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校 李 梅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但是我国是人口大国,就目前我国的小学每班人数来看还是存在明显的人数偏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提升,现阶段学校积极提倡高效课堂,提倡每班30人的小班化教育。那么,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在小班教学中更好的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成为了教育界、学校和各位教师必须积极解决的问题。
1.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的课堂。
2.小班化
小班,指较少班额数下的教学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班级学生数以30人左右为宜,在"关注每一个"的基础上,实现教师有风格地"教",学生有个性地"学",[2]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就小学数学本身的特征来说,小学数学本身逻辑性很强,抽象性明显,系统性严密。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纪小,活泼好动,本身虽然总喜欢天马行空,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解能力。不难看出,小学数学本身的特征与其接受主体,也就是小学生之间矛盾重重,二者之间很难建立好关系。那么,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我们只能从小学生丰富的好奇心来入手了。每一种课程都是一样的,只要学生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学习成绩都不会太差,有时甚至还会创造出令人震惊的成绩,这样,小学数学的学习就会让学生感到得心应手。所以,从这一个角度来看,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当中,教师所占据的主导位置是不容置疑的,整堂课学生都要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很少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教师也没有时间将课堂交给学生来进行提问,师生之间就是教与学的关系,互动几乎没有,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就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缺乏心得交流,因而,在新旧知识之间以及学习经验之间,学生无法建立立体化的联系。传统课堂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国的学生人数太多,每个班级所容纳的学生数都是超额的,教师如果将学生进行分组,那么所有组别的互动时间、回答问题的时间就会成倍增长,课堂容量根本无法满足。
容易产生知识碎片,原因其实很简单,我国传统教育方法中,教师一般都是“满堂灌”,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但是,教师学了那么久,又教了那么多年,同样的知识点讲过很多遍,脱离学生群体太久,也就无法知道学生到底哪里听不懂,在讲到哪个非常小的问题时需要重点讲解,于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矛盾就产生了。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吸收,放到课下学习又难免会错过一些细节,无法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要求当中,知识的学习就是学习其本身的内容,至于这个知识点为什么会存在,怎样出现的,以后又是否会有新的发展都在所不问,教师在课上只是借助于简单的粉笔和黑板就能完成数学教学,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估则仅仅是借助于纸和笔,所以,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无法在学习中去追本溯源。学习目的为什么是这样的?学习策略针对这部分知识来说合理吗?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得而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学习经验的交流,也无法针对现有情况总结新的学习方法,可想而知,也就更无法将方法和结论二者之间建立联系。
小学生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抽象思维,所以一般小学生会更喜欢有形的事物。上文提到,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都非常强,如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例当中,那么小学生就能够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学习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的不同步,导致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容易产生碎片,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习题来进行查漏补缺。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针对知识、学生个体设计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资源的准备。结合新授课学生练习及作业中错题进行知识与方法上的错因分析,把错因分析到每一位学生,落实在教学指导案上。依据学生题目错误的原因,对学生进行分组,30名学生平均分组,每组学生学习水平不同,课下通过小组讨论,将错题进行整理,互相学习,还是无法得出结论的课上集中向老师请教。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自编题的操作,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经过多年的课题全程研究,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在相同的条件下,当学生对学科知识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时候,学习成绩往往会好很多。当然,在较为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促进学习兴趣的提升。现在我国很多学校都开始实践小班式教学,较之于原来的班级人数,有很大的变化,课上课下教师也就能把精力更多的分配给学生,较之于原来的教育方式,可以与学生更好的沟通,对于学生知识的牢固掌握也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