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大榆镇中心小学校 张文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抓好德育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更明确提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打开小学数学教材,可以看到的是可爱的卡通人物、丰富多彩的画面,整本书中都有不少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因此我们必须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和品德的双重发展。
1.从题目情境中挖掘德育素材
仔细看数学教材会发现,新版教科书都是以“情境+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内容,而其中的情境就隐含了非常多的德育素材,教师在讲解时带出这些东西,对孩子将会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这样的事例:有一辆公交车,车上有2人,但到了“三家店站”时,前门上了3人,后门上了2人,求这时车上一共有多少人?这是一个典型了连加问题,当讲完了这个题后,老师可以再进一步挖掘德育信息,问问孩子们,坐公交车时,从后门上车的这种行为文明吗?
2.数学史料充实德育素材
数学历史源远流长,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故事或历史都可以作为德育的素材,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数学文化和古代人们的智慧,更能够对祖国增添一份热爱。
3.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德育教育能联系到学生身边的人或事,效果会好。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这名工人一个星期要工作多少小时?在做完这道题目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家问问自己的父母每天工作时间,再算算他们一周要工作多少时间,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我们不能乱花钱,要好好学习,帮父母多做点事,减轻父母的负担。
小学是身体、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的意志、性格、品质等都还未成型,恰当的德育教育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经常出现的“马虎、磨蹭、坐不住”等不良习惯,对于将来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1.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数学课是培养意志的良好场所。在进入小学之前,学生在幼儿园所接触的是简单的数字和加减法。但随着数学的运算、理解和思考越来越难,缺乏意志力的孩子,就开始出现对知识掌握得一知半解,不求透彻。
那么这时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了,让他们形成:回家能自觉先完成作业,再玩的习惯;遇到困难不逃避,要尽力去解决困难。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各不相同,心理学根据不同的性格气质特征,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胆汁质的孩子易兴奋,性情直率,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但精力耗尽时,情绪就一落千丈。面对这样的孩子在上数学课时可以进行有序训练,让其当当小老师,训练他们能一直保持一种稳定状态,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多血质的孩子热情,适应能力强,机智灵活,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办事重兴趣,遇到困难,没有耐心与恒心。面对这种类型的学生,在数学课上需要持续关注他,因为他可能因为前面一个知识点没有听懂,就放弃后面几十分钟了。
粘液质的孩子平静,有耐力,但不够灵活,对学习缺乏热情。这种孩子学习比较踏实,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能按时完成,但一遇到稍微灵活的问题,就转不过弯来。因此在平时就应让他们做一些训练思维的活动,思维开阔了,自然学习就有热情了。
抑郁质的孩子沉静、但比较敏感,容易受到挫折,不思进取。这样的孩子在上数学课时,要对他们每个微小的进步及时鼓励,体现他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存在感的。
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在孩子的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孩子学好知识的前提,尤其是后进生更是如此。据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后进生都缺乏自信心,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有问题不敢问,有想法不敢说,怕同学们笑话。在数学课中,要鼓励他大声回答问题,从中体验到快乐,从而培养其自信心。
1.教师示范引导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这个职业要求老师要扮演传道授业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父母朋友的角色、研究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扮演示范者的角色。数学课上,教师的示范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例如:上课时,教师语言清楚、有逻辑性, 板书整齐,书写规范,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教育。对于模仿能力极强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作用就更重要了。
2.学生示范引导
榜样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表现好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其他学生也觉得自己可以照着做到的。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数学活动有机结合。例如,我们学习了认钟表后,可以让学生每天记录下自己起床、洗漱、上学、吃饭、放学、写作业、睡觉的时间,然后与班上其他同学的时间表对照,看看自己每天在哪些事情上浪费的时间多,并做出调整,这样学生通过反复记录时间学会了认表,同时又对他们进行了时间观念的教育。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现代教育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一点一滴地有机渗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达到智育和德育双重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