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
有患者问:“伤风和破伤风只是一字之差,是否为同一类病?”我告诉他:“伤风和破伤风都带‘风字,但两者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疾病。伤风是普通感冒的俗称,是上呼吸道的病毒性感染;而破伤风则是由于外伤致破伤风梭菌侵入伤口,以外毒素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抽风)为特点的疾病。破伤风应念作‘破伤→‘风(‘破伤是起因,‘风是病症),因此说,伤风、破伤风,此‘风非彼‘风。”
科别不同,“风”满杏林
在我国,杏林是医药界的统称。大家也许会发现,中医和西医的病名(或症状),众多带有“风”字,诸如中风(卒中)、伤风、破伤风、痛风、麻风、白癜风、紫癜风、鹅掌风、急惊风、漏肩风、鹤膝风、喉风(锁喉风)、产后风、上马风(性猝死)、风湿、类风湿、风疹、风团(风疹块)等。这里就涵盖了内科、外科、小儿科、皮肤科、耳鼻咽喉科、妇产科、男科等范畴。可见各科患者中,有不少是患了带“风”字的疾病,这就堪称“科别不同,‘风满杏林”了。
病名带“风”,含义不同
不同类别、科别的疾病名称都沾上“风”字,颇具中国特色。中医遣“风”字作为病名或某些病症的俗称甚多,有的也被西医沿用。归纳起来有五种情况和含义。
1. 因风邪致病而得名
中医的病因学中强调“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致病,而“风”乃“六淫”之首,且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因此不少“风”字号之病皆归咎于“风邪”侵袭所致。这里说的“风邪”并非单指气象中的寒风,而主要是风毒之邪。伤风、漏肩风(肩周炎)和产后风则属于感受风寒而致病(产后体虚风寒侵袭致怕冷等)。伤风(感冒)乃“着凉”引起,感冒的外文为“cold”,意译为“冷”,中西医见解不谋而合。“六淫”常兼邪致病,如风+湿,则与风湿、类风湿的取名有关。西医对这两病的病因尚未阐明,但这两病的关节疼痛会在阴雨天加重,则说明与风+湿的干系。风邪善行,故为风湿性关节炎之游走性关节痛作了注解。
破伤风病名首见于宋代《太平圣惠方》:“身体强直,口噤不能开,四肢颤抖,骨体疼痛,面目 斜,此皆损伤之处中于风邪,故名破伤风。”这是指先有破伤,风毒之邪由创口侵入而引起惊风的一种疾病。我国西医亦称之为破伤风,那么西医为何沿用“破伤风”之名呢?那是国外称破伤风为“tetanus”,意译为强直性肌肉痉挛,跟我国说的“抽风”之含义大致相同。因此,取“破伤”而致“抽风”的意思倒也相当恰切。
脑中风的“中”为打击之意,“风”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古人将此类疾病症状与所观察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用比喻的方法将此疾病命名为中风。脑中风的学名为“卒中”,卒,通猝,读音为猝(cù,应该注意的是“卒中”之“卒”与象棋“卒子”之“卒”发音不同,后者读为zú)。猝乃猝然、突然、急暴之意;中(音zhòng),乃被击打、受伤害之意。西医认为“卒中”乃系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脑血管被堵塞使脑实质缺血所致,因此把它称为“急性脑血管病”。由于此病发病急骤,好像灾祸骤然降临,故又称其为“脑血管意外”。
2. 因症状来去如一阵风而得名
有些疾病的症状“来得快走得快”,俨如一阵风,故以“风”命名。如痛风往往夜间发作及至天亮就告缓解。再如风疹,由于其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故得“风疹”之名。荨麻疹的疹块也是“来去匆匆”,因此,便俗称为风疹块或风疹团。(注意:不能把“风疹”与风疹块混为一谈,前者是病名,后者是荨麻疹的病征。)
3. 因病征“游移”似风而得名
白癜风和紫癜风,乃因“脱色”的白斑或“着色”的紫斑之出现部位“游移”不定而授予“风”字。白癜风是一种后天因皮肤色素脱失而发生局限性白色斑片的皮肤病,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均可发生。在我国古代称这种病为“白癜”,又因其发病“居无定处”,风行到哪个部位,哪個部位发白,故此命名“白癜风”。紫癜风现代医学称为紫癜,有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紫色斑块也如“白癜风”那样,风行到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出现紫色斑块,故也得“风”名。
4. 因病情急重并可致命而得名
病情危重或可致命者也有以“风”命名者,如小儿惊厥和性生活中之猝死,皆以“风”取名。小儿惊厥乃危重急症,故称为“惊风”,其临床以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通常由于急性病(特别是急性热病)引起的惊厥称为“急惊风”,由此而衍生出喉风等病名,当咽喉突然肿痛、音哑、喉鸣、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以致命,故中医则称其为“喉风”(锁喉风),相当于西医的小儿急性喉炎、喉白喉等病。发生在性交过程中的性猝死称为“上马风”。
5. 因病种相类似而“挂靠”为“风”
由于不少关节和皮肤疾病以“风”命名,于是,有些皮肤、关节的病征也就“傍”上了“风”字,如麻风(其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而得名),鹅掌风(即手癣,因手掌粗糙开裂如鹅掌),鹤膝风(膝关节结核性关节炎,患病的膝关节形状似仙鹤的膝盖),痢后风(细菌性痢疾后的反应性关节炎)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