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之识字与品词析句

2018-03-03 04:33广西百色市平果县旧城镇中心小学韦福强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4期
关键词:班长写字识字

广西百色市平果县旧城镇中心小学 韦福强

方向比速度更重要!阅读教学之识字与写字乃至品词析句教学,在乡村小学的课堂上,方向往往是偏差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界定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实际指明了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向。现就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识字与写字及品词析句教学等如何把握住语文方向,上出有语文味的课,说出我的肤浅看法与乡村的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阅读教学中的识字与写字

人生启蒙识字始。阅读教学,是离不开识字与写字的。清代著名文字学家王筠说:“人之不识字也,病在不能分。苟能将一字分为数字,则易记难忘矣。”王筠先生对识记汉字形义方法的精辟论断,至今仍然没有过时。而汉字以其音、形、义于一体的特殊地位,从多个层面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至少在我目之所及的乡村小学识字教学课堂中,慢慢地被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数数笔画,说说结构而已。这样的识字教学,有多少意思呢?

在识字教学中“苟能将一字分为数字,则易记难忘矣。”这实际就是今天所倡导的“字理识字”。对于“字理识字”我不敢说运用自如,但也略懂些皮毛。

如“帽”字,人人会写,但几乎人人写错。通过多媒体手段把“帽”字放大,学生会惊呼,原来“帽”字右边的“冒”,上半部分既不是“曰”,也不是“日”,而是“冃”字。此时顺势指导学生书写和识记:“冃”字里面的两横不能碰到两边,要悬空。“冃”的“冃”是帽子的象形。以“冃”为构形部件的字还有“冕”字。帝王即位戴上王冠称为加冕,所以“冕”上的部件是'冃'而不是“日”'或“曰”。这样指点学生识记,“帽”“ 冕”两字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以后再书写时,就不会出错了。

小学现行使用的课本中,也编排了与字理有关的一些练习,如“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义教小语五年级上册第78页),这道题本是猜一字谜,实际上是一道暗藏“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猜多个字的练习题。教学时可以这样指点:有心走不快,就是“慢”字;见水装不完,“漫”无边际啊;长草难收拾,藤“蔓”缠绕难清理;遇食就可餐,“馒”头啊,当然可吃。此时,出示如下练习让学生动笔完成:“慢”,无心是( ),没水是( ),无草是( ),没食还是( )。谜底“曼”字自然在学生心中萌生出来。本是猜一字的练习,却带出了猜四个字的,这对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汉字背后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阅读教学中的识字写字教学,教师如果能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适度的巧析字理,这样,一个个汉字就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甚至还会浮现出动态性的内心视像,祖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就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心里,学生书写运用时,也就不至于提笔忘字了。这样学生对学习汉字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就有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二、阅读教学之品词析句

品词是一种享受,也是语言运用的一种基本方式。一个个方块字组成的句子、语段,言短意长,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无所不容。阅读课上,作为引领者的老师如果不善于用心去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那学生就领悟不到其中蕴含的味道,如果不用心去品品那些关键字眼、重点词句,文本就会变成无味,学生也就会觉得学习如“嚼木札”那样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厌学情绪了。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学生厌学情绪,教者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就要有序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品词析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的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两句话中的“幸运”和“小船”,如果仅仅把它们理解为“运气好”和“把生活比喻成小船”这样就肤浅了。

如果把“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这句话中的“幸运”替换成“幸福”一词,让学生品读,通过换词进行比较,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学生的体会就会深刻得多,学生就会觉得“幸运”换成“幸福”不准确。因为,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作者说自己多么“幸运”,是因为他有一个慈祥的母亲一直在鼓励着他,这样他就会继续写作,但光靠这种力量是不成的,还得有父亲那种警告的力量来平衡,在父母双方的共同关爱下,巴迪终于写出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取得了成功。此时学生对文中“幸运”一词的理解就会加深了。无形之中,学生也感受到了来自家庭教育的,无论是慈祥的爱,还是严厉的爱,都是温暖的,是缺一不可的。

品词,能使学生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黄亢美教授在讲授“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走!’”一句的教学时,采用“添词比较”的方法,处理得非常到位。

“添词比:

A.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走!’

B.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快走!’

C.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咱们快走吧!’

D.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咱们快走吧,好吗?’

通过添加词语后与原句比较,学生就深切地感悟到当时的形势非常严峻和刻不容缓,添加任何话语都是多余的。”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品词虽然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必经之路,但是品词必须要把词语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理解,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进行,这样才不会出偏差,不会出错。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提高学习的能力,而品词析句则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必经之路,细心的品析,仔细的揣摩,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师有了“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语文课上,才会有原汁原味的语言文字味,才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这池清水中自主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

猜你喜欢
班长写字识字
差一点儿当班长
我学写字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班长的烦恼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每天一个新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