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杨惠芬
历史阅读能力指的是学生读懂历史材料并据此正确回答相应问题的能力。它包含三个呈递进上升式的阶段,首先,学生能读准字音并理解每一字词句的含义;其次,学生能正确理解并分析材料所表达的信息;第三,学生能有效完成考试当中的材料题,所谓有效,即根据材料得出正确答案并行文规范。
其中,第一阶段是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学生利用字词典就能自行解决,且目前初中课本中的文字表述并不复杂,学生已有的词汇积累已经足够应付。第三阶段是应试的提升,也是思维的锻炼。从读懂字词句到能够自如应试,必须要经过第二阶段的有效训练,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理解并分析材料就是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最关键环节,是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时时加强的环节。
为了响应创新理念,长期以来我们在历史课堂中引入了许多花哨的教学手段,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就是多媒体。多媒体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确实能生动课堂,老师们利用它补充了许多课本之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但是,有一个由此产生的问题却可能被大家忽视了。课堂教学时长是固定的,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也是必须明确到位的,那么,在这有限的40分钟内,而且在部分时间已被多媒体演示占用的情况下,师生们是否真正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呢?答案往往是否定的。相反,一次次热闹生动的课堂积累下来的却可能是学期末时仿佛重头再来般的复习任务以及学生不甚长进的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
目前,历史学科已经被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国各地区中考试卷都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点——材料题比重大,甚至可以说无处不材料。学生要应试,那就必须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每次课堂上都要有意识地拿出时间进行相关训练。而初中生最常接触到的主要是三种类型,一是文字材料,二是图片材料,包括人物像、事物图、事件形势图、地图,三是数据材料,包括曲线图、柱状图和列表图。本人长期观察发现,老师们用多媒体补充的材料无外乎如此,而我们的课本不仅图文并茂,而且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我认为老师们根本无须舍近求远,课本就是最佳的历史材料。
历史材料的选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关键还是看老师如何进行引导。下面,本人就谈谈如何使用课本中的文字和图片来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
我们所用教材的每一篇课文中都有非常丰富的文字描述,主要包括黑体字、相关史事、材料研读和知识拓展几个主要部分,而老师要有选择性地使用。选择时有以下几个原则需要遵循:首先就是按照考标要求,着重针对每一课重难点知识进行训练,其他文字段落则有选择性地使用;其次,在进行训练时可以先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才能提高训练效率;第三,老师设问时的表达要明确,指令要清晰。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的记忆,初中课本中有大量的配图。这些配图让历史更加生动与形象地跃然纸上,同时也更加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
仍然以“郑和下西洋”为例。“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是课本中给出的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总结,那么,学生是否真的能理解这些话的含义呢?如何能更快速地记住这些话用以应试呢?此时,我们可以利用“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这一组配图来达成目标。老师请学生依次观察每一枚邮票并分析“郑和船队来到了哪里?”“他们与当地人的互动如何?”。学生能很快根据邮票中出现的大象或长颈鹿判断出郑和来到了东南亚地区或者非洲,也能正确地观察到郑和船队在与当地人进行贸易或者受到当地人载歌载舞的欢迎,这样学生就更能深刻地理解“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这句话的含义,也更容易记住这一知识点。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图片材料,那就是地图,我们教材中比较常见的当属“××事件形势图”。这些形势图用静态的方式呈现了一个动态的历史事件,而老师们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在静态的图片上看到动态的历史。以“戚继光抗倭形势图”为例。首先,老师要教学生阅读地图资料的第一步是看懂图例,可以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读图例并带领大家在地图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学生在地图中一一对应图例内容的过程,其实已经对事件本身有了一些零散的了解,包括时间(1562)、地点(浙江、广东、福建,或东南沿海)、人物(戚继光、戚家军)、事件(抗击倭寇)、结果(抗倭胜利或者赶走了倭寇)。接下来,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把他们那些零散的片段整合成完整的画面,方法很简单,“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做了什么?结果如何?”这样两个提问就能达到目的,要求学生慢慢把之前那些要素连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多训练几次,学生就能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技能了。这样一来,老师就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
总之,我们的课本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老师们应该物尽其用地去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
当然,本文坚持回归课本的教学方法并非否定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并非意味着从此以后弃多媒体工具不用,相反,有时候我们也必须借助多媒体才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历史。比如我们在分析《马关条约》四口通商时,一定要与《南京条约》的五口通商进行比较,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外国侵略势力逐渐深入中国内地”,而最直观的做法就是用课件展示两个条约所涉及通商口岸的地图,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自然就能体会得更深刻。
所以,本文坚持回归课本只是提醒老师们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不要让多媒体变成老师的代言人,毕竟教育是人对人的启蒙,是人与人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