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苗苗
摘要:文艺是时代前行的号角。我国的广播电视文艺是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而诞生的,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我国广播电视文艺从复兴走向繁荣的四十年。文章分别以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九十年代、本世纪初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四个时间段为节点,梳理了我国广播电视文艺的发展现状,并对新时期广播电视文艺的发展途径給出了建议。
关键词: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广播电视 文艺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是对以往中国文艺发展的历史性总结,更为新时代文艺发展指明方向、确定道路。广播电视文艺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而诞生,是中国文艺的主阵地和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文艺经历了从复兴走向繁荣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初期:文化事业发展活力迸发,广播电视文艺百花绽放
1979年8月18日至27日,在北京第一次召开电视节目全国性会议。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明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随后,各级广播电视台陆续推出一系列文艺节目,上海台在1978-1985年间就生产单本剧150部;中央台1980年开办了《广播剧院》。电视文艺方面,有央视的《舞台与银幕》《曲艺与杂技》、广东电视台的《万紫千红》《百花园》、上海电视台的《大世界》《大舞台》等。同时,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系列大型电视文艺竞赛活动,也是这一时期电视文艺的主要形态。此外,电视连续剧创作趋于成熟,出现了《红楼梦》《西游记》等优秀作品,设立了电视类政府奖“飞天奖”。时代要求广播电视文艺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 “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促使广播电视文艺真正站立起来。
20世纪90年代:广播电视文艺生产力逐步释放,多样化发展初发芬芳
综观20世纪90年代,大量风格迥异的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和长篇优秀电视剧陆续涌现,体现了这一现代艺术形式走向成熟。如中央台的《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曲苑杂坛》,上海台的《今夜星辰》浙江台的《调色板》等。电视剧如《渴望》等引得万人空巷,浙剧、鲁剧等都崭露头角。同时,广播电视文艺在对外交流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广播电视文艺注重深入基层,进行一系列慰问演出,产生了强烈社会反响。但在受到观众喜爱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求新、求变的问题。
21世纪初:多媒体语境下不断创新,广播电视文艺走向专业化精品化
媒介技术的发展促进节目传播的全球化,网络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的快速广泛的传递,广播电视文艺面临着如何在新世纪多媒体语境中坚守与创新的重任。
应该说,21世纪初,广播电视文艺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进一步创新,为观众带来更加多姿多彩的节目。音乐广播、交通广播、广播剧和《艺术人生》《开心辞典》《同一首歌》《非常6+1》《星光大道》等电视文艺节目都曾创造辉煌。
另外,电视剧除了延续关注百姓生活的特色外,更因其独特优势,注重产业化发展,这期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和播出国。同时,综艺节目、电视剧的营销竞争激烈,其通俗化、大众化、商业化的性质被过分重视,也出现大量平庸之作,观众对精品的呼唤尤为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文艺致力铸造中国气派,努力从创作大国迈向创作强国
中央连续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重大政策,为文艺创作营造良好环境,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指南。
在相关战略和利好政策的驱动下,广播电视文艺进一步焕发生机,广播剧、电视剧、文艺节目、纪录片、动画片、网络文艺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力彰显主流价值底色,书写时代风骨,传承文化根脉,体现国际视野,开拓了新局面。
广播电视文艺的未来之路
综观40年来,广播电视文艺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但也夹杂着“泛娱乐化”的噪音,其中的经验和启示昭示了未来之路。
一、紧跟时代变革步伐,全方位描绘大时代的风采,多种角度共同奏响时代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乐记》有论述为“声音之道,与政通矣。”40年来,在思想性和艺术性表现突出的作品无不是对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及人民生活状况的反映,如电视剧《今夜有暴风雪》《四世同堂》《激情燃烧的岁月》《长征》《海棠依旧》等,在历史题材范围内塑造经典,再现各个时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和发展进步。
二、以为人民服务作为主旨,关注现实聚焦大众生活,攫取创作源泉,强调全民互动并把平民作为主角。40年来,广播电视文艺从关注“严肃文化”到关注“大众文化”,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方才不断取得创作的源泉。如电视连续剧《凯旋在子夜》《渴望》《编辑部的故事》《金婚》《士兵突击》《媳妇的美好时代》,电视栏目《开心辞典》《幸运52》等成功的艺术实践,给予我们启示:只要创作者从旧观念中解放出来,将镜头对准沸腾的社会生活,对准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代,对准为祖国献身的优秀儿女,那么小小的荧屏完全可以映射大千世界。
三、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引领主流价值取向,弘扬中国精神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从央视的《曲苑杂坛》到《百家讲坛》再到《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北京卫视《传承者》、山东卫视的《我是先生》、四川卫视《诗歌之王》等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类节目火爆多屏获得不俗口碑,可谓形成一股视觉清流,引发“文化节目的春天来了”的呼声。长篇电视剧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在当时更是几年磨一剑。这些反响好的文艺作品的共通之处是用主流价值来引领观众,使之生发出身为中国人的文化自豪感,更唤醒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
四、注重新技术与广播电视手段结合,文艺形态跨界融合,革新传播模式,不断创新不断升级。40年来,广播电视文艺面对不同时代背景下观众呈现的不同特性,面对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在形式和内容上作出相应调整,使之更符合观众的时代需求,是其能够长盛不衰的法宝,从而推出新的文艺形态,勾勒鲜明时代特色。一批节目锐意探索,不过度依赖明星效应和娱乐主题,选取普通观众和特殊题材,将综艺、国防、文化、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合与碰撞,找到与当代人的共鸣,挖掘节目创新生长点。如央视的《加油!向未来》,内蒙古卫视《开卷有理》《社会主义“有点潮”》等。另外,创新广播剧形态,微广播剧创作趋于成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下一步,新时期的广播电视文艺要牢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要求,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增强责任意识,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前些年,广播电视综艺节目曾是过度娱乐化的重灾区,这种状况是创作者和传播者对“愉悦”的理解出现偏差,主观上放弃社会责任,在价值判断上出现了问题造成的。节目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节目的提升,归根结底是需要创作者和传播者思想境界的提升。
二是增强精品意识,处理好主流价值引领与艺术化呈现的关系。目前,广播电视文艺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在反映火热现实社会生活方面不够“火候”,还欠功力。这就需要广播电视文艺工作者学习和继承优良传统,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深入生活,沉心弃浮躁,潜心搞创作,这样才能创作生产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好节目好作品。
三是增强原创意识,处理好引进模式与本土传承创新的关系。通过这些年的纠偏,文艺节目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本土原创节目逐渐增多,赢得喝彩。在创作生产全过程中,功夫要做厚做实,避免过多过滥重复改编,确保创作环节无忧,生产链条不断,在传承民族精神命脉、回应时代精神诉求、应对国际文化竞争中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原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