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其科目的两大主体内容,读是学生后期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发现他人写作的风格及手法,从而消化吸收,为自己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步。笔者通过详细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并通过对课堂实践的总结,提出了如何有效将读与写相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理解;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38-1
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综合与整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实效性与整合性、综合性很难得到体现,呈现出读、写两分离的情况。如何使语文教学走出读写两张皮的窘境?笔者认为,借助仿写,可以让“读写结合”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仿课文内容,训练“言之有物”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的文章,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容易产生共鸣,在阅读课文有关描写时,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某个场景,写作时自然有话要说。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早》这篇课文的第五段,作者吴伯萧在写梅花的特点时,语言清新,将梅花的繁盛、味香、色美写得准确。教学时,教师应以此为切入点,布置学生练笔:观察一种花,抓住特点,写一写外形、色泽、味道。
写好之后,与课文比较一下,我们自己写的花和作者笔下的梅花有哪些不同?教师让学生发现作者不仅写了花朵的颜色、味道等,还写了梅花开得最早。这样的读写结合,既为学生创造了表达的机会、积累了课文中的语言,还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理解了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涵义;理解了为什么这梅花“开得最早”;理解了为什么这梅花被作者写得那么美;理解了作者写的不是梅花,而是以花喻人。在读写结合中,学生发现了作者写作的奥秘以及散文的一些特点。
二、仿表达顺序,训练“言之有序”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方位顺序等等。教材中不少课文的写作顺序比较明显,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概括,引导学生仿写。
《早》主要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读了以后感觉身临其境。尤其是对课文第三自然段“三味书屋陈设”的描写: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作者由外及里,由中间到四周,最后由面到点,将目光定格在了东北角鲁迅先生的桌子上。这种方位转换顺序的写作方法值得学生借鉴。
学完这一部分,我布置学生“学习第三段的写法,按照方位顺序,写一写你感兴趣的地方。”,让学生模仿作者的词句和写作顺序描述自己的熟悉的地方。
三、仿作者想象,训练“言之有情”
《早》这一篇课文对三位书屋的描写,如果只是布置学生写写自己熟悉的家或教室的陈设,这样的训练依然只是停留在“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的层面上。其实,更值得学生学习的是作者由眼前的景产生的联想。吴伯萧睹物思人,由三味书屋,由东北角鲁迅的书桌想到了當年鲁迅在这里上学的情景,想到了寿镜吾老先生,想到了鲁迅先生写的一篇篇文章……这样一来,原本沉寂的三味书屋就显得更有生机,引人深思,使课文更加生动感人。作者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就在这广阔的遐想中展露无遗。
因此,教学这一课,不能只是布置学生按照方位变换的顺序介绍自己的书房或自己的教室。如果仅要求孩子按照方位变换的顺序,介绍教室里、自己的书房有什么陈设,就会没有特色,甚至会千篇一律。
于是,我换了一种说法:“学习第三段的写法,按照方位顺序,写一写你感兴趣的地方,还可以给它装饰一下,争取入选‘班级的博客或微信公众号哦!所谓装饰,就是你的书房墙壁上也许是一面空空的白墙,你可以在文章里给书房添上一幅画;你可以给书桌增添一盆绿色植物;你可以给书架上添上你最想看的书……最重要的还有,你能像作者一样由眼前的景观生发开去,开展广阔的遐想,老师和同学读了之后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你的作业就可以获得优秀。”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大家开动脑筋去写。
这是一位学生的习作片段:“刚一进门,你看见的便是我卧室的窗帘,粉色的,毛绒绒的,总让人想起小动物柔软的绒毛。卧室南边的墙上,挂着一幅画,图上有个身着橘色衣服,头戴蓝色帽子,呲着小虎牙笑得小姑娘——那就超级聪明又可爱的我。画前面,是我的床,床背上刻着精致的花纹,床柱上雕了一颗爱心,睡在床上是那么安稳舒适,仿佛自己被浓浓的爱包裹着。在房间的西南边是我的转角书桌,书柜上一排排巨著不断开阔了我的眼界,扩大着我的知识面。书桌上排列着一叠叠本子,一个鸡翅木笔架。每天晚上我都在这里写字、读书、做作业。此刻的我,正在专心致志地书写《习字册》,若被陈老师看见了我这模样,该会说了吧:‘你们看看罗思源小朋友多认真!卧室静悄悄的,在一片寂静中,我仿佛看见了同学们向我投来赞赏的目光。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科学地实施读写结合的策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书面口头表达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凸显语文教学实效性与综合性,真正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留住了语文教学的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语文课堂深入思考,用心琢磨,争取让“读写”的结合达到最佳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高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提高的教学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4(06).
[2]孙荣俊.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仿写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山西教育,2016(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