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瑞珍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初中语文三维目标整合须要运用多种方法,物理性整合、融合性整合、观照性整合、拓展性整合。教师在三维教学目标设计时,须要有整合意识,不可随意照搬照抄教辅资料上的设置,而是对多重教学目标进行科学整合优化,提升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合理性和适配性,确保教学目标能够贯穿整个课堂始终,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明晰的操作方向。
一、物理性整合,优化目标呈现形式
设计语文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有规范意识,新课程改革倡导“三维教学目标”设计,这样操作符合课堂教学基本规律。从不同维度对教学进行规范要求,其契合度是非常高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审美和价值观,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考量,体现了课堂教学主观意图。在具体操作时,由于分项较多,呈现方式有些烦琐,为集中体现课堂教学思路,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不妨对其在形式上展开一些整合优化,减少目标基数的同时,提升精练性,给学生传递出最为明确的学习信息,为课堂教学带来明晰操作路线。
语文教学目标呈现三维性,这是非常科学的设计,但在具体运用时,教师须要有整合思想,在不打破三维属性的同时,完成对教学目标的整合性处理,使其更精练、更醒目。如学习《绿》这篇课文时,按照相关教辅资料设计,三维目标比较繁杂一些:知识与能力:学习用恰当的动词点染情感的波澜,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学习变换写景角度和多种修辞的运用,学会抓“文眼”来组织材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笔下梅雨潭的生命力,体味自然之美,感受作者充沛的情感。体会作品流露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教师在实际操作时进行了物理性整合:学习动词用法和情景交融写法;体会移步换景和修辞运用,利用“文眼”组织阅读材料;接受多元审美教育。
从教师整合情况可以看出,本来要用一百五十多个字表述的教学目标,经过整合优化处理,只剩下了四十多个字,看起来是那么简练,给师生带来了明晰的认知方向。实践证明,简化后的教学目标贯穿更为顺畅,教学效果更为显著。教学目标呈现时,未必都要列出三个维度,教师有时甚至要将相关的关键词都带上,这无疑给教学操作带来不便,教师引导学生读半天教学目标,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课堂教学呈现出盲目性。从教学目标基数上展开优化处理,虽然只是物理性减少,但其优化效果还是能够呈现出来。
二、融合性整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课堂教学呈现动态性,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不能一成不变,我们不仅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形式整合,还要关注其内在含义的优化,突出重点目标内容,提升目标的实用性价值。教学过程中,教学生成无处不在,面对变化的教学形势,调整课堂教学程序势在必行,自然也涉及到教学目标的调整问题。教师要有随时整合教学目标的意识,对课堂教学进行适时适当的调整,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融合性整合三维目标,重点是突出教学目标的本真属性,提升透明度和融合感,这是符合学生学习认知成长一般性规律的。
《论美》教学设计时,如果依照教辅材料上的设置,教学目标有七八条,教师让学生学习教学目标需要好几分钟的时间。为此,教师给出了融合性整合处理:理清课文内容,明确作者观点,体会论证方法运用;观察插图,搜集相关信息,展开多元讨论,培养协作精神,提升审美情趣。课堂执行阶段,教师集中攻克學习重点、难点,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学生表现也都非常出色。学生甚至有超水平的发挥,如面对审美价值观问题,有学生这样回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爱美须要建立在大众普遍审美观基础之上,如果认为独立特行就是美,这当然是错误的认知。”教师对学生个性表现给出肯定评价。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良好。
很显然,教师将三维目标进行最大限度的压缩,虽然从七八条压缩到两条,但其精神实质并没有少。第一部分主要从知识、能力、方法等角度展开,理清文意、掌握观点、了解论证,内容不少,涵盖面也很广,学生大都可以顺利建立目标体系;第二部分内容兼顾方法过程和情感价值观,显得有些“虚”。这样学生自然明白文本学习重点在哪里,如何展开具体的操作学习。教师融合性设计教学目标,给学生更清晰的认知体验,教学内容高度集中,教学效果自然会更为显著。
三、观照性整合,贴近学生学习实际
学生呈现个体差异,这是最为普遍的教学现象。因为学生学力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悟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表现在课堂学习中也呈现出不同群体特征,不同群体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诉求是不同的,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须要呈现观照性,只有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形成学习内驱动力。在教学目标整合时,教师要有分层教学意识,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给出不同的教学观照,设计梯度性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的适配性。
教学目标观照学生个体差异,不是要呈现几套教学目标,而是在教学目标设定时体现一定梯度性,这样可以提升教学目标覆盖面。如学习《画山绣水》,教师只给学生设计三个教学目标:能够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能够说出传说故事与桂林山水的关系;能够说出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因为教学目标比较简单精练,教师操作非常容易,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学生面对这样的学习目标,回应也是非常及时的,很多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探究活动之中。为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在课堂操作时,还对检查方式也进行了调整,根据学生学力基础实际,给出不同评价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提升,学习效率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教师给出三个教学目标,集中体现了教学的重要目标追求,而且几个目标呈现了梯度性,教学难度逐渐增加,也为不同学生提供了学习支点。教学目标并非要求全体学生都要掌握,这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最科学观念。追求“大一统”教学观已经成为历史,提倡个性化教学,体现分层教育,这才是新课改的基本要义所在。
四、拓展性整合,塑造综合语文素质
课堂教学目标呈现三维性,具体体现在能力方法、情感价值观培养方面,需要教师为学生准备更多训练内容,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体验中获得思想感知。在教学目标整合时,教师要有拓展性意识,注意延伸训练域度,提升训练生活化特征,让学生在更真实的实践操作中完成语文学习。实地观察、课堂演绎、课堂辩论、社会走访、案例分析、读写展示、演讲诵读等,都应该属于实践性目标内容,教师给出更确切的训练设计和引导,帮助学生在用多种感官接受信息的感知中实现语文综合素质的成长。
拓展性整合教学目标,不是要增加教学目
标数量,而是要对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调整。《桃花源记》属于文言文,其目标设计更为细致,甚至要将重点字词都点出来,这无疑增加了目标的烦琐性。如知识目标设计,教师进行了简化:读准重点字音、积累文言现象、了解作者。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将学习内容进行了分类归结性训练设计。列出重点字:豁然、俨然、衣着、阡陌、鬓、要、邑、诣、骥、语;通假字:具、要;古今异义词:交通、妻子、绝境、无论;一词多义:舍、寻;同义词:悉、并、具、咸、皆;句式:省略句。学生依照教师布设,细心查阅相关教辅材料,展开个性训练学习和探究,很快就形成了系统性认知。在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反复比对这些重点词句的读音和用法,学生文言积累呈现高效性。
教师将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优化,给学生带来清晰的学习操作路线,并将学习内容进行细化训练,这是非常务实的做法。学习文言文没有太多捷径可走,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习文言文,通过不断积累,才能建立较为坚实的学习基础,为后面的文言文学习创造条件。教师利用教法调整,从关注学生学习训练展开教学目标渗透,这样的操作符合课堂教学基本规律,体现教师踏实教学作风,对顺利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这是三维教学目标的基本规范要求,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有融合性、观照性、拓展性意识,对三维目标展开全面整合优化处理,让三维目标更为醒目、简约和可操作性,帮助学生准确校准学习方位,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古里中学(215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