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昊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把“头大”和聪明联系起来,甚至发明了大头娃娃的民俗道具,舞蹈演员头上戴着大大的类似头盔的道具,又唱又跳,不仅倍添节日气氛,也有对孩子聪明吉祥的祝福。但是头大真的好吗?其实,过大的头围反而和疾病密切相关。
我们都知道臭名昭著的“毒奶粉事件”:2004年,安徽阜阳地区有100余位婴儿陆续患上了一种怪病。本来出生时健康的孩子,在喂养期间因食用了“毒奶粉”,开始变得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尤其是嬰儿的脑袋显得偏大、嘴小、浮肿、低烧。而导致这些婴儿变成“大头娃娃”甚至夺去他们生命的,就是“脑积水”。
脑子里的“水”,很重要
人类有一个奇妙的机制——把重要又娇嫩的东西保护在“水”里。比如,胎儿被保护在“羊水”里,羊水可以保护胎儿免在母亲的运动中受到冲击,同时还可起到交换母婴代谢产物的作用。人脑也是如此,保护人脑的“水”就是“脑脊液”。脑脊液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不断循环的。人的脑脊液总量大约为140毫升,脑脊液主要由侧脑室脉络丛分泌,每天大约分泌500毫升。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的总量保持稳定,也就是脑脊液的吸收量大约也是500毫升,总量保持平衡。
那么如果侧脑室脉络丛这样的“出水管道”堵了,会怎么样?这就成为了“脑积水”。如果颅腔里的水不断增多,婴儿柔软的头骨就会被不断地撑大,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则从量变成为了质变。从视觉上看,宝宝的头可能已经非常大了。所以,在婴儿体检的时候,医生都会重点测量头围。若头围异常,就需要引起重视,严密观察。
脑积水如何“排水”
脑积水的发生可能有肿瘤、出血、感染、先天畸形以及脑脊液的吸收能力不行等原因。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极少数的患者可以通过切除肿瘤等方式以解除堵塞。但是大部分患儿很难使脑脊液的循环再通畅起来,那怎么办呢?
1939年,Torkldsen首先报道用橡皮管做侧脑室与枕大池分流术,为脑积水外引流奠定了基础。简单地说,就是在游泳池里加一个管道,把水引到下一级的水道里。现在更普遍的方式是脑室腹腔分流,也就是把脑室里的水引到腹腔里,腹腔有超强吸收能力的大网膜,这样就能使脑脊液的分泌和吸收重归平衡。
您可能会问,那么这个管子放多久呢?很遗憾,这样的管子要放一辈子。随着孩子的长大,管子不够长了,可能还需要做多次手术更换分流管。如果出现感染等问题,可能会导致管子的再度堵塞。一旦管子堵塞了,患儿很快就会出现症状,如头晕头疼、精神不振、全身无力,甚至昏迷。可以说一旦被确诊了这样的疾病,就需要终身治疗。
脑积水的患儿很痛苦,但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如果脑脊液分泌太多,我们可以采用脉络丛灼烧的方法,也就是用手术的方式让进水少一点。如果脑脊液吸收不了,我们只能想办法改善脑积水的吸收能力,让人体恢复吸收脑脊液的能力。对于需要放置分流管的患者,我们尽所能地保护这根管子的通畅,让这条新的“下水道”尽可能地维持更长的时间。同时,我们还用动物模型模拟脑积水,尝试找到更好的治疗方式。
头大可并不一定聪明,很可能是“脑积水”。我们在努力,希望给患儿和他们的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