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茜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2)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用药护理是以药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合理用药为目的,阐明护理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或了解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解释和执行处方的能力,对处方所用药物正确评价的能力,对药物治疗有效监护的能力,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有效判断与处理的能力和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的能力。学好这门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如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的重要前提,并为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新形势下,针对卫生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在用药护理等课程学习中目的不明确、方法不正确等现象,以及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时有发生的用药错误等现象,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用药护理课程有效教学的专项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用药护理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为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国外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有效教学与美国的有效教育运动有关,有效教育的兴起推动了有效教学研究的深入,由最初关注教师特征在有效教学方面的作用转向揭示有效教学的内涵与特征,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1)20世纪70年代初,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多项研究认为,开展有效教学的教师应具有的特征或品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质,如气质、魅力、智力、热情、幽默等;二是与教学相关的特征或品质,如体谅学生、对学生有高要求、教学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教学具有针对性等。这些研究强调了教师在有效教学中的作用,但关注课堂中师生互动的较少,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特别是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1]。(2)教师教学行为研究阶段。这方面研究的代表有Good&Brophy、Guzzetti&Marzano以及 Blair,他们在 1984年提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相关的教学行为包括给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高度专注学习,高效利用教学时间,教会学生为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学习,促使快速进步,并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进行适合的教学、提出适合的目标,创建组织有序、注重学习、愉悦的学习环境[2]。(3)学生学习行为研究阶段。20世纪70—80年代,有效教学研究重点转向学生学习行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学者是美国的伯利纳和蒂奇诺夫。他们研究了有效教学引起的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化,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提出了评判是否为有效教学的标准,即教学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与促进了学生发展。(4)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学者们开始多方面多角度地探讨有效教学,主要体现在重新界定了有效教学的定义,深化了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探讨了有效教学的具体表现,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标准及原则[3]。
我国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出版了许多关于有效教学的专著。如1998年北京物资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程红将有效教学定义为教师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高的教学效果[4]。2000年,陈厚德教授明确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概念,详细描述了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要素、模式,并且在国内首次提及了有效教学的组织者——有效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技能[5,6]。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等学者编著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阐述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介绍了有效教学的由来与发展,对有效教学的含义从“有效”和“教学”两个角度进行界定[7]。上海师范大学中小学教育实验研究所张璐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8]。目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将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涉及医学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的相关论文,共19篇。其中相关度较高的有两篇,分别是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杨晓晖等教师撰写的《试论基础医学课程的有效教学》[9]和泸州医学院城北校区基础医学院肖斌等教师发表的《生物化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的探索》[10]。杨晓晖等认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研究并加强基础医学课程有效教学意义深远。肖斌等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师的追求,生物化学是一门抽象而复杂的课程,学生普遍反映理解、学习和记忆难度大,因此,在教学中要总结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到目前为止,针对用药护理或药理学课程的有效教学研究尚未见报道。
在现实社会中,出现了许多对药物研究具有突出贡献并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如发现青霉素以及青霉素对传染病治疗效果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945年)获得者弗莱明、E.B.钱恩、H.W.弗洛里,在寻找疟疾新型疗法方面开展开创性工作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2015年)获得者屠呦呦等。在开展用药护理课程有效教学时,可通过查阅文献、书籍、报纸,或直接从互联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将科学家的生平介绍、发明成果和头像制作成图片,张贴于教室和实训室,也可将这些资料制作成小视频或PPT,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科学家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和团结合作精神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对用药护理重要性的认识,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为医药事业献身的精神,增强对护理岗位的认同感。注重发挥科学家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在临床工作中,因用药错误导致医疗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如给糖尿病患者错误输入大量葡萄糖液,引发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给高血压患者错用麻黄碱、肾上腺素及血管收缩剂,导致脑血管破裂;给闭角性青光眼患者用散瞳剂、血管扩张剂,造成青光眼急性发作,引起失明等严重后果。通过到医院实地采访,从报纸和网络上收集并整理典型事例,按教学单元归类,制作成小视频或PPT,在教学中播放或定时发布到班级QQ群或微信群。通过典型事例来警示和教育学生,提高学生对用药护理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爱岗敬业精神。
护理工作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在用药护理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突出与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机衔接,增加对临床工作所需的用药护理知识点介绍。如实验内容增加药物外观检查、有效期和批号、配伍禁忌、剂量换算,给药途径及药品保存等内容;以安全合理用药为核心,设计临床用药过程,使学生尽早熟悉工作流程,了解今后岗位所需的用药知识。
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用药护理知识与技能开展与课程相关的课外活动。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同时提高对社会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定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指导社区高血压患者长期坚持用药、糖尿病患者按时规范用药等;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居民药物认知和自我用药行为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应干预措施。
对学生的评价除考核学生用药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掌握情况外,还要考核学生学习目的性、职业道德观、爱岗敬业精神等。成绩的评定除了课程理论与实验成绩外,还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等综合素养进行多元化评价。
综上所述,用药护理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要注重发挥在药物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并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的榜样和激励作用,发挥临床用药差错事故的警示与教育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相关课外活动,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等。通过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用药护理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Medley D M.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peterson research on teaching[J].Mccutchan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79(12):11-27.
[2]Ysseldyke J,Emott J.Effective instructional practices:imp1ications for assessing educational environments[J].John Wiey Sons Inc,l999(23):497-518.
[3]王璇.中职教育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基于“教练法教学”视角[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4.
[4]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37-40.
[5]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钟启泉,崔允都,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11):37-40.
[9]杨晓晖,郑玉中,昊晓华.试论基础医学课程的有效教学[J].西部医学教育,2012,24(1):202-203.
[10]肖斌,余文静,邵军,等.生物化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99-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