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力量

2018-03-01 07:15王秋红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鹦鹉李老师机器人

王秋红

虞永平教授指出:课程建设是所有员工参与的工作,不只是骨干教师和园长,幼儿园所有工作人员都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我在多年的幼儿园管理实践中亦发现,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和其他后勤保障人员等都可以是课程建设者。所以,对每一个人,无论其岗位属性如何,我都会采用适宜的方式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让他们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下面是几个我和他们的故事。

●你好,机器人

有一天,中一班的圆圆将爸爸送他的机器人带到了幼儿园,孩子们对机器人的兴趣异常浓厚,尤其对机器人说话、走路等本领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班主任李老师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她首先了解了班上孩子对机器人的已有经验,然后请家长在周末带孩子去周围环境中寻找机器人或去商场购买机器人玩具。周一,孩子们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机器人玩具,他们还决定开一个展览会,自己设计邀请函邀请其他班的孩子来参观……于是,“你好,机器人”的班本课程自然生成了。

在观察各种机器人玩具的过程中,孩子们产生了“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我的机器人不会说话,而电视广告里的机器人会说话?是不是体积越大的机器人功能越多?机器人为什么会做这么多的事情……孩子们的问题五花八门,如何根据孩子的众多兴趣和需要来建构课程内容呢?李老师主动来找我探讨。我召集教科室成员一起从脉络梳理、资源挖掘两个方面给李老师提了建议。在脉络梳理方面,我们建议她在架构“机器人”课程时要避免成人思维、知识导向,应跟随孩子的兴趣与问题和他们一起探究,比如,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有哪些本领?我们可以怎么跟机器人玩?等等,做到在追随孩子兴趣的同时发挥课程的最大价值。在资源挖掘方面,既然孩子们对“说话的机器人”“多功能的机器人”等特别感兴趣,我们建议李老师利用家长资源,联系宁波科技馆开展“科技馆一日游”“科学家叔叔进课堂”等活动。

在随后的课程实施中,李老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幸福感油然而生,干劲十足,他们班的“机器人”课程开展得热火朝天。看到这一切,我鼓励李老师把“机器人”课程的故事梳理成文,并在幼儿园微信公众号中推送。很快,这个课程故事被竞相传阅,区教研员看后也赞赏不已。这对李老师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她对课程建设、实施的信心再次提升。

借着李老师这把“火”,幼儿园开展了“遇见未来”科技周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科技、探究科技。北仑区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为孩子们提供了相关的现代教育资源。比如,夜幕下,博地影秀城那流光溢彩、光怪陆离的灯光秀让孩子们目不暇接,一场“北仑断桥,诗画端午”的视觉盛宴让孩子不仅感受到了绚丽迷人的夜景,更是对光和影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孩子们在与智伴机器人的亲密接触中了解人工智能的多种功能;3D打印笔更是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奇妙的体验,一笔一画下,孩子们如同神笔马良,一件件立体的作品呈现在他们眼前。孩子们被这些现代科技的神奇魔力所感染,探索欲望被进一步激发。

学期末,幼儿园刚好有一次面向全区近百位教师的展示活动,我随即想到这是一次为李老师搭建展示平台的好时机。在团队的合作支持下,李老师的展示又一次赢得了来园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与核心力量。他们带着“我是课程建设者”的思考,积极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应充分利用自媒体展示、分享交流等途径为教师搭建一个能让他们体验成功、获得自信与满足的平台,使他们在一次次的锻炼、被肯定与激励中,课程理念趋于科学,课程设计与实践能力趋于成熟。

●我来照顾鹦鹉

三楼平台上来了两只漂亮的鹦鹉,孩子们循声而来,欢喜得不得了。其实,这两只鹦鹉是我带来的,忽然驾到的两个“小客人”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这么漂亮的鹦鹉取什么名字好呢?这两只鹦鹉会说话吗?它们吃什么?我们该怎么照顾它们呢……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我建议全园9个班级轮流照料这两只鹦鹉,并写好照料日记。

从孩子们的照料日记中,我发现每个班的孩子对这两只鹦鹉的关注点不太相同。中一班的孩子关注的是鹦鹉喜欢吃什么,他们通过观察,了解了鹦鹉的饮食习性并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将食物送进鸟笼;中三班的孩子提出“为什么笼子是不锈钢做的而不是木头做的”,从而开始探究鹦鹉嘴巴的特点;大二班的孩子热衷于用各种方法区分两只鹦鹉的雌雄;大三班的孩子发现鹦鹉白天随时会打盹,想知道它晚上还睡不睡觉,睡觉时是怎么做到不摔下来的……

等到第二轮饲养时,孩子们越来越关注鹦鹉的生活习性了,探究也越来越深入。比如,有的班级的孩子发现鹦鹉喜欢啃咬,便考虑提供给它们啃咬的树枝、坚果等,进而探究它的喙;有的班级的孩子发现这两只鹦鹉会说“早上好”“你好”,就轮番给鹦鹉“上课”,教它们学说更多的话,从中感受到教鹦鹉说话需要很大的耐心;有的班级的孩子联想到鹦鹉是否像他们一样喜欢游戏,所以决定在笼子里添置健身球、牵拉玩具等,看看鹦鹉的反应……

随着与鹦鹉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孩子们和鹦鹉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了。中三班的孩子在天气好的时候会把它们带到樱花树下,给它们唱动听的歌,还陪伴它们聊天,耐心地教它们说话;大一班的孩子为了照顾它们,还自告奋勇写信给我,要求双休日将鹦鹉带回家,让它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大二班的孩子结伴去花鸟市场请教专业人士关于鹦鹉的雌雄问题,并根据性别给它们取名字……

如果教师能将儿童的需求、兴趣与课程资源及相应的活动相融合,并不断系统化,就能深化儿童的学习,丰富儿童的经验,促进儿童的发展。看到全园的孩子和教师都沉浸在对鹦鹉的探究中,我很欣慰。我发现每个班的课程故事都有分享交流的价值,于是请教科室组织了一场分享会。在分享过程中,教师们惊喜地发现由两只鹦鹉生发了這么多活动,同一课程资源形成了不同的实施路径,课程其实就在孩子的生活中,就在孩子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接着,我和教科室老师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关键经验,引导教师开展关于鹦鹉课程框架构建的研讨,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厘清课程脉络,推进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在研讨中,教师明确了前期已经做了什么,后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还能如何挖掘课程的价值,如何实施课程。

教师团队的专业性是决定课程建设是否有效的关键点。但是在追随孩子们的兴趣设计、实施课程时,教师往往会面临巨大挑战。作为管理者,我不仅是班本课程的引领者、支持者,更是园本课程的审议者、助推者,要引导和带领教师对孩子的兴趣进行价值判断,在教师遇到问题时给予支架式的帮助,让教师既有独自建设课程的体验,又能获得对课程的新认识,从而提高建构、实施课程的能力。

●厨王争霸赛

“幼儿园的每一个人都是课程建设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应有课程意识”。这是我经常对大家说的一句话。保健医生贺老师为此经常思索如何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有所作为,她经常和教科室老师讨论怎样将常规的保健活动融入课程。比如,她经常受邀到班级为孩子们讲解护牙保健常识、日常饮食营养知识等,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有一次,一个孩子问:“贺老师,我们每天吃的菜单都是您定的,那我们想吃什么菜是不是也可以告诉您呢?”从此以后,贺老师与孩子们有了个约定:想要吃什么菜,可以写信告诉她。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她会尽量满足孩子们的要求。

一年一度的“厨王争霸赛”又要开始了,贺老师向我和教科室主任求助:“幼儿园又要开展‘厨王争霸赛了,我在考虑如何让孩子们也能参与其中。以往都是由教师做评委,没有让孩子们参与,而孩子们正是幼儿园食堂工作最重要的评价者,怎样让他们参与进来呢?”基于儿童本位,我们建议贺老师把问题抛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来解决。于是,在贺老师的策划、组织下,孩子们纷纷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信送到贺老师手中。最后,孩子们通过投票选出了厨师伯伯们要比拼的菜色,一致决定让班里的“光盘小达人”来当评委,并亲手为最终选出的厨王颁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更加了解了厨师伯伯的日常工作,知道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也明白了平日里进餐时要注意荤素搭配,才能健康成长。

此次活动后,备受鼓舞的贺老师还鼓励她所带领的保育员团队积极配合班级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增强课程意识,努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的保健医生、保育员也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资源,他们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当他们的课程主体意识觉醒时,我们就要鼓励、支持他们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让他们感悟到自己日常的工作也能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参与不仅是课程实施力量的重要补充,也是课程多元化的有力保障。

●跷跷板变身

幼儿园有一些闲置的大轮胎,孩子们除了滚动、搬运、垒高,还可以怎么玩呢?于是,我找到园里的巧手大王——维修工人黄师傅,简单地向他描述了我的设想,希望将轮胎变身为孩子们喜欢的玩具。没过两天,我惊喜地发现黄师傅将几个大小不同的汽车轮胎对半切开,成半圆形,再将木板作为坐板固定在上面,轮胎就成了跷跷板。大家纷纷为黄师傅点赞,“跷跷板”成了孩子们的新宠。

有一天,小班教师发现孩子在光秃秃的木板前犹豫着不敢坐上去,原来孩子是担心没有抓握点会从跷跷板上掉下来。于是,我和教师们又一次与黄师傅沟通,思考如何让跷跷板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没过几天,黄师傅就想出了好办法:有的跷跷板没有手柄,有的有一个手柄,有的有两个手柄。他解释说小年龄孩子需要用两只手抓住两个手柄,这样比较安全;大年龄孩子可以用一只手抓,运动能力强的孩子不用抓就可以直接玩了。我不禁为黄师傅的智慧点赞,夸赞这些跷跷板经济又环保、安全又实用。黄师傅得到表扬后更有成就感了,工作热情高涨,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黄师傅常常在空闲时间里细心观察,用心琢磨,如果周围环境中有不适宜的地方就二话不说修改调整。比如,幼儿园公共区域矗立着一个高达2米的书架,上面放满了各种有趣的绘本,远远看去非常气派,可是孩子们根本够不到这么高的书架,上面的图书日久积灰、无人问津……黄师傅发现这个问题后打算进行改造,在征得园长室的同意后,他和后勤人员一起取下上面的图书,再用大锯子把柜子一分为二,并排放在区域里。真是独具匠心!黄师傅现在不仅眼里有孩子,还能随时和教师、其他后勤人员合作打造属于孩子们的成长空间,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大本领爷爷”。

人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在幼儿园工作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态位”。作为管理者,我需要把握契机,通过任务驱动唤醒每个员工的课程意识,让他们在成事与被肯定中挖掘自己的潜力,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力量。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组织的目的是让平凡的人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事。”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的所有人都是課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一员,管理者要相信每个人都是可用之才,帮助每个人树立信念:第一,课程建设中的每个人都很重要,大家要拥有共同的信仰,一个也不掉队,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前进;第二,相信自己可以在课程建设中有所作为,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发挥优势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在课程建设之路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猜你喜欢
鹦鹉李老师机器人
小鹦鹉
该得奖的李老师
宠物难伺候
折纸鹦鹉
鹦鹉中的异类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Most Drink Cans Opened by a Parrot 最会开汽水罐的鹦鹉
平常