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艳华
摘要:实现高效化的小学计算机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作为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主动探究中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增长操作本领。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教学 高效化 学习兴趣
一、小学计算机教师要具备打造高效化课堂的意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近些年来发展非常迅猛,每天都有很多新的创新成果出来,在小学阶段,我们教授给孩子们的都是最基础的东西,虽然很多时候不是很新颖,不过,只要组织得当就可以让简单基础的知识焕发出不同的魅力,从而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潜能更多被调动起来,在学习的时候领悟的更快。所以,看似非常基础简单的知识和操作,却可以较高效率的去完成。教师就可以再给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给学生介绍一些时候他们用的软件让他们来学习和练习,学生学到更多,而且从课堂之内向课外延伸,效率逐渐提高。
二、激发小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打造高效化课堂的基础条件
传统应试教育一个最大的弊端可以说是扼杀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本来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的驱动转变成了外在分数的驱动,学生内在的驱力消失了,学习自然表现出动力不足,甚至讨厌学习已然成了大部分人共同的态度,彼此之间相互传染,家长传给孩子,老师传给孩子,这中风气必须扭转,否则我们的素质教育很难取得成效,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习,只要设计到一些基础知识学生们就会皱眉头,会说计算机不就是电脑吗?电脑不就是可以打游戏看电影吗?不要学这些,没兴趣。这种情况的存在特别要引起老师的关注,即便是基础必须要学的知识也要通过形式的转变让学生们可以快乐的学习,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到学生参与的热情,尤其在上机操作时我们要精心准备素材,让孩子们在熟悉喜欢的素材陪伴下去学会一些东西,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高效化小学计算机课堂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比较常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模式大多是老师先讲,然后学生再进行一些实践操作,有的时候教师讲的比重过大也会让学生感到疲劳,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需要将“自主探究”这一先进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到了日常的计算机教学环节当中。
如学习“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自主探究方式,不是首先将电子邮件的概念、发送步骤以及接收步骤等具体知识点都一一讲解给学生,而是先提前给他们布置预习的任务,进而完成预习环节,并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发送与接收电子邮件。学生虽然不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但通过提前预习,他们已经能从整体上大致把握这部分知识的内容以及脉络。等到上课的时候,忽略浅显的理论知识不计,教师就有了充足的课堂时间与学生一同探讨预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想出具体的应对解决方案。这样一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与把握这部分内容,而且预习环节以及课堂提问环节的设置还大大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大有好处。
四、采取丰富多样的计算机教学方法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成人都受不了,更何况天真爛漫的孩童。我们的计算机课程本来是很受小学生喜欢的,可是教师如果一板一眼的按照成人方式去授课那一定效果甚微。所以为了避免弊端,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有自己的想法,不断创新,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进行备课,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对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熟练掌握,对什么内容应该用什么教学手段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每一节课都保持有高昂的激情和动力,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课堂效率。比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PPT来进行讲解,同时配合自己的示范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这样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再者,由于打字练习是小学计算机学习的一个基础内容,为了调动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当中开展“看谁打的又快又准”的活动,将速读和正确率作为学生的考核标准,调动起学生的竞争积极性,体会到胜利的喜悦,建立其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我们知道,计算机这门学科有其自身特点,所以,计算机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是不同的,从方法上来说不能靠单纯的记忆,而是对于操作和个人能力的要求更高,因而教师也是要更加注重实际操作教学的应用,适当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实践,结合游戏或者案例等进行教学,让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计算机的乐趣,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多想办法促进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信心,联系课下实践积极进行拓展学习。
总之,教师要从意识上提高对建设高效化课堂的认识,要围绕高效化课堂的实现积极开展教学设计等工作,促进教学效果的成倍提升。
参考文献:
[1]贾晓峰.小学计算机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3):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