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静 刘朋虎 陈华 罗旭辉 翁伯琦
[摘 要]各级农技協是乡村科技兴农的主力军,在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时期,基层农技协将面临优化升级与转型发展的任务。通过调研,本文阐述了建设“三型”农技协的意义与作用,分析了农技协转型升级主要因素与途径,提出了基层农技协优化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农技协 优化升级 转型发展 对策思考 工作建议
纵观乡村科技兴农的发展,人们业已深刻认识到: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未来将面临向纵深转型升级的趋势[1]。在新的发展时期,农技协组织如何深化改革?如何升级拓展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实践命题。很显然,农技协作为一种适合于特定时期、特定农业发展阶段的农村合作经济与科技推广组织形式,虽然发挥了一定的功能与作用,但农技协在未来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与美丽家园建设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重要的改革内容就是要围绕绿色经济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助力科技兴农与科技创业,助力农民增收与农村建设。农技协的基本职能决定了为农民服务的协会组织属性[2],创立多元化和混合型发展体系将成为其未来农技协组织发展的主要特征,其必须优化发挥“三型”(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的功能与作用[3],这将促进农村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实体,成为更高层次城乡创业孵化器及其放大器,并在农村技术推广和科学知识普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深刻认识基层农技协的作用,注重因势利导促进转型升级
(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基本组织属性是为“三农”服务
农技协是乡村经济发展与科技推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农民经营水平与专业合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应当注重解决目前乡村小生产与产品大市场之间的突出矛盾,这是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优化转型与提升效能的重要任务。农技协组织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它可以通过科技集成推广来促进乡村农户实现较大规模的联合,尤其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链接型的科技推广服务,以科技进步有效地防控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并通过组织绿色产品生产,助力农户顺利的对接市场。很显然,无论从其组织目的、服务对象,还是其与农户关系等视角来分析,农技协是通过科技推广来促进乡村合作经济的重要平台。与其他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相比,农技协合作基础又有其特殊性,其是以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来有效取得良好的综合利益,从而使农民获得更多的生产利润,其有效运作需要兼备2个重要条件,一是生产组织要满足比较发达市场经济要求,二是生产农户要具有较强的产业经营能力。发展与壮大农技协,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的市场化程度还相对较低,尤其是农户比较分散且经营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为薄弱,技术基础也很落后,现有的家庭农场难以实体的形式参与市场竞争[4],这为各级农技协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农业科技集成推广,无疑是市场化水平较为落后乡村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以科技进步与推广应用弥补农场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偏小和技术水平较低缺陷,增强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技术协作为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今后无论乡村经济如何发展,农技协作为非营利的组织的属性也不会改变,这是作为政府委托农技协开展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渠道或者通路。与国外的乡村经济合作组织所不同的是,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基于广大农民共同的愿望或发展需要而建立的,牵头组织农技协的科协组织是科普为民与服务“三农”倡导者,追求的是帮助更多的农民会员获得更高的生产能力与更多的生产收益,这是公益性“三型”农技协的主要工作目的。与此同时,基层农技协要在组织并促进农民群众与农业企业互助合作中遵守合作规则、实现互惠互利、实行互相监督的有效机制,注重公平、公正、公开运作,强化链接合作与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力求最大限度地将小规模生产与分散经营的农户以专业合作社方式组织起来,引进规模化农业企业,实施农企紧密合作,实施乡村农业产业化生产,提高土地产出率与劳动生产率,有效提升农民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基层农技协与农户联合实体这种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维持协调和保持公平的作用,同时农技协会更重要的是要着力弥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政府职能难以触及的缺位。
(二)综合性和实体化是未来农技协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
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要在保留其基本科普服务和技术推广职能的基础上,逐步地扩大科技兴农的业务经营范围(包括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等环节),从而更快地向“三型”的综合性方向转型升级。农技协的主要职能在向“三型”综合性拓展的同时,要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多方争取科技推广项目与专项经费,因地制宜地帮助乡村专业合作社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发挥公益中介机构的作用。很显然,基层农技协本身不能直接从事乡村营利性经营活动,但可以创造有利条件,因势利导地联合投资兴办农业开发的经营实体或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机构,联合并引领农户投身农业综合开发的大潮中形成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科技创业新机制。在联合创业的经济实体中,要允许农民会员的劳动和资金可以参加分配,从而有效地保障农民会员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农技协参与经营与收入,将主要用于解决协会自身运作成本的问题。农技协参与乡村开发项目经营的关键是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有部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性质的专业合作社或经济实体。乡村经济开发示范实体的具体组织方式各异,主要是根据区域或者行业实际,尤其是具体外部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比较有的活力的组织方式是有经济实力的农技协会员自发组建的专业合作社,吸引基层农技协科技骨干参与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在获得收益之时,可以提取部分收益,分别用于基层农协会的建设与运作。可以创造条件,一方面发动具有实力的农技协组织或者科技人员,引领兴办现代农业开发实体;另一方面吸引农业企业以单位会员的名义兴办或者加盟于乡村开发经济实体。科技创业型的经济发展实体的创办者,可以多种成分或者多种形式,其可能是外来投资者(农业企业),或者是原来协会中有经营实力与管理能力的农民会员。
(三)农技协要成为未来合作社实体和行业协会的孵化器endprint
各级农技协会发展的實践表明,创新工作与发展机制至关重要,尤其要深入探索与创新管理机制,既要满足乡村农民会员对服务和权益的各种要求,又要允许基层农技协技术骨干(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利用自身的技术与本领兴办经济开发实体,吸收更多的农民会员参加并引领开发,在实现农民增收之时提高自身收入,同时也为基层农技协提供办会与管理经费。要在实现农技协“三型”组织转型之时,提高基层农技协办会的活力与效益。从农技协会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农技协会正在从传统型合作组织到现代市场型合作组织的变化阶段跨越,也就是基层农技协将要成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孵化器,这也意味着基层农技协的职能将会不断拓展,并逐步由常规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很显然,基层农技协在各阶段之间并不是绝对的按照时间上的顺承关系演变,而是会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状况以及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呈现出不同的开放形式。基层农技协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遇到制约因素是不尽相同的,其要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则需要统筹分析与判断,会因为各地农业发展情况不同,而选择组织方式与运作机制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可千篇一律,更不能盲目教条行事。就长远发展而言,各级农技协会要朝着建设成为未来农业行业协会与农民合作社实体的孵化器方向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四)农技协在农村技术服务和科学普及中发挥更大作用
就社会化农技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而言,以各级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为主的乡村技术推广与传播扩散体系为主体,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尤其单纯依靠行政化的农技推广手段是难以全面解决市场化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5],也无法满足广大乡村实际生产与持续发展的覆盖面需求。近年来,推广实施科技特派员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其虽然绝对量达到了5.7万名,但其仅覆盖了全国36%的县,6.1%的行政村和2.3%的农业从业人员。实践证明,乡村科技推广制度创新依然需要基本组织资源的保障,同时需要经济利益的有效驱动。根据中国农技协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通过不同方式科普传播与示范推广,不仅使农民会员了解新观念、新知识,而且使家庭农场获得新品种、新技术。各级农技协还要成为培训新型农民的新型学校,进而成为最直接且富有成效的人力资本投资,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不言而喻,各级农技协及其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公益性社团组织,其重要成效在于着力提高乡村农户科技推广的广覆盖性与引导性,其与农户的紧密关系与推进科技应用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强化基层“三型”农技协组织建设,对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和乡村农民科学普及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6]。
二、结合实际探索转型发展途径,注重因地制宜强化对策研究
(一)鼓励和支持农民建立形式多样的专业技术协会
1.政策引导,能人领办。在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体系的同时,优化壮大乡村农技协力量,创立“合作社+农技协”的运作模式,按照一套管理班子,实施会社一体,实现统筹发展的总体方向,创新运作方式与管理机制。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机制,在农业龙头企业中因地制宜地建立农技协,创立并完善“龙头企业+农技协会”的运作模式;要充分利用人才、资金、技术、市场资源的优势,积极领办富有实力的农技协,并引导其与龙头企业合作,拓展科技进步与推广应用空间,增强农技协会的服务功能。
3.建立基地,示范引领。按照“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建立示范基地,推行订单农业,协会与企业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尤其要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在产业链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企业农技协作用,形成“基地+协会”的模式,以产业生产经营为单元开展专业协会与乡村农技协活动,以专业协会联系农户的方式,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以基地建设来进行示范生产,起到规范引领的作用。
(二)创新乡村农技协组织的运行机制和规范化建设
在科协组织领导下,基层农技协作为乡村农民科技推广的公益性组织,要结合实际走自我完善机制,自我管理壮大富有特色的发展路子。各级科协要积极引导建设并予以规范运作,使其走上管理完备、高效工作、有序运营、规范发展的道路。要按照农技协的制度要求,实行会员互助制、民主办会制、产业合作制,同时创新“依法经营、产权明晰、互助发展、自负盈亏、增收富民”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创造条件与强化基础投入,为构建“三型”农技协的科技推广与协同合作组织提供社会保障机制,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功能和竞争能力的科技推广主体。要走联合之路,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县乡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网络体系。要实施强化管理与联动发展,引导乡镇机构发挥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巩固村级农技协建设,通过创办乡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形成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切实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运输、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的服务,同时要建立为农民销售产品服务的市场网络体系。
(三)加强对乡村农技协与专业合作社扶持指导力度
要充分发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这一平台,各级科协与农业科研院所等帮扶单位要注重引导培育发展适宜乡村产业发展的农技协,实现农业科研院所与市县农技协挂钩联系制度,适时开展协同活动,选派科技人员与专业合作社定期帮扶,建立示范基地,开展培训工作。引进推广项目,实施现场指导,及时予以总结,评选先进项目。要优先帮助解决乡村农技协与相关专业技术协会兴办技术开发性的经济实体,注重发展专业化开发与规模化经营生产基地,注重发展绿色化种养与标准化生产基地,予以支农项目或者扶贫项目的支持。要优化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建设农业生产与科技开发基地。乡村农技协的重要工作包括:一方面要开展科技咨询、科技开发、科技培训;另一方面要开展新品种与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等相关服务工作。农技协要应用国家给予民办科研单位的扶持政策,创立开发实体,实施科技创业,创立开发品牌,注册产品商标,增强竞争实力。县乡村农技协要领办电商平台,着力开展产品营销,促进产品变为商品,增加农民收入。要充分利用区域招商引资平台,引进培育适宜本地产业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增加乡村农技协与农业企业结合的紧密机会,加强监管,规范经营,切实保护乡村农民的合法利益。endprint
(四)强化乡村农技協与专业合作组织的队伍建设
在新的发展时期,赋予科技特派员新的要求,除了选派科技人员之外,还要选派经营管理、金融经济、乡村建设等方面的人才充实到乡村农技协队伍中,要强化向乡村合作经营组织选派科技特派员力度,加强科技特派员与农技协紧密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农业高校与农业科研院所要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向县乡村级农技协传播先进的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安排具体任务指标与明确挂钩实施区域,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要鼓励县乡村各级农技协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强大的科研平台,委托研发新产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安排专项经费,选派青年创业人才到高校学习或者到科研院所进修,努力提高基层农技协的科技素质,提升乡村青年与骨干人员的科技水平。同时要经常性地开展乡村实用技术培训,强化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农技协骨干与专业合作组织的青年农民,尤其要结合市场营销知识、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技术、信息灵、跑市场的经纪人队伍。农业科技与劳动人事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省级农技协,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技术职称的评定工作,先由部分市县农技协会进行试点,取得经验与成效之后,可逐步向全省乡村推广,充分发挥技术骨干作用,并落实有关政策待遇。
(五)引导乡村农技协与专业合作组织优化转型升级
要顺应新的发展要求,县乡村农技协与专业经营组织的紧密合作要向产业化生产与规模化经营的高级层次转型升级,培育富有地方特色产业与区域优势产品的乡土开发集群。在新的发展时期,县乡村农技协与专业合作组织除了要进行日常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之外,还要向资金融通、农资供应、加工储藏、产品销售等领域拓展延伸服务范围,促进传统生产方式改革,提高生产效益。培植乡村新经济增长点,拓展转型空间。依靠富有成效科技服务,提高农民收入。要通过加快基层“三型”农技协组织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乡村科学普及、信息传播、科技服务、产品销售、政策宣传、扶贫攻坚等方面的生力军作用,让农技协发展成为引领农民学科技、强素质、奔小康的“加油站”和“助力器”;成为农村普及科学技术的依托点;成为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牵引器;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为美丽乡村建设与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三、发挥区域科技兴农优势,建设富有特色的农技协体系
(一)进一步明确乡村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
国家农业部门所属的专业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编制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农技协公共性和公益性的职能,充分发挥农技协主体的示范推广、经营服务和助力合作的作用。要赋予省市级农技协农业开发项目推荐与农民职称评定的职能。同时,每年要按照财政预算要求予以公益项目经费补助,实施项目带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要切实落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病虫害测报、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的工作。要加强普惠性的农技推广服务,要从当地农业的主要产业优势和主要品种特色出发,着力做好对当地大宗农产品的农技推广服务,如优良品种更新、先进适用种养技术的推广、科技示范户的培养、对乡村农民的技术培训等,使更多农民能够享受到公益性的农技培训与推广服务。要注重发挥对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推广的示范引导、集成服务的作用。
(二)进一步扎实推进乡村农技协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提高各级农技协工作能力的重要保证。据资料显示,现在农技协已有13多万个,覆盖农户1130多万户,虽然组织数量较大,但依然占全国农户不到10%,全国尚有许多农民未纳入农技协的组织行列。因此,福建省乡村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在山区和沿海县市大力发展乡村农技协组织。“十三五”期间,要力争做到全省乡镇都有农技协组织,省级农技协的专业合作联合会覆盖面要超过40%,市级农技协专业合作联合会覆盖面超过50%,县级农技协专业合作联合会覆盖面超过到60%以上,农技协会员增加到500万户以上。要推广三元区的经验,把党组织建设摆在组织建设突出位置,提高农技协战斗力。中国农技协即将启动基层农技协规范化建设活动,其目的是要通过加强基层农技协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农技协在管理、服务、品牌、发展等方面的实力,增强基层农技协对农民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公信力,在全国农村形成一批规范的、有活力的、有影响力的基层农技协先进典型。福建省农技协要以此为契机,结合福建乡村农业发展实际,制定“福建省农技协转型升级建设工程计划”,全面规范建设百个先进“三型”县乡村农技协,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三)进一步提高县乡农技协经营服务水平
为适应现代农业新的发展要求,各级农技协的开发与服务工作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拓展服务领域,要实现由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要由产中延伸到产前、产中和产后,实现多元化全方位覆盖;二是提高服务质量。农技协要由单纯的技术服务型逐渐转变为以技术服务为纽带的经营服务型,注重科技推广服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首要任务是保证农产品数量质量与安全有效供给。其关键在于满足市场多样需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技协必须围绕这两个重点开展生产全程的技术服务,为调整农业结构,形成合理布局,保证市场供应与稳定产品价格提供优质服务;要充分发挥“三型”功能与作用,在创品牌、拓市场上下功夫,要着力于推进标准化生产与绿色化经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面对新形势与新要求,必须创新服务内涵与模式,做到为全国大局做贡献和促进农民增收相统一。人才强农与科技富农是我国建设美丽农村及其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原则。各级农技协要按照“三型”组织的内涵要求,着力把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工作重要内容,在实践中培养造就农村实用人才。要以提高科技素质、生产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加强对基层农技协领办人、骨干培训,科协组织要与人事、农业、水利等职能管理部门合作,支持各级农技协对乡村农民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培训,努力把农技协办成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大学校。endprint
(四)进一步完善縣乡村农技协的创业机制
福建省农技协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对社会组织要求,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农技协内部治理结构,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上,推动基层农技协普遍做到四有——有会员登记、有缴纳会费、有集体决策、有财务公开的基本要求。各省、市、县级农技协联合会应严格按照中国科协、民政部关于社团管理要求运作,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加强对县乡基层农技协工作的指导与服务。在“十三五”期间,全省要建立各级农技协联合会横向交流、纵向沟通的机制,创立同类型基层农技协横向合作交流的机制,着力推广“全国科普惠农生猪养殖技术协作网”的运营工作经验,以求充分发挥农技协上下左右贯通的组织体系优势。要建立各级农技协内部激励机制,全面宣传和定期表彰优秀农技协和农技协工作者,着力促进有条件的农技协做大做强,以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推动基层农技协与农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的健康发展。
(五)进一步强化福建科普惠农计划的实施
各地科协与农技协要把强化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作为服务“三农”工作的主线,作为建设“三型”农技协的主要抓手,贯穿于科普为民工作全过程,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大的效益。福建省科协委托省农技协制定“科普扶贫富民计划”工作计划,以项目带动为举措,以科普培训为重点,以基地建设为示范,以挂钩帮扶为载体,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省市科协要密切注视科普扶贫富民计划实施工作进展,及时总结经验,树立良好样板,促进贫困乡村农技协的建设与发展。要按照中国科协“搭建合作平台、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将农技推广工作与科普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科普示范县乡创建、农函大培训、科技特派员、推广体系建设等各种农村科普与科技兴农资源,做好农技协工作。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福建省科协、福建省农技协合作联办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结合农时农事开展远程培训。结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兴农与科技扶贫“双百”行动工作计划,帮助县乡村农技协开展科技推广与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合力,优势互补,持续推进,力求更富有特色与成效。
(六)进一步推进乡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建设
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已从主要农产品的总量不足,转向了如何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化,既要保障数量安全,更要保障质量安全。要注重满足农民对农业技术的多样化需求,创新科技推广与科普培训方式。应当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强对经营性农技推广主体中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调动起新型农民的积极性,形成乡村规模宏大与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农技推广队伍。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农、科、教的融合,不仅要促进农业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推广有机结合,而且要从生产实践中寻求研究课题,让科研成果更接地气,更充满生机与活力。要实施科企结合,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鼓励科技人员参与乡村新型经营组织建设,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参与产业开发,实现资源共享与利益共赢。据调研表明,不仅在现有的乡村农技协推广人员中有91%的人认为需要和非常需要获得进修和再学习的机会,而且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有86%的科技示范户、农业实用技术人才、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和种养大户也希望获得进修与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年轻的新型农民更希望参加大专与本科学历的函授教育,渴望圆自己的上大学的梦想。就此,农业高校与科研单位要制定计划,让更多的青年农民获得进修学习机会,让更多的新型农民获得大学函授教育的机会,培养有为青年成为新技术示范者和科技传播的带头人。同时,要加强对现有乡村农技推广人员和新型经营组织成员的科技培训与知识更新,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技推广的效率和效益,并从根本上支持乡村新型经营组织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志.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2(3):22-28.
[2]姚监复.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1996(1):23-24.
[3]王延飞. 关于打造“三型”科协组织的建议[J].科协论坛,2017(3):37-41.
[4]黄季焜,胡瑞法,孙振玉.让科学技术进入农村的千家万户——建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J].农业经济问题,2000,21(4):17-25.
[5]翟雪凌,范秀荣.我国当前农业推广体制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思路[J].中国农技推广,2000(3):4-5.
[6]宋洪远.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24(6):35-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