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春
(厦门医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3)
分子生物学是21世纪一门在生命科学领域快速发展的学科,是探究生命、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一门重要学科。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是高等学校生命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以核酸和蛋白质为主要研究对象[1]。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是卫生检验与检疫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思考问题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从事医学检验、诊断、研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目前,从成绩来看,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属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靠后批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接受专业知识尤其是抽象学科知识有一定难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低,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和学习信心。加之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较差,基本操作技能不熟练,学习效果欠佳。
本课程是一门以核酸和蛋白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内容抽象、深奥,其实验教学除了和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有一定联系外,和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联系不多,学生掌握起来相对困难。
传统实验教学注重独立实验训练,核酸(DNA和RNA)的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等实验是独立安排一次实验完成,前后并无联系,没有从系统的训练角度出发,缺乏连贯性,不能让学生系统掌握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知识。
实验教学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实验完成情况,还要考核学生实验技能掌握程度。传统的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主要根据学生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对其进行评价,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验技能掌握程度。实验教学考核改革应把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等纳入重点考核范围。
针对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情况和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课程特点,为了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传统的医学教学强调理论知识讲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实验课一直以辅助性角色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完各理论章节后,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进行实验验证操作,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实验态度,使其领悟实验的本质,教师要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调整,变验证性设计实验为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变限定时间实验模式为开放性实验模式。同时,建立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将实验课程体系分为三大基本模块,即基础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课程和研究创新性实验课程[3]。
2.1.1 基础性实验课程 这部分实验主要训练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如熟练掌握移液枪使用方法、核酸提取方法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同时使学生规范使用离心机、电泳仪、酶标仪、凝胶成像仪等实验仪器,为后面的实验做准备。
2.1.2 综合性实验课程 这部分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训练学生操作能力。学生可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研究涉及核酸提取、PCR反应、核酸电泳、蛋白质免疫印迹等实验,培养学生科研思维,使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观察前面实验结果和后续实验的关系,加深对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的理解。
2.1.3 研究创新性实验课程 这部分实验主要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在前面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与本课题组创新创业团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跟踪指导,学生在得到教师认可后付诸行动,并以幻灯片方式汇报实验原理、实验方案,之后定期汇报实验结果、实验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案和心得体会。
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内容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因此,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4]。
2.2.1 借助多媒体设备 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内容抽象,实验方法枯燥、繁琐,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实验原理和步骤制作成图片或视频,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1,5,6]。
2.2.2 采用PBL+LBL的整合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法(LBL教学法)虽能让教师完整、系统地讲授知识,但由于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内容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学习效果欠佳。而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PBL教学法的缺点在于教师不能系统讲解所有知识点,而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遇到问题时可能得不到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且可能占用大量课余时间,此外,学生可能还会漏学很多知识。如果将PBL、LBL教学法相结合,则可以弥补两者各自的不足,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7]。
虚拟仿真实验室是一种基于Web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开放式网络化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其能将现有各种教学实验室数字化和虚拟化。我校正引进虚拟仿真实验室系统,根据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课程特点,拟采购大鼠肝脏总RNA的提取、普通PCR、蛋白质提取及免疫印迹实验等虚拟仿真教学软件,使学生在实验前可先通过此系统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及步骤,并与教师的讲解进行对比,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模式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为更好地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可对实验教学考核模式进行改革,使实验教学考核不仅重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而且不忽视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及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等。
在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实验教学结束后,教师可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考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加深对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实验的理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操作能力。
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突破口,而实验教学是创新教育的好平台。高校的实验教学不应仅是简单的检验和理论验证,而应通过多种实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卫生检验学与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各高校在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时,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针对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目的性改革。此外,教师要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周静,高丽枫,刘青妍.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13-214.
[2]张慧,黄丽霞,陈朝霞,等.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89-91.
[3]梁健,段瑞君,魏晓星.基于能力培养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4(2):109-111.
[4]王鹤桦,刘金海.高职院校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理论教学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0):46-47.
[5]梁大敏,陈莉,宫路路.大专院校分子生物学检验与技术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6(16):2603-2604,2615.
[6]行书丽,张华果.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模式初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4):487-488.
[7]姜源,张蕊.LBL+PBL整合教学法在高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