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乐业县逻西乡中心小学 向柳琴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是识字、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好动、刚学习拼音感到比较困难这一特点,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灵活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其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打好拼音基础。要如期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只有开动脑筋,更新观念,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优化教法、学法。只要让儿童变苦学为乐学,相信达到大纲的要求是完全可能的。具体可采用如下教法: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儿童的天性需要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声母、韵母的教学中,可把字母的音、形与课文中的插图紧密结合起来,制作成活动的课件进行教学,如教学声母j、q、x,教师依据语文书上四幅图,制作了四组动画课件。1.一只公鸡翘着尾巴张嘴正捉蝴蝶;公鸡翘尾巴伸伸脖子……动画图案渐渐变成了“j”。2.一根细线拉信个圆气球慢慢飘动,无论怎样飘,细线始终垂下,图案渐渐变成了“q”。3.半边西瓜上切了两刀,成“x”形,西瓜隐去变成“x”。4.“j、q、x”像三个淘气的娃娃,瞪着机灵的圆眼睛,蹦着笑脸;“ü”笑哈哈地伸出手来与它们做朋友,当“ü”靠近它们每个时,淘气的“j、q、x”都伸出手来把“ü”上两点抹掉了,“ü”不生气,还是和“j、q、x”成了朋友。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说说图意,随即教师对照字母教学生读准字音。再看图编儿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指导下,按照图形特点各抒己见,然后集体修改,组成一首流畅的儿歌:“鸡捉蝴蝶jjj、线拉气球qqq、小淘气,看到ü眼就抹去”。儿歌是学生集体编出来的,自然特别喜欢,上课念,下课念,有的还把它当做跳皮筋的曲儿呢!
课文后面编排的儿歌,全文汉字注音,配上精美的插图,深受学生喜爱,每当学完课文中的拼音字母式式音节后,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念起儿歌来。由于学生来自农村,平时说惯了乡音,用普通话读儿歌往往读音不标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把儿歌、插图分别制作成动画课件,如g、k、h,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动画课件,听儿歌读录音,激发了学生学好普通话的欲望,然后教师一句一句带读,读准字音,纠正口形,并让普通话好的学生带读;接着,重点认识字母g、k、h,并读准它们所带出的音节:kōng、hú、huā、gā、g、k、h,朗读的同时也进行了初步的语言训练。当学生读准了儿歌,并能背诵时,教师若让学生一边背儿歌,一边表演,学生往往会喜不自禁,教师可以先让大家自主发挥,各自表演,学生的动作虽然各式各样,但无不充满着童真童趣。然后,教师再把学生做得比较好的动作和表情集中作示范,再指导大家集体表演,这时,教学气氛就会热烈活跃,学生背诵得有声有色,表演得眉飞色舞,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拼音,记牢了知识。
抛下去,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老师这儿来。他们会用心地听老师的发音,仔细地观察老师口型的变化。然后自己去尝试发音,去体会发音过程,探索发音方法,在已熟悉的事,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学生要喜欢学习,有学习乐趣,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当新的事物摆在孩子们面前时,求学若渴的孩子一定非常有学习乐趣。当一个他们已熟悉的字母摆在面前时,孩子还会有学习乐趣吗?我说,不会。那么,如何从孩子熟悉的事物中去激发他们新的学习乐趣呢?我说,让孩子去体验、认识事物的过程。在教学单个拼音字母时,由于多数学生认识,课堂上往往呈现一片嘈杂声,正确的发音,非正确的发音,充斥耳旁。此时,我将一个问题(是怎么发出这个音物上找到新的知识点,从而产生了学习乐趣和学习的欲望。
学生刚学会拼音字母时,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记忆起字的读音和字形,字的形和音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把看图、拼音、识字结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得益于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正确引导学生练习,以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1.整体优化练习采用的形式是通过全班的自由练习读拼音,给了学生一个适应的时间,养成大声朗读,大声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2.优化练习方式即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新颖。在自由练习后,接着进行学生的小组练习,最后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控,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
总之,让学生在语文环境中不断学习汉语拼音,形成生活中学习汉语拼音的意识,把汉语拼音放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并且关注学生在汉语拼音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以及汉语拼音学习方法的尝试和探索。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学习汉语拼音的方法将潜移默化进入学生心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