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召田 牟春梅 莫红艳 朱银红 张芹
【摘 要】针对当前我校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弊端,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近3年的实践结果表明,上述改革措施激发了研究生的实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技能、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实验;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 TH70-4;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6-004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6.017
Sever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xperimental skills training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ZENG Zhao-tian MU Chun-mei MO Hong-yan ZHU Yin-hong ZHANG Qi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isadvantages of education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he practice results of recent three years show that the above reform measures have stimulated the experimental enthusiasm of postgraduates, cultivated their experimental skills and improved thei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Postgraduate experiment; Kills training
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组织,标志着工程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工程专业质量标准达到国际认可,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突破。工程教育专业论证体系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中,我国普遍强调理论基础,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實验技能较弱,在工程教育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如何加强创新能力、实验技能的培养成为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弊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近几年的实践,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岩土工程研究生教育新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1 当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弊端
1.1 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在现有的研究生教学体系中,普遍存在理论课程开设多、实践课程开设偏少的现象。以我校岩土工程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为例,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非学位课11学分,必修环节课4学分。在这些所修学分里面,学位课是全院统一、系统默认的,全部开设为理论课;非学位课由各研究生自行选定,但是纵观全部课程,仅发现1门实践课程《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1.5学分);必修环节课分别为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教学实践、学术报告,各1学分。而且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也基本采取课程讲解测试原理和步骤,学生未能在现场进行实际的具体操作。这样的课程体系非常不利于研究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必然导致科学创新能力的弱化。
1.2 研究生接收实验技能培训的途径有限
由于课时的限制,研究生在大学阶段仅仅接触一些基础的实验,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进入研究生阶段以后,课程体系里并未开设专门的研究生实验课程,因此,研究生的实验技能大多数是跟着高年级研究生做实验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如果是简单的常规实验(如直剪实验),这种方式是有效的,但是研究生实验往往不是这类简单实验,而是比较复杂的专题实验(如非饱和土三轴剪切实验),这种方式就不可行了。一方面,这类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比较复杂,简单跟着做并不能够全部学会;另一方面,由于这类实验的仪器昂贵,实验室一般管理比较严格,不允许学生轻易操作。
1.3 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实验室管理严格和自身缺乏必要的实验技能,加之岩土工程专业的实验存在实验环境恶劣、耗时较长、体力耗费大等问题,对于现在的研究生来说,他们觉得做实验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因此,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在毕业论文选题时也不愿意做实验类的课题。
2 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新形势式,研究生教育的重点转变为其创新能力、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因此,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根据多年来教学经验,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2.1 增加学生学习实验技能的途径
(1)继续实施“传-帮-带”的传统培养模式,即依靠高年级研究生、实验室老师对刚入学的研究生进行指导,提高其实验技能,主要分为2种途径。第1种途径,同一指导老师所带的研究生,高年级学生做实验时邀请低年级学生帮忙,在“带着做”的过程中,低年级学生掌握了相关实验技能,独立开展类似的实验;第2种途径,有些研究生进入实验室时并没有同一师门高年级学生的指导,他们可以向实验室老师或者其他师门的学生请求指导,逐步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
(2)定期开展大型精密仪器的系统培训。对于大型精密仪器,由于操作复杂,维修成本高,且耗时较长,因此实验室老师在每学期初对研究生开展系统培训,在讲授基本原理、示范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对参加培训的学生实行严格的操作考核,成绩合格者才能允许使用该仪器进行相关实验。
(3)举行各种实验技能比赛,一方面提高了研究生的实验技能,另一方可以促进研究生的实验兴趣。
2.2 改革实验室管理制度
由于岩土工程的实验耗时较长,如果研究生只能在实验室老师上班时间内进入实验室,严重影响到实验进程和读数精确性。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实验要求,岩土实验室对管理制度改革如下:
(1)全面实施门禁系统管理,废除了钥匙管理制度。首先,对岩土实验室的所有房间门进行了改造,引进一套门禁系统,由实验室老师掌管门禁卡的发放;其次,有实验需求的研究生可以持导师签字同意函,在实验室老师处申请相关实验室的门禁卡;最后,研究生可以持发放的门禁卡进入相关实验室进行实验,门禁系统自动记录其进出时间。
(2)研究生自由进入实验,门禁系统自动记录实验室开放情况,废除了以往的预约制度。如果碰到仪器损坏、水电忘关等影响实验室正常使用的情况,实验老师可以登录门禁系统查看相关责任人,责令改正,严重者收回门禁卡,取消其实验资格。
(3)制定一套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仪器操作规程、大型精密仪器培训规程、实验室进出规则、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违反规则处理措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3 鼓励研究生自主创新、试制设备
充分发挥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目的自制实验设备,主要分为以下3类:
(1)对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改造,主要包括2个方面。第一,对已报废的仪器设备进行改造,废除原有功能,实现新的功能,如利用报废固结仪加工成软土重塑样的压样器;第二,扩大现有仪器设备的功能,使其满足一定的使用需求,如将现有快速湿度控制仪的小体积容量扩大为大體积容量。
(2)根据实验要求自制设备。例如,为了测试土壤中一维热湿迁移现象,研究生自制了土壤一维热湿迁移实验土箱,并进行了相关实验。
(3)根据课题需要自制实验台,如渗流作用下地源热泵地埋管热交换性能实验台、淋滤作用下红黏土边坡稳定性实验台、气候作用下路基稳定性实验台等。
3 实践成效
从2016年开始,我校岩土工程研究生开始按照上述改革措施进行实践,历经3年,取得了以下成效:
(1)研究生可以自由地进出实验室,按照自己的意图安排自己的实验方案和进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实验兴趣,提高了实验积极性。
(2)通过“传-帮-带”、定期培训和技能大赛等多种途径,研究生的实验技能极大地得到提高,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实验自信心,促进了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3)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生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科研论文,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取得了显著的实验成果。
【参考文献】
[1]刘钰,黄正均,张磊.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土力学实验教学[J].中国冶金教育,2018,(5):80-82.
[2]丁九龙,党发宁,徐文娟.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土木工程模型试验教学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7,(11):11-12.
[3]高磊,龚云皓,宋涵韬.土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7):200-202.
[4]曾召田.浅谈土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科技视界,2013,(5):97-98.
[5]曾召田.岩土专业研究生实验技能培养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科教导刊,2014,(4):44-45.
[6]安成日,蒋利龙.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存在的问题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5,(8):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