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说书人》教学设计

2018-03-04 09:06袁淑文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说书人人物形象命运

袁淑文

(苏州外国语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一、教材分析

《说书人》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珍爱生命”下的选修篇目。它是现代作家师陀先生于194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后被收入了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说书人》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向读者讲述了动荡时局中一位技艺高超的说书人的悲苦命运,引领读者一同体验了生命的卑微与光芒。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与主人公形象

2.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人物命运产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深入阅读分析文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2.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对说书人倾注的情感

2.获得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说书人人物形象分析

2.教学难点:从说书人个体形象到“珍爱生命”专题价值,感悟生命的意义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学生回顾第一专题的所学过课文,找到主题上的相似。《我与地坛》《鸟啼》《最后的常春藤叶》无一例外,都是围绕生与死展开思考。由此,切入说书人的生与死,同时为课堂后半节的提升做准备。

(二)教学过程:1.回忆预习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或细节,然后进入文本(同时展示学生创作的绘画—预习作业),采取重点画面重点剖析,重点段落重点解读,在细节处把握人物形象,在细节处了解写作精髓。

重点剖析的细节有以下几处:

下葬时的一只脚和席子:扣住这一细节,联系下葬的人物对话、下葬时的环境描写,解读人物的悲剧命运

长衫的变化:三次长衫描写,揭示人物命运的变迁,前后的对比,进一步补充人物形象

弯腰讨钱:直观感受----群体身份的卑微(学生表演);

深入思考----铜钱增加,生活却拮据的原因---切入社会背景

2.总结人物形象和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课堂随机生成并板书

正面描写:神态(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

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次要人物衬托、语言描写等

3.创设填诗环节:根据人物形象填诗,括号中用原文,横线上自己创作,进一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知折一把纸扇 着一身( )听醒木一声收 捧( )把腰弯故事里的英雄 千古流芳

一抔黄土掩风流 小城城外叹( 荒凉 )

4.从填诗的“荒凉”一词生发,提问:

a谁在叹悲凉?剖析“我”的人物形象;

b为什么叹悲凉?分析文本语言,探讨作品主题

教师总结:“我”在悲凉什么呢?-----①拥有精湛说书技艺的人逝去了②悲凉说书人去世时太凄凉③悲凉听戏的人越来越少④悲凉小镇如同说书文化、说书人的命运一般渐渐萧条;由此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拥有赤子之心,热爱传统文化,善良具有悲悯情怀的知识分子形象,但同样也远离故土,远离这片孕育我的土地,对故土萧条无能为力。

5.结束:从《说书人》到“珍爱生命”专题

此处向学生丢出问题:说书人明明是一个悲剧,为什么编者将这篇文章放在珍爱生命的专题之下?明明字里行间透着悲凉,如何能让读者生发“珍爱生命”的感悟?

“珍爱生命”的真正含义,不仅在于活下去(《我与地坛》《鸟啼》),更要有价值的生(《最后的常春藤叶》《说书人》)。说书人,一生悲凉,但是他曾经在众人的崇拜中活过,他让一群生活在贫瘠土地上的人获得了想象的精神空间,为他人的生命增添过光亮。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让课堂有温度也有力度”

在备《说书人》时,心情是略沉重的,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是作为“人”这种生物的同病相怜,还是仅仅因为自己一时矫情,我已经无法分辨。但是,那种沉重让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命运的力量。在既是折磨又是幸福的磨课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很难触碰到那一层。我想,如果仅是分析人物形象,如果我只把它当做是一篇拥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的小说,这课堂未免失去了温度。于是,想到让他们创作绘画,给文章配插图,让他们在创作的时候去关注细节也思考细节,表现人物也感受人物。而课堂上,他们对于自己作品的热议,何尝不是对文本、对人物的再一次接近呢?以此为基础,当从《说书人》一文牵连出整个专题,当最后关于“珍爱生命”的问题抛出时,我看到了孩子们严肃的表情。为那一刻的课堂力度,我心生感激。

猜你喜欢
说书人人物形象命运
命运的更迭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命运秀
Max讲故事——说书人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在卑微与高大中穿行的说书人——师陀《说书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