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阳
每天凌晨 3 点,贵阳龙洞堡机场的道路两旁,大部分树木、楼房还湮没在黑夜中,唯一还亮着的,是一栋高楼顶上“老干妈”三个红色的霓虹灯字,背后是一排排灯火通明的厂房。
如今,这里每天都会生产出 200 万瓶辣椒酱,由始终等候在厂区的卡车拉走进入销售渠道,然后迅速被发往中国各地的大小超市,以及遍布五大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电影《中国合伙人》结尾,有一张慈祥的脸孔一闪而过,有留学生称其为“超级女神”,在海外,中国留学生的宿舍里大多都会有印着她头像的辣椒酱,她就是“老干妈”陶华碧。
1947年,陶华碧出生于贵州遵义一个偏僻山村,因为家里穷,她没上过一天学。从小就给家人做饭。
20年后,情窦初开的陶华碧遇见了她一生中刻骨铭心的恋人——一位老实巴交、人品好、做事认真的地质队小会计。在陶华碧眼里,早年多病的丈夫有才华、人品好。跟丈夫结婚后,陶华碧走出山村,先后来到崇江、贵阳。
由于丈夫多病,照顧两个孩子生活的重担就落在陶华碧这个弱女子身上。为了生计,陶华碧一开始靠卖米豆腐来维持一家子的生活。豆腐要自己磨,她每天干到深夜一两点,第二天一大早还要去早市摆摊。再后来,她又挑着担子去学校周围卖凉粉。那时,90斤体重的她要扛起100多斤的担子,也是在那个时候,陶华碧落下肩周炎、关节炎、颈椎病,直至今日,膏药不断。
丈夫因病过早地离开人世,给本来就艰难的家庭增添了一份沉重。坚强的陶华碧每每提到丈夫都会掉下眼泪。她很快从痛苦的阴影里走了出来,她用捡来的砖搭起一间房,开了一家“实惠小吃店”并且发明了豆豉辣椒酱。
小吃店的经营并不顺利。生意做不起来,一家人没饭吃,别人瞧不起你;生意好了,又有人眼红挤对你。
陶华碧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这练就了陶华碧要强的性格,她有一股劲儿,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成功,从不放弃,“我不坚强,就没得饭吃”,陶华碧觉得这样人活着才有尊严。
陶华碧一直很简朴。陶华碧的卧室和办公室连着,一张床,衣架上挂着几件半旧衣服,床头放着几个老式箱子,那还是她结婚时用的,一直留到现在。
陶华碧的办公桌简单整洁,墙上挂着一幅毛泽东像,和那个年代的许多人一样,她对毛泽东有着很深的情感。如今,厂子交由两个儿子打理,大儿子李贵山负责市场,小儿子李辉负责生产。陶华碧只负责签字,盖章,把握大方向。但她还是闲不住,每天早上7点起床,下车间,听报纸,每晚的新闻联播必看,也看一些商业类节目。她偶尔看看电视剧,喜欢看关于抗日战争的电视剧;喜欢听过去的“红歌”,兴致来了也唱《南泥湾》等。
陶华碧欣赏李嘉诚、比尔·盖茨,最佩服的女性是吴仪。她说:“投生了之后,我要当将军、上战场,我要打仗去。”
有人说,“老干妈”陶华碧是一个传奇。苦难的生活和经历,磨砺了她坚强的意志,正是这种坚强和不服输的劲儿成就了她,成就了辣椒酱企业的龙头老大。
好运从来都是眷恋坚强的人
在成为商界大王“老干妈”之前,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从小砍柴、做饭、种地。在姐妹八个的大家庭里,她是那么的弱小,甚至没有力量保护自己。她只想读书、承欢父母膝下,做一个乖巧的女儿。
而曾在市场卖菜的经历,历练了陶华碧对商界的认知。“诚信为本”四个字陪伴着她从摆摊到如今闻名全世界的“老干妈”企业。
摆摊卖菜时,有一次儿子病了,她向一个杨姓老师借了100元钱。过了几天,陶华碧准备好钱还给杨老师,可杨老师竟然两个月没来买菜。陶华碧着急,欠别人的钱,她一天都睡不好。
当她辗转打听到杨老师在航天器材技术学校工作时,就找到学校去还钱。门卫告诉她,杨老师出国了,估计几个月后才能回来。
陶华碧准备等杨老师回来时再把钱还上、向她道谢。这时,饥渴难忍的她发现学校不远处是个冷面摊位,就去要了一碗冷面。吃着冷面,她觉得比起自己做的味道稍差了一点。爱管闲事热心的她招呼饭店的女老板:“妹子,吃饭的人不多啊。”
老板正发愁生意难做,说:“大姐,你说我有什么法子呢,别人不来,我也不能硬拉人家买我的冷面吧。”
陶华碧微微一笑:“给你说句实话吧,你这面做得不够地道。我教你一个法子,你这面要用火蒸出来才有筋道,用水煮的就差一些。还有米豆腐石灰水放得有点多了,硬邦邦的,另外就是你这辣椒油,火候没到就起锅了,吃起来不香。”
女老板看陶华碧是个能人,建议陶华碧在这儿打工,陶华碧拒绝说:“我还得卖菜呢。”
女老板说:“你看我这儿的生意差得马上就要关门了,妹子,你好人做到底,就帮帮我吧,你做的凉粉和冷面,我多给你些钱。”
陶华碧想了想,觉得卖菜一天也挣不了几个钱,如果在她这儿帮助了她也就帮助了自己。
丈夫得病拉下的饥荒,她都还清了。但大儿子眼看已经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小儿子马上就要上大学,这又是两座沉重的大山。
陶华碧答应了女老板,她在家做了凉面、凉粉和辣椒油给女老板送去。陶华碧的手艺给这家小店增加了人流。
杨老师出国回来了。当时看她不容易,准备不要钱的,没想到隔了好几个月,陶华碧还记着还钱。
陶华碧给女老板送凉粉和冷面,她亲手炸制的辣椒油免费送给女老板。
盛产辣椒的贵州,炸辣椒、腌辣椒、泡椒几乎是当地约定俗成的一种开胃菜品。辣椒不贵,用的油也不多,最经济实惠,童年和少年时期,陶华碧就试验了炸制辣椒油的各种方法做得更可口,变着法子给家人做饭做菜。
辣椒还预防疾病。贵州的气候多变,当年的医疗条件差,各种疟疾横行。生活在大山里的陶华碧,自小就知晓大山里的哪种中草药可以入味,哪种中草药可以去火止痛。她采摘这些中草药回来,一遍一遍地试验,在炸辣椒的时候,亲口尝试哪种草药既提升了美味,又预防了疾病。陶华碧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案,她炸的辣椒油香、辣、脆,就是涂在窝头上,吃起来也格外美味。endprint
虽然现在坐拥几十亿资产,餐桌上、酒席上,吃什么都是随手可得,但陶华碧还是喜欢自己做的辣椒油、辣椒酱。
陶华碧用的是家乡的天然植物油,辣椒是生长在广袤大地上的天然辣椒,具有天然的口感,经过她数十年的研制,对辣椒美味的一次次提炼,终于炸制出让人“一日不吃,如隔三秋”的辣椒油。
在饥苦的童年,在背井离乡的异地,她把普通的、低廉的辣椒,做成了众人赞不绝口的美味。这种随处可见的调味品,到了陶华碧手里,却成了她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她是个心底有爱的“老干妈”,生活给了她苦,她以“辣”浸入人生,辣椒给她带来了丰满的别样人生。
心底有爱的“老干妈”
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她亲手做的辣椒油。有一次,陶华碧不舒服,就没炸制辣椒油,不料到了下午,女老板就给陶华碧打来了电话,说今天来了几位慕名而来的客人,因为没有辣椒油而满腹牢骚。就在客人要走时,儿子发现了一点剩下的辣椒油,几位客户胃口大开,临走,掏出了一叠100元钞票要买。那时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也就挣100元左右!
陶华碧听了只是淡淡地笑笑,彼时,她并不觉得这件事有多么稀奇,她只想着一个月能挣得够温饱、够孩子的学费、够给大儿子成家立业就是她的奢望了。
她从来没有想到过用辣椒油换钱,在她的意识里,辣椒不过是上天赐给她为她抵挡人生一部分苦味的调剂。杨老师看陶华碧太辛苦了,就鼓励她也开个饭店。“你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我相信你能行。”
1989年,在贵阳至龙洞堡的一条街边,陶华碧的实惠饭店开张了。她用撿的废弃的砖头、旧石棉瓦,盖了个简陋的棚子。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口锅、一些碗筷,是全部家当。42岁的她要拼命干活、做生意,用生命的汗珠来换取未来日子的安定。她扎着白围裙,在锅灶前、案板前忙碌着。饭店简陋,可是桌子凳子从来都是一尘不染,顾客盈门。
有些店家为了挣钱,给的分量根本不足。陶华碧从小吃过挨饿的苦,当年姐妹八个,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还出生了一个妹妹,却被饿死了,她太了解饥饿的滋味了,不想让她的客户忍饥挨饿。
这一带来往的货车比较多,这些司机们日夜奔忙,饱一顿饥一顿的,饭量特别大,去别家吃饭,一碗加一个饼还不够,在陶华碧这儿吃饭,一碗再吃半个饼就饱饱的了。而她的辣椒油、辣椒酱,又辣又香。
她太实在太诚恳了,别人赚一块,她只能赚五毛,而且还雇一个小工,再加上门面费,她挣得刚有盈余。
有人说:“你傻呀,别人挣得比你多,你还分量那么足,这不赔本赚吆喝吗?”
陶华碧说:“不给足分量,我做不到!不让我免费赠送辣椒油,我更做不到!就是不挣钱,也得让人家吃饱肚!”
为让过往的司机们得到更多的实惠,陶华碧的辣椒油罐子常年敞开着,这些司机愿意拿走多少就拿走多少。它原本是作为辅料送给顾客的,后来大家觉得好吃,便主动来买。
困难的学生来吃饭,她总是加量或者不收钱,学生出于感动都叫她“老干妈”,这个称呼一直叫到今天,响遍了中国大江南北和全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