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①

2018-03-03 07:13白先春凌亢孙计领许巧仙秦玉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残疾残疾人康复

白先春,凌亢,孙计领,许巧仙,秦玉洁

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残疾人数据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市210038;2.南京财经大学统计学系,江苏南京市210023

残疾是普遍存在的,全球残疾人超过1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即每7个人中就有1个残疾人[1]。2015年我国残疾人数量超过8700万,约占总人口的6.4%[2]。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平均15~20 s就有一名新的残疾人产生,平均每年将新增200万~250万残疾人[3];至2050年,我国的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例将达11%,残疾人口将达到1.68亿[4]。如此数量庞大的残疾人可以通过康复而获益,全球带来74%伤残调整生命年的健康状况均可得益于康复[5]。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加强康复服务,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康复需求[6-7]。

2015年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与需求专项调查(以下简称专项调查)显示,我国持证残疾人和残疾儿童2600万人中,有康复需求的比例为59.6%,而得到的康复服务却不足20%[8]。这一方面与《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到2020年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到80%以上[9]的目标相距甚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残疾人康复工作中供需不完全匹配,造成残疾人康复服务供给效率不高。因而,认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提供精准的康复服务,是提升残疾人康复水平的重要途径。

国外关于残疾人康复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较早,残疾人康复的内涵早已超越生理康复的局限,涉及心理、教育、职业和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10],其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11-13]。国内学者关于残疾人康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其功能缺失的考量和弥补,涉及医学康复[14]、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15]、社区康复[16]等。

关于残疾人康复影响因素研究,主要是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定性与定量研究。Yu等[17]运用综合门诊康复实施的201条健康记录,利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影响老年人门诊康复的因素,得出认知障碍与门诊康复结果无关的结论。Enderby等[18]通过对152家社区组织机构及社区康复实施者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认为社区能对残疾人及其照顾者进行评估,能够实施具体的康复治疗,并能够教育和培训残疾人及亲属使用康复设备等,并指出影响肢体残疾人有效利用社区康复服务的主要因素有社区康复人员专业知识有限、康复服务低水平和缺乏康复评价等。罗遐等[19]利用2012年安徽农村部分残疾人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个体特征因素、家庭特征因素、残疾状况因素和认知因素对接受康复行为产生显著性影响。刘宝松等[20]利用自拟问卷,针对390例成年持证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实现情况、影响实现的原因等,进行典型调查分析。许利娟[21]利用苏州市沧浪区的调查资料,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个体情况、康复支付能力、康复环境三个方面,对残疾人康复保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指出年龄、残疾等级、文化程度与残疾人的康复保障度负相关;康复的支付能力、对康复服务的了解水平以及人才的配备与康复保障正相关。安峰[22]以日照经济开发区持证残疾人为对象,采用专项调查中残疾人康复的相关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年龄、残疾类型、残疾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收入影响着残疾人接受的康复医疗服务,其中低龄、重度残疾、家庭人均收入低以及精神类别的残疾人接受的康复医疗服务较多。

虽然国内外学者关于残疾人康复研究成果相当丰富,但对于康复影响因素的研究十分有限,其研究主要基于抽样调查数据而展开,数据量较小、代表性较差,同时,变量的选择面较窄,未能细致地刻画影响残疾人康复的因素;另一方面,其研究主要基于“实现”的视角,鲜有基于“需求”视角的研究,因而对残疾人康复工作实践的指导意义较为有限。

本文以2015年江苏省专项调查数据为基础,将残疾人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及环境特征等变量纳入到残疾人康复需求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中,依据119万多条残疾人个体康复信息,利用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系统考察残疾人康复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国务院残工委组织开展首次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对在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登记并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以及在数据库中登记而暂未持证的0~15岁疑似残疾儿童实施调查,调查标准时点为2015年1月1日。江苏省本次对1,360,233名持证残疾人及0~15岁未持证残疾儿童进行调查和数据录入,其中入户调查人数为1,333,312人,电话调查人数为26,921人,入户调查率为98.02%。第三方数据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的调查数据可信,质量较高。

2015年,江苏省残疾人康复工作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目标,继续完善残疾人康复政策顶层设计,扩大康复制度保障范围,落实精神残疾人基本免费用药制度,实现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和7~14岁残疾儿童巩固性康复全覆盖[23]。因此根据专项调查数据,仅对达到法定劳动年龄16岁及以上的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其样本量为1,192,388个。济特征和环境特征与残疾人康复需求情况间的关联关系。个体特征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残疾类型、残疾等级6个变量;经济特征有户口类型、区域、是否为一户多残、是否就业、家庭收入、是否参加医疗保险6个变量;环境特征有家庭是否进行过无障碍改造、社区内是否有康复站、社区是否提供居家服务、社区是否有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内是否有医院(卫生所)、最近一年是否接受过康复服务6个变量。共18个变量。具体变量及赋值情况见表1。

由于是否有康复需求是个二元变量,为了能准确分析康复需求的影响因素,本文将使用二值选择的Logit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如下:

1.2 统计学分析

其中,y=1表示有康复需求,x表示影响因素,β是系数向量。记p=P(y=1|x)为有康复需求的概率,没有康复需求的概率则为: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频数分析法研究江苏省残疾人康复需求及接受康复服务状况,并使用列联表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单个因素,用χ2检验来验证残疾人个体特征、经

p/(1-p)=exp(x'β)称为“比值比” (Odds Ratio,OR)。

表1 变量说明与赋值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与列联表分析

江苏省16岁及以上残疾人中有康复需求的占43%,最近一年内接受过康复服务的占24%。所有变量均对残疾人康复需求及康复服务有影响(P<0.05)。见表2。

受教育程度越高,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越小。本科及以上的残疾人康复需求最小(34%),而从未上过学的最大(47%);最近一年内接受的康复服务占比,本科及以上的最大(31%),而从未上过学的最小(22%)。

农村地区残疾人康复设施配备不齐,经济条件难以支撑其康复需求,农业、非农业户口有康复需求的占比分别为46%、35%,最近一年内接受过康复服务占比分别为23%、28%。

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有康复需求的占比分别为36%、42%和51%,而其最近一年内接受康复服务占比分别为29%、23%和21%,康复服务供给应向经济条件发展相对较差的苏北地区倾斜。

不在就业年龄段、已就业以及处在就业年龄段而未就业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占比分别为46%、35%和47%,可见处在就业年龄段而未就业残疾人康复需求较大,而最近一年接受康复服务占比分别为26%、18%和26%。

家庭年人均年收入低于国家贫困标准、低于省级贫困标准及其他类收入水平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占比分别为45%、56%和40%,而最近一年接受康复服务占比分别为26%、19%和25%。显然,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省级贫困标准的残疾人康复需求最大,最近一年接受康复服务的占比却最低。

参加医疗保险、最近一年家庭内进行过无障碍改造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占比分别为48%、62%,最近一年接受康复服务占比分别为24%、61%。参加医疗保险的残疾人康复需求实现程度相对较低。

社区环境对残疾人康复有着显著影响,社区内无康复站、未为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无综合服务中心、无医院(卫生所)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占比分别为46%、45%、46%、38%,而最近一年接受康复服务占比分别为19%、20%、19%和25%。相对而言,社区无医院(卫生所)的残疾人康复需求实现程度较高。

2.2 多元回归分析

在Logit模型中,以表1中性别、年龄、婚姻等18个变量为解释变量,分别以残疾人是否有康复需求为被解释变量,有康复需求为2,无康复需求为1。回归结果见表3。

在所有解释变量中,仅有婚姻状况中离异,受教育程度中初中,残疾类型中视力、听力、肢体和精神残疾,残疾等级中的四级残疾的系数不显著(P>0.05),其余系数均显著(P<0.05)。

性别对康复需求影响显著(P<0.001)。男性有康复需求的概率发生比为女性的1.022倍。一般来说,男性被认为是家里的顶梁柱,希望通过康复改进身心条件,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

年龄与康复需求存在显著负相关(P<0.001)。年龄因素的OR值为0.998,年龄越大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年长的残疾人,对于康复的态度较为消极;但年龄较轻的残疾人,康复能够给他们带来的价值更大。

婚姻状况对康复需求的影响总体上是显著的。丧偶、未婚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概率发生比分别是已婚有配偶的0.980、0.877倍。已婚有配偶的残疾人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其康复需求相对于无配偶(丧偶、未婚)残疾人更大。

受教育程度对康复需求的影响总体上是显著的,其作用方向总体上为正。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大专、高中(中专)、小学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概率发生比为从未上过学的1.121、1.139、1.098、0.983倍。相对于从未上过学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越高,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可能性越大。教育程度越高的残疾人,能够接触、了解到更多的康复知识,对自身康复的追求也有所不同,他们更希望通过接受康复服务,改善身心功能,进而回归正常生活;从未上过学的残疾人,他们希望像健全人一样,渴望通过康复,接受正常的教育,因而他们对康复服务的需求比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残疾人强烈一些。

相对于多重残疾,言语残疾者有康复需求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而智力残疾者有康复需求的可能性较大,其康复需求的概率发生比分别为0.932、1.034倍,其他四类残疾与多重残疾的康复需求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重残疾类别较为复杂,康复需求项目可能不止一项,其康复需求的可能性较大。

残疾等级与康复需求总体上存在负相关。相对于一级残疾,四级、三级、二级残疾有康复需求的概率发生比分别是0.998、0.908、0.957倍,随着残疾等级越高,残疾人有康复服务需求的概率越大。

户口类型对康复需求影响显著(P<0.001)。相对于非农业户口,农业户口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概率发生比为1.397倍。多数康复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居住在农村地区的残疾人,由于康复服务投入不足,很难满足其康复需求。

区域因素对康复需求的影响显著(P<0.001)。苏中、苏南地区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概率发生比分别为苏北地区的0.604、0.772倍,表明经济发展越好的地区,其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较为完善,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也更加全面;相反,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未能充分地满足残疾人康复服务的需求。

一户多残对康复需求影响显著(P<0.001)。一户多残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概率是非一户多残残疾人的0.921倍,说明非一户多残的残疾人其康复需求更大。由于家庭中残疾人数越多,其带来的负担也就越重,家庭经济条件难以满足他们的康复需要,其自身对于康复需求的愿望也不强烈。

就业对康复需求有影响(P<0.05)。相对于处于就业年龄段而未就业的残疾人,不处于就业年龄段、处于就业年龄段就业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概率发生比分别是0.985、0.724倍,表明处于就业年龄段而未就业的残疾人其有康复需求的可能性更大。处于就业年龄段已就业的残疾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些收入,进而获得康复服务,且其自身残疾程度相对于未就业的残疾人可能低一些,因而其康复需求较小;同样对于不处于就业年龄段的年长残疾人,由于其自身认为康复对于他们作用不明显,接受康复服务的需求相对较低。

家庭收入对康复需求影响显著(P<0.001)。相对于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残疾人,家庭收入低于国家贫困线、低于省级贫困线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概率发生比分别为1.235、1.680倍。表明家庭条件越好的残疾人其有康复需求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要注重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康复条件,精准扶贫,精准康复。

医疗保险对康复需求影响显著(P<0.001)。参加医疗保险者有康复需求的概率发生比为未参加医疗保险者的1.571倍,表明参加医疗保险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可能性较大。医疗保险作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能够为残疾人补偿大部分医疗费用,因而医疗保险者的康复需求也就越大。

最近一年家里是否进行过无障碍改造对康复需求影响显著(P<0.001)。最近一年家庭接受过无障碍改造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概率发生比为未接受过无障碍改造的1.298倍,表明最近一年家庭接受过无障碍改造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进行过家庭无障碍改造的残疾人,其残疾程度相对较重,康复需求也较大。

社区是否有康复站、社区是否为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社区内是否有综合服务中心对康复需求影响显著(P<0.001)。社区内有康复站、能为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有综合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需求的概率发生比是社区内无这些条件的0.855、0.815和0.981倍。处在社区条件较好的残疾人康复需求较低,说明良好的社区条件基本满足社区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而社区内有医院(卫生所)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概率发生比是社区内无此条件的1.135倍,虽然距离近给残疾人康复服务带来方便,但是社区内的医院(卫生所)仅能提供一些较为简单的康复服务,难以满足其康复需求。

最近一年是否接受康复服务对康复需求影响显著(P<0.001)。最近一年内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概率发生比为最近一年内未接受过康复服务的5.928倍,表明最近一年内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可能性更大。残疾人的康复过程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对于那些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来说,继续接受康复服务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回归社会正常生活,因而其康复需求更大。

3 讨论

本研究重点以残疾人是否有康复需求的二值变量为被解释变量,建立二元Logit回归模型,研究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残疾人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及环境特征等变量对残疾人康复需求有着不同的影响。

个体特征方面,男性对康复服务需求的可能性较高;年龄越大,康复需求的可能性越小;已婚有配偶、教育程度越高、智力残疾的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可能性较大;残疾程度越严重,康复需求的可能性越大。经济特征方面,农业户口、经济较为落后地区、非一户多残、处于就业年龄段而未就业、家庭年人均收入较低、参加医疗保险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可能性较大。环境特征方面,最近一年家庭进行过无障碍改造、(社区内)无康复站、不能为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无综合服务中心、有医院(卫生所)、最近一年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可能性较大。

表2 不同群体的康复需求及接受康复服务情况比较

表3 回归结果

为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要,需要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支持平台[24],针对残疾人的个体特征、经济特征与环境特征,制定精细化康复实施方案,而不是一套方案“打天下”。只有以需求为导向,以个案为基础,精准服务、综合施策,才能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的“需有所供、供需匹配”;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提出的“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全人群的福祉”[25]。

[1]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2014-2021年全球残疾问题行动计划:增进所有残疾人的健康[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7):601-610.

[2]凌亢,白先春,许巧仙,等.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3]周洪双,袁佳方.预防残疾,我们该做点啥[N].光明日报,2015-08-26(5).

[4]崔斌,陈功,郑晓瑛.中国残疾预防的转折机会和预期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2(1):74-82.

[5]李欣,邱卓英,杨剑,等.康复2030:扩大康复规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4):380-384.

[6]邱卓英,李沁燚.《世界残疾报告》及其对残疾和康复的重要意义[J].残疾人研究,2012(3):9-14.

[7]邱卓英,陈迪.发展卫生保健和康复服务,增进残疾人健康——学习《世卫组织2014-2021年全球残疾问题行动计划:增进所有残疾人的健康》[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7):611-615.

[8]新华网.残疾人康复何时不再难[EB/OL].(2016-03-25)[2017-01-10].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6-03/25/c_128819539.htm

[9]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EB/OL].(2016-06-08)[2017-02-05].http://www.cdpf.org.cn/zcwj/zxwj/201606/t20160608_556591.shtml

[10]Smith JN.Communit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disabled[J].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1945,239(1):87-92.

[11]Rubin SE,Chan F,Thomas DL.Assessing changes in life skills and quality of life resulting from rehabilitation services[J].Evid Based Nurs,2003,69(3):4-9.

[12]Griffiths TL,Phillips CJ,Davies S,et al.Cost effectiveness of an outpatient multidisciplinary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J].Thorax,2001,56(10):779-784.

[13]Yang Y,George LK.Functional disability,disability transitions,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late life[J].JAging Health,2005,17(3):263-292.

[14]曹学军,汪家琮,杨平,等.矫形器及辅助用具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7):628-629.

[15]王辉.脑瘫学生教育康复支持系统实践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国特殊教育,2010(10):12-15.

[16]郑飞雪.社区康复项目实施对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借鉴和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8):984-988.

[17]Yu F,Richmond T.Factors affecting outpatient rehabilitation outcomesin elders[J].JNurs Scholarsh,2005,37(3):229-236.

[18]Enderby P,Wade DT.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J].Clin Rehabil,2001,15(6):577-581.

[19]罗遐,卜普.农村残疾人接受康复治疗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28-134.

[20]刘宝松,裴曌,郭咏军,等.上海市成年肢体残疾人整体康复需求实现程度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8):883-886.

[21]许利娟.苏州市残疾人康复保障影响因素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2]安峰.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持证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D].长春:吉林大学,2016.

[2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5年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10-27)[2017-02-06].http://www.cdpf.org.cn/sjzx/dfsj/201610/t20161027_571468.shtml.

[24]邱卓英,郭键勋,杨剑,等.康复2030:促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目标[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4):373-378.

[25]李沁燚,邱卓英,陈迪,等.基于ICF构建国家功能、残疾和健康的信息架构和数据体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4):385-389.

猜你喜欢
残疾残疾人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我骄傲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