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A-SF在急性脑梗死老年病人营养筛查中的应用

2018-05-19 03:02:52程美玲宋淑霞马学英王庆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华医学会老年病营养状况

程美玲,宋淑霞,马学英 ,王庆华

(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滨州 256603;2.滨州医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脑卒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1]。尽管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脑卒中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且由于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很多病人并未得到及时治疗,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始终困扰着医务工作者。在英国,一半的脑卒中病人会致残[2]。目前,我国脑梗死老年病人数量成倍增长。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22亿,占人口总量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10.5%[3]。

2015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提出≥65岁、预计生存期>3个月的老年住院病人均应采用微营养评定法简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Form,MNA-SF)进行规范化营养筛查[4]。研究显示,MNA-SF是评价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可靠方法[5]。此后,MNA-SF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敏感度为50.6%,特异度为92.4%[6],且实施方便,简单易行。本文主要研究MNA-SF在急性脑梗死老年病人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将2017年6—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卒中单元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病人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0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71.7±8.9)岁。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完成 MNA-SF 营养筛查;(3)经头颅 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的急性脑梗死诊断要点[7];(4)住院超过24 h。排除标准:(1)年龄<60岁;(2)患者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3)住院时间不足24 h。

1.2 方法

1.2.1 MNA-SF营养筛查 入院24 h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病人进行面对面访谈,取得病人同意后,采用MNA-SF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病人营养状态。MNA-SF内容包括过去3个月食物摄入及食欲是否减少、体重变化情况、活动能力、是否有急性疾病或心理创伤、精神心理问题、体质指数6方面。MNA-SF满分14分,≤7分表示存在营养不良,8~11分表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12~14分为营养正常。

1.2.2 人体测量 入院时采用TCS-200-RT型电子体重身高计测量病人身高、体重,BMI= 体重(kg)/身高(m2)。利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上臂围(AC)和上臂肌围(AMC)。人体成分分析仪为韩国Biospace公司生产的Inbodys 10型。

1.2.3 生化检验 病人空腹8 h以上,于入院次日清晨由夜班护士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值。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急性脑梗死老年病人营养不良与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

经MNA-SF营养筛查,150例病人中营养正常87例(58.00%),营养不良风险40例(26.67%),营养不良23例(15.33%),见图 1。

图1 MNA-SF营养筛查结果

2.2 3组病人传统营养指标比较

调查发现,3组 P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BMI、AC、AMC、ALB、TLC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 1。

表1 3组病人传统营养指标比较(±s)

表1 3组病人传统营养指标比较(±s)

指标 营养不良组 营养不良风险组F值P值BMI(kg/m2)AC(cm)AMC(cm)PA(mg/L)ALB(g/L)TLC(109/L)18.65±2.60 23.95±1.68 19.39±2.23 252.20±33.65 39.52±3.43 1.69±0.65 22.58±3.36 26.95±3.50 21.24±2.32 270.52±63.22 41.52±3.38 2.12±0.68营养正常组25.34±3.20 29.30±4.10 21.14±2.12 264.38±45.58 42.52±2.36 2.38±0.05 38.65 21.72 14.65 0.83 6.02 4.45 0.000 0.008 0.010 0.341 0.012 0.014

2.3 利用传统营养指标评价营养不良发生率

以 BMI、AC、AMC、ALB、PA、TLC作为评价指标,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 13.33%、14.00%、16.00%、16.67%、25.33%、31.33%(见表2)。

表2 利用传统营养指标评价病人营养不良发生情况

2.4 传统营养指标与MNA-SF评分的相关性

MNA-SF 评分与 BMI、AC、AMC、ALB、TLC 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 0.532、0.482、0.384、0.310、0.192(P<0.05);与 PA 的相关性不大,r值为 0.061,P>0.05,见表 3。

表3 MNA-SF评分与传统营养指标的相关性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理念革新,治疗的目的不再仅仅是去除疾病,针对病人情况给予综合治疗和整体护理才是促使其康复的有效措施。病人营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国际上关于营养筛查的方法有很多种,国内对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住院病人营养不良、营养风险一直缺乏大范围研究。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明确提出,应对住院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13年,CSPEN出台老年病人营养支持的专家共识,为老年住院病人营养支持提供了参考。时至今日,营养不良依然是病人普遍存在的问题。

3.1 急性脑梗死老年病人MNA-SF营养筛查结果

在本研究中,根据MNA-SF评估指标判断,急性脑梗死老年病人营养不良与营养不良风险率分别为15.33%、26.67%,与2012年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全国老年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调查(MNA-SF)结果(14.67%和 49.70%)[8]相比,营养不良率略高,营养不良风险率偏低。主要原因可能是:(1)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时间跨度小,80岁以上病人较多,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饮食种类增多且比较注意营养均衡,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率有所下降。

3.2 急性脑梗死老年病人MNA-SF结果与传统营养指标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营养正常组P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BMI、AC、AMC、ALB、TLC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人的营养状况不能仅靠单一指标来衡量,必须通过多项指标相结合综合判断。本研究显示,随着病人营养状况的恶化,大多数传统营养指标呈下降趋势,提示营养不良程度越重,机体储备能力越差。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病人营养指标出现异常,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防止因营养消耗导致器官功能下降[9]。

3.3 传统营养指标与MNA-SF评分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显示,传统营养指标的营养不良诊断率各不相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因为各指标代表不同的意义,另一方面是因为病人对各指标的敏感性不同。血清白蛋白是判断机体营养状态的可靠指标,正常人每升血清含60~80 g蛋白质,其中白蛋白为40~50 g,半衰期为20 d,若血清白蛋白下降说明蛋白质摄入不足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短期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清白蛋白仍显示正常,故不宜将其作为营养状况恶化或改善的即时指标。血清前白蛋白在肝脏中合成,半衰期为12 h,血清含量少,与ALB相比,能更快反映机体蛋白质改变情况。通常利用TLC判断细胞免疫功能,但其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营养状况变化。AC、AMC能间接反映机体蛋白质储存情况,但较难观察。本研究中,MNA-SF评分与BMI、AC、AMC、ALB、TLC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 0.532、0.482、0.384、0.310、0.192,说明两种方法具有较高一致性。急性脑梗死老年病人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率高,将MNA-SF与传统营养指标相结合,能较好地判断病人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屈洪党.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预防[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9):1363-1364.

[2]Almoosawi S,Cole D,Nicholson S,et al.Biomarkers of diabetes risk in the National Diet and Nutrition Survey rolling programme(2008—2011)[J].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2014,68(1):51-5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6.

[4]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医学(病)科临床营养管理指导意见[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12):1388-1395.

[5]熊睿.老年高血压住院病人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评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16):58.

[6]张彩华,徐奕,朱宏霞.微型营养评定法和微型营养评定简表在老年痴呆患者营养筛查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0,18(3):41-44.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8]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老年病人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9):913-929.

[9]江志伟,黎介寿.肿瘤营养学的指南与实践[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19(1):1-2.

猜你喜欢
中华医学会老年病营养状况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表的要求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图的要求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中华医学会2018年器官移植学年会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会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模式分析
出版与印刷(2016年3期)2016-02-02 01:20:10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山东医药(2015年16期)2016-01-12 00:40:10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