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轩
201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注销了三张支付牌照。自此,第三方支付行业结束了中国支付牌照“只发不撤”的历史。进入2017年10月,人民银行高调宣布对于第三方支付牌照从此不再“只发不撤”,年内又陆续注销20张支付牌照。这样一来,价值千金的支付牌照也不再是“躺着赚钱的生意”。
从盛极一时到严格监管,支付行业究竟经历了哪些变化,其成长之路又是如何的呢?
回顾:支付们的莽荒生长纪
2005年10月26日,被业界期待已久的《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千呼万唤始出来,一个崭新的行业由此产生,也自此开启了漫长的第三方支付“功与过,道与魔”的争论。在后世看来,上述《指引》或可被认为是我国金融支付历史上的重要转折,这也预示着电子商务时代即将来临。
在《指引》出台之前,各路机构就早已杀入第三方支付领域。从官方承认的角度来看,我国最早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现在首都电子商城。1998年11月12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信息产业部、原国家国内贸易局等共同发起的首都电子商务工程正式启动,并确定首都电子商城为网上交易与支付中介的示范平台,与电子商城相配套的就是一度闻名的首易信支付平台。七年后,作为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2005年10月8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全面试行网上报名,北京地區的缴费工作就借助了首易信的支付平台。在风起云涌的第三方支付元年,不只是“官定”第一家的首易信,外资、民资也大量涌入支付领域淘金。当年4月,北京通融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YeePay电子支付平台。5月20日,网银在线携手VISA,宣布在中国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市场推广“VISA验证服务”信用卡安全支付标准。7月11日,全球最大的在线支付厂商Paypal(贝宝)进入中国。11月7日,IBM宣布,在5个月内,其参与投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YeePay的客户交易量增长了10倍,交易额从每月12万美元上升到每月120万美元。11月18日,Paypal公司出资3.7亿美元收购VeriSign公司的在线支付部门。也是在这一年,支付宝由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独立出来,逐渐成长为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第三方支付的元年,2005年国内有逾50家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不乏后来遥遥领先的支付平台,如财付通(微信支付)。
2005年后,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呈现遍地开花的趋势,而且常常为了流量导入而“大打出手”,表面上看市场“热火朝天”。但是受到智能终端等仍未广泛普及的限制,支付平台仍多止步于PC端,需求处于疲软状态,遭遇行业发展的天花板。此外,就官方态度而言,自《指引》出台以后,缺乏后续的文件支持,舆论对于第三方支付的观点也是喜忧参半,整体的社会环境没有对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市场上存量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普遍欠缺资质上的认定和国家信用支持,支付平台成立以来其背后的商业(电子商务)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捆绑了电商网站母体的流量,第三方支付的行业标准和制度规范依旧处于摸索状态。此后,网络支付、手机支付、短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方式层出不穷,但是这诸多的支付方式却是玩噱头多于其实际功用。
牌照时代,“宝宝”们还安好否
野蛮生长总容易演变为乱象丛生,距离监管升级自然也就不远了。200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已经达到5766亿元,经营支付业务的企业多达300家以上。由于长期存在权威法律缺位的问题,第三方支付监管处于空白期,挪用资金,非法套现等行为接连发生,整个支付行业陷入了混乱。次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既圈定了支付机构非金融机构的性质,也为第三方支付提供了相关的配套细则和管理办法,即中国人民银行审核发放支付牌照,正式将第三方支付纳入国家金融监管的体制内。相应地,如果经营第三方支付的企业没有获得人民银行发放的支付牌照,则不得开展支付相关业务。
牌照时代终于降临。2011年5月26日,对于第三方支付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放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中,一共有2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了“户口簿”。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户口”都是存在有效期的,五年后需要依续展申请延续支付许可资格。随后,对于政策的预期及行业高收益吸引了一系列企业加入第三方支付的队伍。据统计,2011年到2015年这五年间是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的高峰期,财付通、支付宝、银联商务、拉卡拉、智付支付、快钱等具有代表性的支付平台就是在这期间获得支付牌照的。截至2017年6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共八批发放支付牌照,涉及持牌支付机构数量为270家。2015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停止新增支付许可,支付牌照价格一夜之间堪比黄金,至今已有约30家支付机构被收购,收购者不乏京东、海尔、唯品会、美的、美团点评这样的知名企业。
第三方支付在这短短的几年间,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余额宝、微信红包、扫码支付、VR扫码等等一次次地刷新着人们的眼球。当然,硬币的另一面就是——极度便利带来的各种违规。拉卡拉、易付、广东益民等支付公司由于挪用客户备付金,交易监测不力等原因相继被罚或吊销支付牌照。当然,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市场竞争也是极其残酷,自开启牌照时代以来,除了上述存在违规、违法情形的问题平台被吊销许可、“赶出”市场之外,也有一批支付机构因自身经营不善,最终沦落到卖壳变现。
浮华之后
从今天来看,支付机构的市场份额与十年前已经大相径庭,很多盛极一时的机构已经湮灭,甚至一些支付机构被吊销牌照,当然也有很多行业新丁后来居上。唏嘘之余,留给人们遐想的不仅是商海沉浮,更多的是当人们越来越依赖第三方支付平台后,第三方支付其安全性几何,其便利与风险的平衡又该如何度量,成了重中之重。事实上,从人民银行近年来的“动作”我们也能略窥一二,即支付行业的乱象早已引起监管层的重视,国家也意图通过行业治理的方式完善第三方支付的运营。
把第三方支付整体作为一个角度去分析可能存在的利与弊,则可以有很多方面的解析:比如,从刑事风险的角度,与支付相关必然存在很多刑事法律风险;又如,从合规性的角度,什么样的运营是合规的,哪些又是监管禁止的;还有,从伦理的角度分析,第三方支付的营业限制和伦理禁忌又有哪些呢?
这些都是值得业界朋友投入精力去细细思考的事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