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谦
(三峡大学中医医院/宜昌市中医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炎性症状性疾病,累及范围包括结肠、直肠以及回肠。该病在发达国家中的发病率较高,而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也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1]。西医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药物、抗生素、益生菌以及生物制剂等,而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西药的长期治疗存在不良反应较高的问题,而药物选择与使用也存在较大的争议。中医药治疗方式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在近些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肠道疾病的治疗中保留灌肠以及穴位埋线的方式成为研究中的热点[2]。前者能够通过保留灌肠的方式让中药更直接、更快速的作用于疾病主要累及的肠道系统,后者则可以通过中医特有的经络穴位作用促进机体的康复。2015年8月—2016年9月,笔者观察了中药保留灌肠与穴位埋线结合的方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了其可能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上述时期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治疗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3]中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湿热瘀结证的标准,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腹泻后疼痛减轻,大便呈稀烂状或者黏液状,小便颜色发黄,尿急通,舌红色较重,舌苔黄腻,脉象弦滑或滑数。所选患者在3个月内未使用其他相关药物;排除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疾病患者,放射性结肠炎与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伴肠穿孔、中毒性结肠炎、肠梗阻、直肠腺瘤者,心、肺、肝、肾等重要内脏器官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妊娠期与哺乳期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以简单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9~65(36.78±7.15)岁;病程(4.75±1.15)年(3个月~10年);直肠乙状结肠炎25例,直肠炎10例,全结肠炎5例。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1~67(36.18±7.31)岁;病程(4.81±1.27)年(4个月~11年);直肠乙状结肠炎24例,直肠炎9例,全结肠炎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在入组后进行基础治疗,主要包括营养支持以及对症处理,同时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57)口服,每次50mg,每天4次,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埋线,保留灌肠组方用药为黄连、白头翁、秦皮、黄芩、血竭、丹皮、苍术、紫苏叶、葛根,由医院统一制备并密封为150mL的包装袋。在患者晚上入睡前叮嘱其排便,取左侧卧位,选择一次性导尿管与输液管,药液温度保持在39 ℃左右,控制药量在150mL左右。在灌肠治疗完成后,叮嘱患者保持肘膝位的体位15min以上,之后缩紧肛门后改为仰卧位,选择合适的角度翻转体位,确保灌肠药物能够充分与肠道病灶位置接触,灌肠保留时间在2h以上。穴位埋线选取上巨虚、天枢、脾俞、气海、足三里、大肠俞,准备好一次性的无菌埋线针,在对应穴位以安尔碘进行消毒,在常规消毒之后,在针体内安装1cm的专用可吸收外科医用羊肠线,羊肠线头保持与针尖内部边缘对齐。背部穴位的穿刺方向为穴位下方向上,手法为平刺,腹部与下肢穴位的穿刺手法为直刺,针刺深度达到需要并得到气感后,在推出针芯的同时将针管逐渐退出,将羊肠线在穴位部位的皮下组织以及肌肉层内埋入,线头不能外露,在皮肤外部敷盖无菌敷料,每周治疗1次,持续治疗4次。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为依据,对2组腹泻、腹痛、脓血便、结肠黏膜病变的中医证候进行评分;同时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MMP-9水平。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腹痛、腹泻、脓血便等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中医证候减分率>95%;显效:腹痛、腹泻、脓血便等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中医证候减分率为70%~94%;有效:腹痛、腹泻、脓血便等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中医证候减分率为30%~69%;无效:腹痛、腹泻、脓血便等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中医证候减分率低于30%。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2.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2组治疗结束后腹泻、腹痛、脓血便、结肠黏膜病变评分以及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
组别n结肠黏膜病变治疗前治疗后tP总积分治疗前治疗后tP治疗组404.37±1.651.18±1.0410.3440.00020.17±4.269.56±3.2112.5800.000对照组404.29±1.453.77±1.391.6370.10620.13±3.9712.84±3.338.8980.000t0.2309.4360.0434.485P0.8180.0000.9650.000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指标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MMP-2与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MP-2与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中医中并不存在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名称,而根据临床症状的特点可以归结为“泄泻”“肠澼”“便血”“痢疾”“腹痛”等范畴。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脾胃虚弱,而标实为气滞血瘀以及湿热,主要病变位置是大肠。瘀热与腐浊互相结合,转化为脓血,故治宜祛湿清肠、和胃健脾[6]。本研究穴位选取为上巨虚、天枢、脾俞、气海、足三里、大肠俞等,均为两侧同时选穴。穴位中包括了大肠经的募穴以及下合穴、背俞穴、四总穴,在穴位的配合中包含了俞穴与募穴、合穴与募穴相结合,通过局部穴位选择与远端穴位选择互相结合,共同完成健脾益气、祛湿扶土的功效[7]。本研究选择的保留灌肠中药方中白头翁凉血解毒、清热燥湿,可以有效抑制痢疾杆菌;黄芩、黄连、秦皮燥湿清热,也可有效抑制痢疾杆菌;血竭、丹皮、紫苏叶能够凉血清肠、活血行气,配合葛根的清热作用,同时辅助脾脏清气上升,止泻升阳;苍术可以燥湿健脾[8]。整体组方能够止痢凉血、清热、活血行气、健脾解毒。而中药保留灌肠的方式能够提高病灶位置的局部药物浓度,同时可以保留较长时间,是安全性较高、经济性良好的治疗方法[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保留灌肠结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明显缓解,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指标比较
MMP是能够分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蛋白酶,是具有钙离子与锌离子依赖性的内肽酶,能够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作用,提高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同时与多种炎性症状因子发生作用[11],分解细胞的连接蛋白。MMP升高与结肠炎的细胞上皮损伤有明显的关系,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也有明显关系[12]。有临床研究证实,MMP-2与MMP-9是导致血管细胞屏障功能受损的关键因素[13],也与炎症因子的释放有明显关系[14]。近年研究发现,MMP-2与MMP-9能够调节炎症性肠炎杯状细胞的黏膜控制作用,二者水平升高可导致炎症性肠炎的发生[15]。本研究中,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MP-2与MMP-9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证实中药保留灌肠与穴位埋线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黏膜防御能力。
综上所述,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埋线能够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临床症状并降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适合临床推广。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 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7年,济南)[J].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8):545-550
[2]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27-532
[3]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1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73-1378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5-246
[5] 刘红春,王吉耀.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15(3):326
[6] 陈凯军,李彩丽. 针药结合治疗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15,35(5):435-438
[7] 陆彩霞,顾诚,焦建华,等. 穴位强化埋线疗法联合中药点滴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2016,36(2):276-278
[8] 张静静,任冬冬,付寒蕾,等. 特定穴埋线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J]. 中国民间疗法,2015,23(4):15-16
[9] 张爱军,赵建杰,雷淼娜,等. 耳穴贴压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北中医,2016,38(2):188-191
[10] 傅晓丹,王旭东,张少华,等. 中药滴注灌肠加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盛型)的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6):72-73
[11] 王雪梅. 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MMP-2、MMP-9水平的影响[J]. 环球中医药,2016,9(4):398-401
[12] 张乐乐,耿雷. 中药灌肠对大肠湿热型UC患者血浆MMP-1及TIMP-1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8):118-120
[13] 林咸明,陈丽萍,姚旭,等. 不同时程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15,40(1):40-44
[14] 朱舜之,朱慧志,龙正寅,等. 阳和平喘颗粒对慢性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血清MMP-2,MMP-9水平的影响[C].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届全国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会暨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汇编,2014:437-442
[15] 陈锡美,刘文滨,陈文骏,等.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9和抑制因子-1,2的表达及其意义[J]. 临床内科杂志,2003,20(7):384-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