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该医院治疗的7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联合银杏叶提取物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和视力恢复情况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直接影响患者视力,对其正常生活有严重危害,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视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银杏叶提取物;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2(a)-0183-02
糖尿病是当前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发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其主要特点为高血糖,能够影响患者全身各器官[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在糖尿病的病程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先期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循环障碍,随着高血糖对视网膜微血管的损伤越来越严重,微血管会出现扭曲变形和破裂出血,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发生局限性视网膜缺氧症,是当前糖尿病导致失明的重要因素[2]。当前,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无特效治疗药物,且对患者工作生活影响严重,内科、眼科等相关学者和医院对该病的关注较为集中,亟需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3]。基于此,该医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对74例患者开展了该次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探讨,下文进行报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择该院收治的7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为46~79岁,平均年龄为(58.85±4.71)岁,糖尿病病程3~17年,平均病程时间(9.97±2.23)年,视网膜病变病程1~6年,平均病程时间(2.85±0.23)年,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14例,3期18例,4期5例;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为47~79岁,平均年龄为(58.79±4.88)岁,糖尿病病程3~18年,平均病程时间(10.07±2.36)年,视网膜病变病程1~7年,平均病程时间(2.84±0.27)年,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13例,3期17例,4期7例。两组患者在上述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1985年第三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分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如下:1期为出现微血管瘤或小出血;2期为出现黄色硬性渗出,可并发出血;3期为出现白色硬性渗出,可并发出血;4期为眼底有新生血管,可并发玻璃体出血;5期为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6期为在5期的基础上可并发视网膜脱离。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选择羟苯磺酸钙胶囊(国药准字H20010795)进行治疗,剂量为0.5 g/次,3次/d。同时给予维生素B1、甲钴胺等进行常规降糖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进行治疗,选择银杏叶滴丸(国药准字Z2004 0071)进行治疗,剂量为300 mg/次,3次/d。两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该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视力恢复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为患者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或达到5.0,视野改善超过10%,微血管瘤、出血等症状减少超过50%;有效为患者视力提高1行及以上,视野改善超过5%,微血管瘤、出血等症状减少超过10%;无效为患者视力无明显提高,视野无明显改善,微血管瘤、出血等症状减少未达到10%或继续恶化。治疗有效的判定包括显效和有效。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选择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1例,占29.73%;有效12例,占32.43%;无效14例,占37.84%,治疗有效率为62.16%。研究组显效20例,占54.05%;有效12例,占32.43%;无效5例,占13.51%,治疗有效率为86.49%。研究组在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视力恢复情况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视力水平为(4.72±0.16),视野缺损(3.13±0.29)dB;研究组患者视力水平为(4.86±0.11),视野缺损(2.49±0.15)dB。研究组在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与遗传易感性、胰岛素低糖、高血糖和氧化应激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据相关研究[4],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可达20%以上,其中对患者視力有严重影响的可超过10%。虽然当前医学技术发展迅速,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仍然较为有限,这是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发病初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当患者有自觉症状时,视网膜病变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治疗比较复杂、难度较大,因此糖尿病患者自觉参加视网膜病变筛查对防治该病有显著效果[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包括病程时间长、血糖控制效果不佳、伴高血压、糖尿病肾病以及高血脂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过程由高血糖开始,引发视网膜缺血、缺氧,导致周细胞丧失、内皮细胞增生等,造成管腔狭窄闭塞和视网膜缺血缺氧,严重患者甚至可发生视网膜严重出血、脱离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临床表现不显著,但也有部分臨床表现可作提示指征,例如黄斑病变可出现视力不良,眼底出血可导致飞蚊症和视力下降。具体来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本病变包括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坏、周细胞减少或消失、细胞移行增生以及形成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发展至晚期后,患者可见严重视力下降、视网膜大片出血、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以及黄斑水肿。从患者角度来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直接引发患者视力下降、飞蚊闪光、视野缺损、视物变形以及色觉异常等,严重危害其正常生活。
我国银杏资源拥有量占全世界的70%,银杏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银杏叶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和萜内脂类,其中的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能够达到2%~6%,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上的应用较多,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抗氧化以及调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血管损伤、微血栓等密切相关,银杏叶提取物应用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上能够改善患眼微循环,增加患者机体红细胞氧携带能力,对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显著;相关研究显示,银杏叶提取物亦能够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管损伤情况,减少微血管瘤的产生,从而降低出血风险,进而达到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改善患者视功能的目的。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常规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49%,治疗后视力水平为(4.86±0.11),视野缺损(2.49±0.15)dB,在上述观察指标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其正常生活有严重危害,联合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干预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成义,伊琼,马金力.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J].国际眼科杂志,2016(2):361-364.
[2] 李才锐,孙曙光,姜德咏.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6,16(3):153-156.
[3] 彭剑晖,王新华,徐学军.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J].光明中医,2017,32(6):836-837.
[4] 南娜,赵萍,张睿.银杏叶提取物对NF-κB活性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18):163-167.
[5] 赵建梅,刘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5):121-123.
(收稿日期:2018-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