐体育、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等教育观念的大行其道,我国体育教育事实上也走进了一个舍本逐末的误区,体育教学应勤学苦练重技能的根本有所动摇。事实上,勤学苦练不仅本身就是素质的表现,而且通过勤学苦练所获得的快乐与能力也具备着不可比拟的厚重特征。单就网球技术学习而言,任何技术动作的成熟无不来源于不可胜数的练习次数,而适合的练习手段只是在此基础上起到了一个辅助功效。试想,一个击球时还要想着如何立足如何挥拍的球员,怎么可能打出精彩的网球。《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4.2、循序渐进就是不妄为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从原理上讲,任何一项击球练习都以无球条件下的动作成熟度以及精准控制人球位置关系的步法能力为条件,因此,教师一方面不能想当然地安排击球练习,另一方面,早期的击球练习也应以人球位置关系的控制力以及核心技术的规范性为基本要求。从学习的角度看,练习者也应明确每一项练习的核心学习任务,而不能为打球而强行打球。循序渐进原则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即便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也难以严格遵守这一原则。除了教师的个人原因外,技能教学好高骛远但教学时数却明显不足,开学前便要求提交整个学期的教案而无视体育教学过程的时变性,过分强调体育教学的附属功能却忽视技能的传习等体育教学管理的妄为作风,却正是导致无法循序渐进的主要原因。

4.3、改错的前提是认错

从某种程度上看,网球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纠错改错的过程。仅仅分析动作错误的成因只是完成纠错改错任务的第一步,而拿出具体的练习手段与方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动作上存在的问题才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如果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动作毫无感知,任凭教师花费多少口舌也无济于事。以人球位置关系的保持为例,初学者的常见错误是与来球间的横向距离过近。为此,在进行有球练习之前,大量的人球位置关系固定的击打固定标志物练习就显得必不可少。此时,若一定要进行有球练习,那么给学生一根比正常球拍长两倍的木棍并要求其继续按要求完成击球练习,学生也能很快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识。《中庸》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其实,现实生活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逐一加以改正,那么我们离圣人也就不远了。

5、结语

中华文化是大智慧的文化,其应用范围无所局限。儒释道三家从不同角度反复说明的道理从本质上是相同的。纷繁的世界、无尽的规律背后自有其主宰,触类旁通才是真正的大智慧。网球运动的技战术原理以及教学原则只是无为思想运用的沧海一粟。体育运动无可比拟的实践性,为文化的传承搭建起理论结合实际的平台。弘扬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精华,就能走出崇洋媚外的教育怪圈,就能真正走进重实践、重能力、重素质、重和谐的人才培养模式。

[1]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634.

[2]刘兴隆.甲骨文集句简释[M].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11.

[3]何宁.淮南子集释[M].中华书局,1998,48.

[4]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5]杨伯峻.列子集释[M].中华书局,2010,18.

[6]刘修治.四书五经,第一卷[M].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1.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网球动作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动作描写要具体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