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的传承,也是社会文化道德建设的基础,而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应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理解。语文教学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一门基础的课程教学,各个阶段的教学都涉及了语文内容的教学,同时,良好的语文知识基础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是文化传承的关键,更是培养中国人才的重要基础。中国语文教学的内涵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的教学方法,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学生予以引导,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一些文言文和古诗词时往往会过多地依赖课外辅导材料,这种学习方式只是一种借用知识的过程,并非是学生自己主动求知的过程。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思考和理解不够主动,限制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现有的教学材料,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语文素养为教学目标,有效促进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实际的课语文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把握,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和语文知识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规划。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来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对教学方法也要进行创新,确保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有效学习传统文化,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特别是那些古代诗文作品,如《师说》《离骚》《蜀道难》等。教师在对这些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只是对文章表面的字词进行理解,是很难真正掌握其中的内涵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作者创作的情境中真正理解诗文的深层哲理。这些古代作品都涉及到作者当年创作的背景以及当时崇尚的思想文化。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教师应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二、更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自然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能自主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研究。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有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從而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如在学习《阿房宫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这也有利于营造和谐友好的教学环境。在教《兰亭集序》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大致了解了文章内容后,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关于《兰亭集序》的朗诵视频,视频的背景最好是山水景色,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使得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知识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比如可以通过一些典故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思考,或者是结合一些影视剧情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领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将这些传统文化与语文学习进行有效的融合。
三、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历史名著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对于教学内容要懂得扬长避短。目前,许多高中语文教师都是根据教材和各类辅导资料,对古代诗文内容进行机械性的讲解和翻译,并没有挖掘其中的深层含义。这种不具引导性的语文教学形式没有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学,也没有考虑到传统文化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影响。有时候,也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就草草地完成了文章内容的讲解,并没有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这也使得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没有很好地契合。
中国传统文化多是以名著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这些经典作品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如今的高中学生对经典名著并不看重,所以在日常学习中对名著的学习也就没有多大兴趣。高中语文教师要针对这一现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看一些名著。如《三国演义》《庄子》《楚辞》《史记》《左传》等一些国学经典作品,让学生对这些名著有一定的阅读和了解,强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从而有效改进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历史著作的认识。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蕴含了许多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理性地评定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要注重讲解其深层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