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马塘小学 刘金其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与重要地位,要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化,就必须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挥阅读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其次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体现自主阅读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学生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新知识获得初步感性认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前预习,能发现认识障碍,疑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增强学习行为主动性,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设计导学作业。教师在备课撰写教案时,要精心设计导学作业,作业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难度不宜过大,如查字典识记生字新词的音形,理解词义;了解作者、作品的相关常识,搜集背景资料;初步了解新课大概内容,对文中重难点进行圈、点、划、记,初步认识新课内容。
2.指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教师对低年级学生的预习任务,可以采用直接指导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预习;对中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要、要求,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预习;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直接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预习内容,学生设预习笔记,记录预习要点,记录预习中疑点,以便在新课教学中有目的地提出问题,提高自学能力。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上新课前,通过批改、抽查等方式,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弄清哪些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哪些地方是认识盲区,以便在课堂教学避免或减少做“无用功”,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集中火力攻克重难点。
小学生偏重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教师不能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塞给学生,应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适应的情景,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在情景中探究学习,并在情景活动的实践中领悟学习的方法。例如:低年级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在雪地里画些什么呢?该怎样读争论的语气呢?指导朗读:“下雪啦……几步就成一幅画”教师用轻松活泼的语气范读,唤醒孩子们活泼好玩的天性,进而全心投入学习。接下来,我们可以问:是否所有小动物都来到雪地画画呢?除了文中提到的,还有哪些小动物是雪地小画家,哪些躲在家里睡觉呢?这样他们的思维被发散开来,学生便会在运用中掌握知识,在学习中懂得思考,在情景中认真观察,并在活动的体现中主动联想、拓展思维,让学生学会了整体感知阅读方法。
学习贵在“举一反三”。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方法后,教师要创造机会,训练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指导他们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相关的学习情景中去,并多尝试、多角度展开迁移性学习方法,领悟阅读的真谛与快乐。如词与词之间的学习迁移,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了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词,以及结合在课堂中创设的情景,进一步体现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义,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这些方法。再如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课文中某些童话故事,往往出现结果或形式相似的段落,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学好“例段”,再将学习中领悟到的学习方法,迁移到“相似段”中去;篇与篇之间的迁移,小学语文课中一些寓言寓意相同或相似(如《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与《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寓言相似,“伊索寓言”往往先叙述故事,最后点名寓意),则教师精讲其中一篇,将学得的经验、方法迁移到其他篇章学习中去,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充分让学生从学习的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炼出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习,将“学习的过程”也作为反思对象,摸索阅读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探究新知。如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设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学习方式,教师根据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出合适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中去来,把握了人物形象特征,理解了文章主旨,初步掌握一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学习过程中悟得的学习方法(如分析人物形象的“代入法”,归纳文意的“小标题法”),为下一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提供可资借鉴的学习方法,这样便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技能。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学法指导,能培养学生对陌生文章自疑释难的能力,掌握自学方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