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靖西市湖润镇中心小学 农镇宁
在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我遇到了许多难题:学生不愿意住校,原因是有的是家长不放心,有的是孩子不愿意,还有的是退学的邻居带来负面影响。是我们的后勤工作真的做得不好吗?我觉得有其成因,但不完全是,家长要求太高、孩子娇生惯养难管、还有就是老师在交流方面不够通畅,造成家长误会等等。当然,我们的工作肯定存在漏洞,有错误向内找,才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每家只有一两个孩子,全家都宠爱着。家长有这样一个观点:低年级的孩子“保育比教育更重要 ”。因此给我们的后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学生不愿意住校,孩子不想住校,有的是家长的原因,思想不坚定,见孩子哭闹就心软;舍不得孩子,经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在孩子面前妥协,宁愿为孩子雇车来回跑,有的是农村条件差,尤其是年头不好时,农村孩子又多,孩子不想住校;还有的是学生本身的原因,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受老师和学校的束缚,回家可以自由的用手机,看电视玩电脑,学校要求太严受不了所以不愿意住学校。对此问题我们学校采取的对策:
让家长知道,住校可以给孩子带来不少好处:比如吃饭按时按量、学习有老师辅导、增加了与同龄孩子接触的机会、孩子将会拥有出色的自我管理和环境适应能力,对家长而言,也减少了一些压力,可以更好地投入工作。让家长自身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孩子住校后,家长还要注意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事情可以电话联系,以免孩子看到家长又引起不良情绪。
“让宿舍成为孩子向往的地方”。建设寝室文化,(学生是建设文化的主人,学校的主题是感恩和励志,学生们在建设文化的时候真的是乐在其中)在宿舍里安装广播,每天学生回宿舍后,可以先播放一些感恩励志故事,再听一听感恩励志歌曲,让孩子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进入梦乡。早晨,伴随孩子喜爱的歌曲起床,开始愉快的一天。
长期寄宿的孩子在心理上可能会产生问题,班主任、带班领导可以利用午休和晚上时间,与孩子深入谈心、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要让孩子把一天来的所有想法都倾诉出来,让孩子宣泄心中的不快,教孩子一些策略,主动排遣自己的不快,化解孩子的心理问题。
我们学校的教师人数少,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相对优秀的教师都安排在一线工作,后勤的教师相对来说责任心不强,能力不够等。我们学校的后勤老师更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此问题我们学校采取的对策:
(1)提高生活老师待遇,使用有幼师或护理经验的人员,提高后勤服务水平。
(2)加强后勤人员的师德和业务培训,开展保育和后勤专业知识讲座。
(3)每周可在中低年级开设一节生活课,由后勤老师讲解生活自理或防火、放电等知识,促进后勤老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4)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实行等级制工资,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5)举办后勤老师知识竞赛活动,促进后勤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学生衣服身上脏的主要原因是经常趴地上玩,这一现象低年级有,中年级尤其突出。因为在走廊里玩,值日老师查不到。
对此问题我们学校采取的对策:
(1)班主任要加强教育和督查。还可设立楼层值班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2)放假前一天先组织生活老师自查,再宿舍领导检查。将学生的个人卫生纳入红领巾值周岗的检查中,每天晚上听广播的时间专门检查卫生。第一周周末和第二小周放假前的当天早自习时间,小督查深入班级逐个检查孩子手、指甲、脸、脖子、衣服的卫生情况组织一次打检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严仔细严格检查,确保每一个孩子干干净净回家。
(3)女孩的内裤、男孩的袜子最好每天一换,每周给孩子剪一次指甲,高温天气每天换洗衣服。夏天建议孩子穿凉鞋,运动鞋规定几天换一次。中高段女孩、男孩的内衣、袜子可以自己洗,减轻生活老师的负担,也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
(4)孩子尿床问题,我们学校设立特殊学生登记卡,对每个宿舍爱尿床的、爱踢被子的、爱吵闹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有相应的措施。如:晚上提醒爱尿床的孩子少喝流质食物、睡前先上厕所、夜里多喊几遍。这些学生可安排和生活老师同一个寝室,便于管理。
对此问题我们学校采取的对策:对学生剩菜很多倒掉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吃不掉的可在没吃之前请同学帮忙;自己不喜欢吃的、同学也不喜欢的则不可给别人;吃完后路过老师的餐桌旁边给老师检查一下,看剩菜倒掉的原因。如果是很难吃,则不追求学生的责任。对浪费粮食的同学给予思想教育和班级扣分,对不爱吃饭的孩子也是一个促进。坚持一周后效果相当好。
对此问题我们学校采取的对策:教学区禁止吃零食。针对晚饭吃得早,饿得快问题,晚上回宿舍后,可留一定的时间允许学生吃零食或水果。
总之、后勤服务是学校后勤工作的主旋律,后勤工作必须立足于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后勤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要搞好后勤优质服务的关键在于实行科学的、细化的、规范的后勤管理。 后勤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开展调研,分析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并努力实践,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一整套后勤管理服务系统,才能构建一流后勤,科学、精细、规范地管理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