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霞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18)
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都在很大程度上为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和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契机。努力推动健康管理专业建设,探索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健康管理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教育的新课题[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国家长远发展为基点,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目标,鼓励发展健康产业,促进全民健康。《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了健康管理,并在4个领域对健康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3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加快发展以健康管理与促进为重要支撑产业的健康服务业。行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卫生事业管理“十二五”规划》对“开展健康管理教育和培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意见》也明确指出“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引导有关高校合理确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规范并加快培养健康管理师等从业人员”。2016年8月19—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国家政策的推进与扶持,对于高职院校开设健康管理专业有一定的引导和支持作用[2]。
随着政策红利不断兑现,健康管理行业迎来了人才需求热潮,健康管理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拐点期。根据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大健康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作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到2016年“十二五”结束,我国健康产业的规模预计将接近3万亿元,达全球第一。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十分巨大,一家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公司一年的服务容量在2万到3万人之间。以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相对领先的北京市场为例,要满足北京两千万人口的健康需求,至少需要2 000家健康管理机构。目前健康管理服务市场的需求增长迅速,而专业人才供给严重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加快培养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是当前发展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的重中之重。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开设健康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不断增多。
开设健康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多元化趋势明显。如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其培养的健康管理人才偏向于家政行业,服务对象为中老年及幼年人群;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人才,侧重于食品卫生与营养保健管理方向,服务对象为需要通过食疗改善或维持体质的人群;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与输出方面,则以自身食品药品专业特色为基础,为行业输出精干的康复管理人才[2];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培养的人才,侧重于医疗卫生行业方向,主要面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健康管理机构[3];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自身信息技术优势,主要为行业培养健康信息管理人才。
各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一般都根据院校特色和优势有所侧重,培养健康管理行业某一领域的人才。如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培养熟悉医学专业基本理论,掌握卫生、医学相关知识与技能,能从事健康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具备生物学、食品科学、安全评价、管理学以及营养与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能从事食品监督检验、安全评价、质量管理以及营养保健工作的技能型人才;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具有较强现代化家政管理意识、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具有能指导中老年健康生活、预防及管理慢性疾病、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健康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技能的职业健康管理师。由此可见,一方面各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培养健康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各高职院校对健康管理的外延把握尚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各有侧重,这也导致课程设置、就业岗位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在高职高专院校,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2011年率先向教育部申请设立健康管理专业,次年纳入全国高考高职招生目录并正式招生。随后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北京信息职业学院等相继开设了健康管理专业(或方向)。目前开设健康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每年招生规模较小,实际招生数较少,一些院校实际招生数甚至在10人以下,最多的也刚过百人。
健康管理学是一门涵盖了健康保护、健康促进、健康服务质量及标准评估、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范畴的新兴综合性学科。面对多元化学科体系,我们需要既懂临床知识又掌握系统管理理论的多功能复合型人才。目前在健康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上,各高职高专院校都安排了相关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健康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相关学科教师健康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足,优秀专业带头人更是缺乏。
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健康管理专业建设不能贪多求全,不仅要与本校实际相结合,更要突出特色,不断创新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健康管理服务分为医学服务与非医学服务,在医学院校应强调健康管理医学服务相关理论与技能,在非医学院校更应强调健康管理非医学服务理论与技能。随着健康服务行业的发展,健康管理岗位及工作会不断细化、专业化,因此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细化,课程体系也应不断调整和创新[4]。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应该注意与医学相关专业(如临床医学、护理、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专业)的区分[5]。
各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应立足地方经济需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高校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高校利用自身的学科、专业、科技、人才、信息和文化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实践证明,高校只有真正与经济社会发展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才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才能获得日益丰富的发展资源。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依托,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不会有高水平的专业和高质量的教学,学校专业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学科建设水平越高,专业发展的后劲就越大。因此,各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地方经济需要,努力创造条件,重点发展优势学科。
目前,各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教师往往来自医学、管理学专业,健康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较为薄弱。可通过院内培训及院外专家的帮带,采取专家听课、教学观摩、同行互助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建立各种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科研创新的积极性,逐步打造一支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特聘专家为首席客座教授,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和教学互补,形成一支专业基础扎实、业务能力突出、师资力量雄厚、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很好的途径[4]。
综上所述,各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高起点建设健康管理专业,尽快开展健康管理人才专业化培养,既是国家需要又是院校改革发展的良好契机。
参考文献:
[1]周光清,付晶,崔华欠,等.国内外高校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给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10):771-773.
[2]邱海龙,杨静静.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科教导刊,2017(26):44-45.
[3]朱晓卓,米岚,赵凌波,等.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2):141-143.
[4]向桢,向月,应董薇,等.国内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7):659-661.
[5]宋卉,王毓.高职教育健康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