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嘻哈文化对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2018-03-01 10:22董小燕
戏剧之家 2018年34期

董小燕

【摘 要】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推进,“嘻哈”文化,作为一种广受青少年青睐的外来流行亚文化,在我国逐渐生根发芽并愈演愈烈,近两年呈现出了如火如荼之势,很多青少年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都带有浓烈的嘻哈风。他们是一时兴起、只是对“嘻哈”文化的简单模仿还是这种自由随性的风格已经根深蒂固地渗透进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本文拟通过有代表性的调查来探讨嘻哈文化对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关键词】嘻哈文化;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4-0200-03

一、研究目的

“嘻哈”文化是目前最受全球青少年青睐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源自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街头的黑人文化,最初包括打碟(DJ)、说唱(rap)、街舞(street dance/breaking dance/B-boying)、涂鸦(graffiti)这四个基本元素,后来又发展为包括滑板(skateboard)、街头篮球(streetball)等表演性质的体育运动以及戴着棒球帽(baseball cap)、穿着超大码服饰(over size)、印着刺青(tattoo)、梳着脏辫(dreadlocks)、戴着夸张金属饰品(fancy metal accessories)的标志性装扮。90年代早期由香港、台湾流传至中国内地,嘻哈文化由波澜不惊的地下小众文化发展为深受中国青少年喜爱的流行亚文化。不论是大街上着奇装异服、摇头晃脑吐词不清的饶舌歌唱,还是遍地开花、极具动感的街舞表演,抑或是去年火爆荧屏的《中国有嘻哈》和今年方兴未艾的《这,就是街舞》和《中国新说唱》这样的网络综艺节目,嘻哈文化在中国的流行热潮无处不在。

每种文化都承载着不同的价值理念,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于社会、人生的认知以及思想、行为、生活方式的判读与选择。而价值观正是人们判断对与错、好与坏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总和。青少年作为“嘻哈”这种流行亚文化的主要追随者,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或多或少会受其影响。本论文旨在探究我国的青少年在哪些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受到了这种流行亚文化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关于嘻哈文化对我国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调查,参与者为986名14-28岁的青少年,身份为初中生、高中生、高职大专生、普本大学生、研究生和已参加工作的社会人士。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为开放式调查问卷,选择题为主,个别补充说明的为填空题。具体内容包括:性别、身份、是否了解嘻哈文化、对嘻哈文化的构成元素知多少、是否认同嘻哈文化提倡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认同的价值观具体有哪些(具体的价值观为上海师范大学的岑国桢教授通过调查总结得出的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目中的主流价值观,包括自我观、法制观、审美观、亲情观、公正观、国家观、友情观、健康观、群体观、财富观、生态观、人权观、集体观、关爱观一共14项)、嘻哈文化对他们的价值观有无影响或哪方面的影响、他们所认同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一致。

(三)研究方法

所有有效回收的945份调查问卷样本运用SPSS进行处理,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归结和分析,应用统计学进行了卡方值检验和差异分析,力求科学严谨。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各项数据的分析,主要结果如下:近七成的被调查者認为自己了解嘻哈文化,但准确了解嘻哈文化所有构成要素的只有两成不到;对岑国桢教授总结得出的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目中的主流价值观,全部认同的有近六成;67.28%的被调查者认为嘻哈文化对自己的价值观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对具体的价值观做权重排序后依次为审美观、自我观、集体观、财富观、法制观、健康观、亲情观、公正观、国家观、友情观、群体观、生态观、人权观、关爱观。其中被调查者选择前六项价值观的居多,达到了50%以上。且不论嘻哈文化对他们的价值观有着何种程度的影响,90%以上的中国青少年认为他们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或基本一致。以下逐一作详细说明:

(一)审美观。在装扮风格上“嘻哈”一族独树一帜:超大码的T恤连帽衫、拖沓的垮裤牛仔裤、虽旧但精心护理过的帆布鞋、歪戴的棒球帽、麦穗头爆炸头或编满发辫的束发、夸张的金属项链、臂膀上奇形怪状的纹身等。这身新潮前卫的装扮起初是美国黑人为了表现出对社会的一种宣泄和自我个性的张扬,主张标新立异,有异于他人。这正迎合了青少年在审美观上追求新异、以彰显个性为美的猎奇心理。在很多中国青少年看来这种装扮风格酷劲十足,他们深深为之着迷并纷纷效仿。

嘻哈文化的另一重要元素——涂鸦最初是穷苦的美国黑人在没有工作、前途黯淡无光时释放宣泄他们低落压抑情绪的一种途径。涂鸦者会在公共厕所、建筑物的墙上、地铁车箱上,不顾忌是哪儿随处胡涂乱画,涂抹着被压制者或没有话语权者内心的个性独白,给人以猛烈的视觉冲击。现如今涂鸦已成为一门时尚前沿的艺术,它打破常规结构特点,通过大胆的夸张造型,在视觉上产生装饰性,在心理上使人们真正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形式美。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它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识,体现了浓重的感情色彩,既是普通人情绪宣泄的外延,又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胡涂乱画有违社会公德的行径在中国青少年中收敛许多,他们更多的是将涂鸦作品穿到了身上,带有涂鸦图案的T恤卫衣是很多青少年的必备单品。涂鸦这一时尚前沿的艺术还是拓宽了中国青少年对于艺术的审美认知,丰富了他们的审美观。

(二)自我观。当代中国青少年在物质生活上是充裕而幸福的,从小基本都是众星捧月、衣食无忧。然而因为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他们从小就被父母灌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来回奔波于不同的辅导学习班;进了大学后,为了将来不至于“毕业即失业”而疯狂的考级考证,为自己增加就业竞争的砝码。所以他们没有时间去享受自己美好的童年、美妙的大学生活,他们就想寻找失去的时光,去“活出自我”。“freestyle”作为嘻哈文化形式与内容上的精髓所在,鼓吹风格上的与众不同,或标榜精神上的特立独行,或追逐个性上的唯我仅有,体现出极强的自我意识,很好地迎合了青少年释放自己、追求自由、表达个性、表现自我,不被任何东西所束缚的精神状态以及对自我本真性(authenticity)的追求。他们想通过自己标新立异的服饰装扮、发自肺腑的歌曲创作向所有制约他们言行举止、思想意识的规范秩序发出挑战,向世人宣告他们自由随性的生活态度。

(三)集体观。嘻哈族追求個性化的装扮,喜欢行为风格的标新立异,并以摆脱对大人的情感依附作为自己成人的标志。他们侧重自我展现,强调个性、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集体的观念。他们对大码T恤连帽衫、宽松垮裤牛仔裤、帆布鞋、棒球帽、麦穗头爆炸头或一头编发、金属项链这一系列颇具象征意义的穿戴范式的遵从在表达其对嘻哈文化主张和行为规范忠诚的同时,也集体塑造了嘻哈族的典型形象。除了穿戴上的相同风格可以获得嘻哈族的认可之外,嘻哈话语里大量使用隐喻,起到向外界保密,与内部成员保持认同的功能,体现了嘻哈族这一群体的封闭性。从心理上来看,青少年将自己当作是一种弱势群体,受到成人世界的种种管束和制约,结合这一年龄段青少年强烈的叛逆倾向和自我表达的意愿、迫切渴望获得人格上的独立和个体的自我张扬的心理特征,嘻哈文化从形式到内容上皆能满足他们的这些心理诉求,使他们找到了一种虚幻的存在感以及在“嘻哈族”这个群体的归属感。

(四)财富观。嘻哈文化也可说是一种消费文化。起初,嘻哈一族旨在借助个性化的衣服和饰品的包裹和点缀,塑造和维护他们的文化身份,品牌意识并不注重。随着嘻哈文化的日趋流行,敏锐的商家捕捉到了其背后的巨大商业价值,瞄准了青少年的消费心理,投其所好,将各种时尚元素与嘻哈文化外在载体服饰、背包、挂件相结合,吸引他们的眼球,刺激他们无限的购买力。与此同时,各种嘻哈服饰店、街舞培训班、极限运动场地、专业滑板经销商、嘻哈文化网站等等遍地开花。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也积极投入到了这场时尚文化领衔的商战中,商家们也纷纷采取“亲哈”政策,运用“体育+宣传”的策略,以使自身品牌在嘻哈青少年中深入人心。比如阿迪达斯、耐克这些国际知名运动品牌便乐此不疲地借助街头篮球、校园街舞等“嘻哈比赛”实施自己的品牌营销战略。这些均在客观上形成了青少年的消费观,形成了一种以青少年为消费主体,以嘻哈运动器械和服饰为主打产品,带动个性化消费色彩的商业文化潮流。而事实上,“嘻哈文化”里的很多因素都属于消费至上的理念,说唱音乐的MTV中也充斥着灯红酒绿,钻石、名车、美女成群等等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在商业、媒体的过度包装下形成一种消费至上的理念和享乐主义的幻象。这种观念极易误导青少年形成一味追求名牌与个性的畸形消费观,不仅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影响青少年不能专心学业,造成生活方向的迷失,只追求眼前的物质拥有,淡化精神文化汲取,错误地把消费主义的生活观看作是幸福的生活观。

(五)法制观。最初的嘻哈文化反映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政治斗争等现象,政治色彩浓厚。早期正宗的黑人饶舌说唱充斥着各种暴力、毒品、犯罪、匪帮话语,更不乏某些色情和充满挑衅的语言,刻画了美国下层黑人对白人主流社会的愤怒情绪和街头生活的阴暗画面,暴力、贩毒、帮派争斗、性交易这些违法行径更是触及了法律的底线。而嘻哈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逐渐本土化。以说唱乐为例,语言上除了由英文变为中文外,还出现了方言嘻哈、且具有中英文夹杂的现象等。内容上,黑人音乐中的性、暴力等内容被剔除,相当一部分中国嘻哈歌曲都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成长烦恼、校园生活和教育问题有关,或是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进行讽刺鞭挞。尽管有少数失格歌手在歌词中公然侮辱女性、教唆青少年吸毒,国家广电总局也会及时对其封杀下架,予以管制。因此,中国的嘻哈音乐总体上还是比较健康的,对社会批判的尖锐程度和政治色彩大大减弱。

(六)健康观。街舞、滑板这些极限运动是嘻哈一族所热衷的。街舞是模拟黑人舞步,没有固定的动作套路,可以自由编排自由发挥,追求韵律和动感。滑板是通过在板上助滑后,身体进行离板腾空飞跃或倒空翻或陀螺转等高难度的身体运动形式,追求舞姿或身形的优美舒展。街舞是融运动于娱乐之中,而滑板是融娱乐于运动之中,两者都追求形式美,都讲求精神放松。青少年精力旺盛,追求个性自由,街舞、滑板这样娱乐和运动二位一体的项目是他们最喜爱的休闲方式。二者都使玩家从中感受到极大的惊险、刺激和乐趣。在调剂身心之余,滑板更能锻炼人的意志和耐力,并从运动中获得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嘻哈运动之所以能获得青少年的青睐,主要就在于其表现出的自由性、随意性、审美性、惊险性和刺激性,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正好吻合。

四、结论

嘻哈文化,作为一种深受中国青少年喜爱的流行亚文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审美观、自我观、集体观、财富观、法制观和健康观。但很多热衷嘻哈文化的中国青少年对于嘻哈的历史由来并不清楚,更无兴趣去研究嘻哈文化背后的种族问题和民权运动,大部分人只是因其时尚酷帅的装扮、动感刺激的律动这些浅显表面的认知进行形式上的模仿。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分离、重塑、再造的本土化过程,嘻哈文化从语言上、内容上都反映了中国国情,带有鲜明的中国烙印。但作为广受青少年欢迎的文化形式,嘻哈文化有任何的瑕疵污点对青少年都会有误导作用,他们一旦认可就会盲从,甚至会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其危害程度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嘻哈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发展离不开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对它严格的监督管制和有效的引导规范。唯有如此,嘻哈文化才能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嘻哈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凡卓.Hip-Hop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流行性分析[J].2004(2).

[2]王志毅.嘻哈文化的植入_涂鸦对审美视觉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09(8).

[3]岑国桢.我国青少年主流价值观及其含义、取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3).

[4]陈敏.中国嘻哈文化的本土化及其启示[J].中华文化论坛,2013(7).

[5]李会转.嘻哈文化特质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

[6]郭琴.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中美嘻哈文化及教育策略[J].海外英语,2014(5).

[7]李若瑾.Freestyle背后嘻哈文化的商业突围——浅析《中国有嘻哈》的商业模式[J].大众文艺,2017(9).

[8]孟越.从音乐选秀节目《中国有嘻哈》看我国嘻哈音乐的本土化演变[J].影视,2017(10).

[9]梁可.从《中国有嘻哈》看青年亚文化热[J].影视传播,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