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迪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围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1-2],优化课程设置。我校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和核心课程(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天然药物化学等),相对于基础课程来说,核心课程都与药学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密切相关,而是否取得药学专业资格证影响学生的就业[3-4]。因此,优化课程设置十分重要。
就我校药学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上存在以下问题:(1)在校学习时间短、课程设置多(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实习,开设的课程有四十多门):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积极性不高。(2)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学生层次不一,导致对知识点的接受能力及掌握程度不同(例如:药物化学涉及的药物多为化学药物,在学习中涉及药物的结构、命名等,如果前期没有扎实的化学知识作铺垫就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而理科生由于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接受能力普遍高于文科生)。(3)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学科,我校药学课程教学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实验教学以辅助药学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不能够适应现代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要,且开设课程较多,使学生无暇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
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本着“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5]的原则组织教学,但就目前而言,我校开展的课程过多,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这表现在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表现出不适应(专业知识不牢固),需要专人对其进行长期指导与培训。为解决这一问题,急需对我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期改变药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不牢固、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的状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我校学生现状、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学规律及人才培养要求,对我校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我校药学学生在校期间一年学习基础课程,一年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一年实习。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的几门核心课程学习时间不足,因此,可对一些基础课程进行适当删减,或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完成对核心课程的学习,锻炼其动手操作及独立思考能力,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此外,我校药学学生还存在层次不一(文理未分班)、水平不一的特点,这也是课程设置改革中的难题,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来对其进行因材施教。
当前我校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有些课程之间内容相互交叉比较多,导致对知识点重复讲解,虽能够加深学生印象,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某些药物的合成、鉴别、含量测定、制剂及药理作用进行系统讲解,而不是将其分解成为几门学科(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技术等)进行讲解,对实验课程也可以如此安排,开设综合性实验,进行多学科实验设计与探索[6],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例如,我校专科学生一般在第三学期学习药物化学、药理学,第四学期学习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可将这几门课程进行综合教学设计,开展药学多学科综合实验,例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学习;“药物鉴定和含量分析”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学习;“剂型”在药物制剂课程中学习,因此可将这些内容综合起来开展理论和实验教学。
优化课程设置、进行综合教学及开展多学科综合实验对教师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需要教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不断进行反思,将药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其次,实验教师要配合理论教师开展综合教学。再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根据教师的思路学习、探索和思考。最后,教师要能够对课程的综合设置做好整体规划,对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对我校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是在综合考虑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的,目的在于解决学生学习负担重、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优化课程设置,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教学,不能操之过急。还要能够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教师要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出真正适合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以期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校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适应职业变化和提高继续学习能力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