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喜
汉字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的历史,由口口相传的时代进入了文字记录的时代。文字是工具,它可以传承一代又一代的经验和知识,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可以承袭先人留下的智慧。一个有文字的民族,可以更早地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汉字为我们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汉字已经不单纯的是一种书写工具,它能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对象。我们通过教会学生学习汉字,理解汉字,可以让学生在汉字中找到自己文化的根,理解中华文明历代传承和发展的悠久过程。
一、汉字的独特性
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现存的仍有文字记载的民族。汉字在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中都是具有独特性的。
1.汉字的表意特征
我们的汉字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字相比最特殊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汉字是表意文字。与表意文字相对的就是表音文字。如英语、法语、德语等语言的文字,全都属于表音文字。表音文字在现代的交流中有一定的好处,它更利于学习,更利于人们去使用和阅读。相比之下,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因此学习难度就更大,因为,许多汉字长相相同,人们即使认识了汉字的笔画,也不一定能够读出汉字的正确读音。
比如,表现同样一个意义,英语中有一个单词叫“heart”,在汉语中,我们将这个词写作“心”。稍有语言学习经验的人都知道,英语中只要学过音标,就能够正确读出任何一个单词的发音。然而,即使今天我们的现代汉语已经拥有了拼音这样的辅助工具,可是面对一个不认识的字时,我们仍然难以读出它的发音。
在这一点上,汉字似乎略显劣势。可是也正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它能够表达出的意思就更加丰富。比如,“思”字,现在看是“田”和“心”,好像说“心田”是管思想的。有人由此断定中国人早先不知思维的器官是大脑,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思”的最早字形下面是“心”,上面是“囟”,“囟”是象形字。像头盖骨的汇合处。那么,“思”不是指“心田”,而是指头和心的相通。我们祖先的这一认识非常超前,今天的科学证实,“心”“思”的字形,即有思维,又称情感。这就是我们表意文字的独特功能。
2.汉字体现出的思辨性
上文中我们简要提到如今的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也就是说,汉字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图画的形式。作为图画的汉字,在一开始可以承载的含义就很丰富,汉字不仅承担着表义的责任,还展示着我们先人的哲学思想。
比如,“默”字,表示的是不言语、无声,按说仅一个“黑”字就足以象征,为什么还要加个“犬”呢?总所周知,狗最爱叫。用善叫的狗去趋近寂静、无言,更能体现出“默”的充实内容。从思想上说,“沉默”是由能言善辩的智者提出来;从造字上说,“默”是由“汪汪”狂叫的狗来象征。“默”是可以说、能说,但不出声。一个人天生不会说话,我们也不会以“沉默”刻画他,如同我们不会说一段木头失明了一样。这体现出了我们祖先在造字表意时的缜密思维,令人佩服。
二、在教学中运用炼字析文的方法
1.让汉字教学与课文教学互补
众所周知,即使漢字具有非常丰富的表达含义,可是在具体的学习中我们仍要将汉字融入到具体的文章中去讲解。将汉字教学与课文
教学放在一起进行,既有利于让学生们理解汉字,也有利于在了解汉字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比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曾经有一句叫做,“抱明月而长终”。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为学生重点讲解一下这个“终”字。“终”在《说文》中解释为:“终,丝也。”意思是将丝线扎紧,说明工作结束。后《说文》中又给出了延伸,此字的右边是“冬”字,冬乃四季之尽头,故引伸为“尽头”之意,而“冬”字的下面两点表示“冰”,上面部份则表示织线用完时的样子,和左边的糸字部相呼应,来表示完结之意。在这种理解下,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苏轼的这句话,意思是与山川河月一起走到时间的尽头。
2.在汉字教学中感受文化与历史
上文中我们说到汉字,不仅含义丰富,而且包含了我们祖先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因此,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不仅能够学到有关阅读和理解方面的知识,还能够学到相关的历史知识。
比如,“林”这个字,《康熙大字典》中有相关记载:“林,姓也,史谓殷比干避难长林之山,因以林为氏。”天下林氏,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三千多年前的爱国忠臣比干。我们要知道这仅仅是“林”这个字其中一个含义。因此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某一个汉字的多种表达意思,还能够通过一个汉字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这同时也会增强学生在阅读其他文章时的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我们文化中的最基本元素——汉字。通过学习汉字,不仅让学生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九四初级中学(443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